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次南极考察丨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关注些啥?

新华社“雪龙2”号4月8日电 题: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关注些啥

新华社记者黄韬铭

4月初,南大洋已进入秋季,海况一天比一天恶劣。风吼浪啸,船身来来回回倾斜,科考队员摇晃不知天地。天色阴沉,海面上新结的冰像莲叶般片片随波荡开,越是往南,冰盘越大,逐渐连块成片,形成漫漫冰原。伴随着尖锐摩擦声,“雪龙2”号艰难破冰前行。

这个时间点,以往航次的科考船早已一路向北,踏上归途。但今年,在这个黑夜渐长的季节,“雪龙2”号却依旧南行,再次穿越西风带,来到南极罗斯海,拉开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学考察的大幕。

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美籍科考队员沃克今年73岁,研究罗斯海已有40年。但他也未曾在南半球的秋天到过这里。为何要在海况和天气如此恶劣的时候来此调查?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剑锋介绍,夏季南极海域海况较好,是科考的“黄金季节”,因而调查资料相对丰富。但目前国际上对其他季节南大洋的了解极为匮乏,无法对企鹅等高营养级生物形成科学、系统的认知。

作为南极底层水的重要形成地和生物资源富集区,罗斯海是南极边缘海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此开展秋季南大洋调查,有助于掌握稀缺资料,填补南极边缘海暗生态系统现场观测和实验的空白,对磷虾、企鹅、海豹等关键种群如何越冬有更深入了解,为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何剑锋说,“邀请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学家参与合作,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极地科考的国际影响力。”

秋季南大洋黑夜渐长,光照减少,同时由于海冰生成,阳光透过率减弱,南大洋逐渐进入“黑暗季节”。顶着极寒穿风、破浪、碎冰,这趟“深入黑暗”的大洋调查,关注些啥?

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助理、综合队队长曹叔楠介绍,本次调查作业项目除传统中层鱼拖网、磷虾拖网、CTD(温盐深剖面仪)采水、鸟类和哺乳动物观测外,还有粒径谱观测系统、浪-冰浮标观测、莲叶冰浮标观测等。来自9个国家的科考队员将围绕“黑暗季节”的海-冰-气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过程、生物种群越冬生存策略以及碳埋藏等问题,在艾斯林浅滩和西侧底层水外流区等生态热点区开展综合调查。

以生物种群生存策略为例。“就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南极生态系统里有一张完整稳定的食物网。”曹叔楠说,磷虾等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本身又是企鹅、海豹等动物的食物,这些“搬运工”直接参与能量从生产者到更高营养级别之间的传递。

但在“黑暗季节”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浮游植物会逐渐减少,以它们为食物的磷虾该怎么填饱肚子?企鹅、海豹等动物又如何熬过漫长的严冬?这些问题有待在科考中进一步研究。

一切都是未知,但困难必须面对:酷寒环境下设备冻结导致采水失败、数据波动;拖网进冰致使网衣破裂;艉部甲板作业的队员在低温强风下体力透支……

“严酷的环境确实给科考作业带来不少困难。但我们边作业边总结,通过调整作业顺序,改进作业方式,已从最初的提心吊胆、手忙脚乱,过渡到现在井然有序、从容应对。”何剑锋说,第一步总是艰难,但只要迈出去,就会有收获。这个秋季联合航次,对我们如何进行南大洋科学研究、优化极寒环境下的海洋作业装备、构建国际化的科考平台,都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23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你有这些坏习惯,怪不得不抗老!看看你中招几条

    有没有那种 比苏炳添还快的速度? 有的 比如胶原蛋白离家出走的速度 有的人小小年纪 就已经一把年纪 仿佛多走二十年弯路 这个脚程不一般 为什么二十岁的脸 能活出四十岁的沧桑? 看完这篇你就能明白 有些坏习惯堪比时光加速器 1 防晒太佛系 很多人对防晒有个误区,就是“出门太阳太大才需要做防晒”,导致对做防晒这件事有种摆烂心态。 不做防晒时的内心活动: 夏季阴天…

    2025年2月18日
    13400
  • 五一假期将至,耳鼻喉健康别放假!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五一小长假即将开启,您是否已经安排好了旅行、聚会或亲子出游的计划? 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别忽视了耳鼻喉的健康——春夏交替之际,气候多变、过敏高发,再加上假期作息不规律,更容易诱发各种耳鼻喉疾病。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 特别整理这份假期健康指南, 为您的假期保驾护航! 警惕假期“花粉鼻炎” 春末夏初,气温回升,花粉、柳絮、尘螨等致敏源活跃,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

    2025年4月30日
    400
  • 乌鸦:别被我吓到,我真的能认得你的脸

    我是咚咚喵 爱说话的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动物科普 我们60秒走近会说话的乌鸦! 清晨,咚咚喵看到一只乌鸦停在院子里的稻草人肩膀上,嘴里还叼着一粒玉米。 咚咚喵:“喂,你这乌鸦,吃得也太不讲究了吧?” 乌鸦转头盯着它,说:“不讲究?咱可是食物侦查专家。” 咚咚喵笑着说:“行了吧,我看你就是偷吃的高手。” 乌鸦:“这叫聪明利用资源,别总用偏见看我。” 咚咚…

    2025年4月10日
    3700
  • 每日吃三次的药,是随三餐吃吗?很多人吃错了……

    我们在吃药时经常会看到说明书上写“每日三次”,很多人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早、中、晚各一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每日三次用药,其实和吃饭没有关系。关于每天吃药频率这个事儿,咱们从头捋。 每日一次 先说每日一次,指的是每天同一时间服用一次,这个“同一时间”划重点。比如每日早上或晚上。某些药物在说明书中有规定服药时间的,以说明书为准。比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的…

    2025年2月7日
    20800
  • 世界气象日丨横跨两个世纪,天气雷达的“超超超超长奋斗史”

    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那么,究竟怎么“缩小”?又如何“携手”?这期手绘气象史推出世界气象日特别版,我们把研究对象放到了一个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利器——天气雷达上。 接下来一起跟随我们的画笔来看看这段横跨两个世纪的天气雷达的“超超超超长奋斗史”吧!

    2025年3月23日
    8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