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各处景区人山人海,这也让很多景区里的锦鲤得到了“特殊关照”。人们出于对动物的喜爱、祈福的需求、互动体验感的向往,纷纷拿出食物向水里的锦鲤投喂。于是肉眼可见地,这些鱼儿日渐圆润。
“趵突泉里的锦鲤每天至少要被喂三斤粮食!”有工作人员这样说道。喂食的人那么多,这些鱼真的会一直不间断地进食吗?难道它们感觉不到饱吗?也许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它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自己吃的第几顿?
锦鲤是什么鱼?
锦鲤,鲤科鲤属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基因改良和筛选后的人工选育品种。
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种鱼。在我们和鱼类漫长的协同进化史里,人类觉得这四种鱼是最有经济价值的。锦鲤则集中的体现了“观赏价值”。
锦鲤的鳞片颜色和类型多样,体色受色素细胞影响,可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因此有“观赏鱼之王”的美称,也被人们称为“活的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又因为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它成为了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
锦鲤的适应能力强、性情温顺,喜生活在水流缓慢、水体较深的中下层水域,并在泥沙中觅食。
鲤鱼是杂食性水生生物,锦鲤更是典型的荤素皆食。在自然环境中,锦鲤喜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它们和我们某些人类一样,尤其热爱碳水和甜食。
鱼能感觉到饱吗?
鱼的消化系统比较原始,简单说来,可以分成有胃鱼和无胃鱼两大类。
顾名思义,无胃鱼的消化道里没有“胃”这个结构。一些鱼也没有大小肠的分化,甚至没有消化吸收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只能粗略地将消化道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我们熟悉的鲤鱼和金鱼都是无胃鱼。
因为无胃鱼的消化道比较通畅,食物多的时候,吃下去的东西会把便便往外顶,于是拉得也快一些。因此,它们往往会略多吃一些。
对于有胃鱼来说,胃这个结构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能够分泌蛋白酶等消化酶,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一般有胃鱼都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它们能够利用胃更好地感觉到“饱”,饮食比较有节制。
无胃鱼的饱胀感要比有胃鱼迟钝很多。但这并不表示它感觉不到饱,肠道里塞满食物后它也会停止进食。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
实际上鱼类的记忆远不止7秒。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们就对金鱼的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金鱼可以在长达1个月里记住“光—躲避”的行为模式。
除了金鱼,天堂鱼能记住之前见到过的“陌生邻居”并能保持数月之久。斑马鱼在训练后,能学会根据信号灯的颜色辨别进食时间、学会如何走迷宫等。水塘中的观赏鱼,一日有人接近它们就会迅速游过来,吐泡泡,试图获取食物,这也是食物刺激下的记忆。
所以,锦鲤并不会忘记自己几秒钟之前刚吃过东西。
尽量不要投喂景区的鱼
可以看得出来,杂食性的锦鲤确实会比较贪吃,而且吃得很不科学。被投喂后之所以会不健康地“胖成球”,是因为我们现在给它们吃的东西,是它们在天然环境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大量摄取和消化过的食物
虽说锦鲤并不是感觉不到饱、不会记不得有没有吃过东西,但咱们在景区游览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投喂它们。食物投喂不当,很容易伤害到鱼类,甚至造成死亡。这还要回到鱼的消化系统上来。
首先,鱼的牙齿的主要功能就是攻击猎物和撕裂食物,一般装备在了肉食性鱼类上。杂食和草食的鱼类很少有牙齿,有牙的也只是有切断功能而已。所有的鱼类的牙齿都没有咀嚼功能,或者说,不能嚼碎食物。
而这些没有经过研磨的大块食物就会通过鱼类极短的食道进入到肠道里。鱼类的消化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差,甚至一些食物非但不能被消化,反而会把鱼类的消化道划伤。消化道的损伤将给鱼的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对于锦鲤等无胃鱼,应该采取“多次少喂”的原则。食物块比较大或锋利、一次投喂过多或者投喂时间不规律都会对鱼的消化道造成损伤,或者给消化道造成过大的压力。还有一些鱼食在吸水状态下会膨胀,就更不应该一次喂太多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死因就是,食物投喂过多,鱼没有吃完,结果食物在水中腐败变质,影响了水质,最要命的是,腐败过程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鱼的生存条件变差。
所以,面对水中悠然自得游动的锦鲤,我们可以观看、拍照、许愿,但最好不要去投喂打扰它们哦~
参考资料
大忘路《中国景区的锦鲤,血脂比山西人还高。》
科学辟谣平台《科学辟谣|谣言预警!鱼“不知饱”被撑死?》
果壳《鱼真的只有7秒的记忆?》
科普中国《鱼的记忆只有7秒吗?更有趣的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字亦包括在内)为网络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参考消息网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直接联系Q-30513-26917。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9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