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叮咬可致命!这种“危险分子”进入活跃期,户外游玩注意防范

红火蚁工蚁

在五一假期,很多人选择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但近期,随着气温升高,户外的一群“危险分子”也活跃了起来,它们就是有着“世界上最危险蚂蚁”之称的红火蚁。

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成虫体色为红棕色或深棕色。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待温度明显回升后,它们便会大量繁殖和觅食,直到七八月份结束,活跃期贯穿整个夏季。

相较于普通蚂蚁,红火蚁的攻击性更强,叮蜇时不会松口,还会用上颚钳咬皮肤,再将尾部鳌针刺入并释放毒液。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专家许益镌介绍,被红火蚁叮咬后,一般会产生疼痛与灼烧感,在被叮咬部位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化脓现象,并伴随脓包的形成,脓包消退需要1~2个星期,想要皮肤上完全没有叮咬痕迹,甚至需要约1个月的恢复时间。在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或昏迷的状况。

资料显示,红火蚁毒液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生物碱和少量的蛋白,生物碱是造成灼烧感和水泡的主要原因,过敏反应则是由毒液中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造成。

被蛰伤后怎么办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一旦被红火蚁蛰伤,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然后涂抹皮康霜或皮炎平等药物来缓解,不要抓挠伤口,避免弄破脓疱感染。当被红火蚁叮蛰后如出现较大面积红斑、皮疹等,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剂等治疗;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性搔痒、荨麻疹、脸部燥红肿胀、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快等),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

哪些地方容易遇到红火蚁

小区草坪中的蚁巢

对于如何防范红火蚁的叮咬,许益镌表示,最佳方式即避免前往它们的出没地。在红火蚁入侵时间较长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市,许多生境都可能出现红火蚁,包括绿化带、公园、荒地、农田、果园等。

而在北方一些尚未有红火蚁入侵的地区,新建的绿化带、公园也可能暗藏危机。红火蚁的远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通过被人为种植、运输草皮苗木携带实现。因此这些新建的设施可能出现红火蚁。

然而,自从2004年我国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针对红火蚁的防治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

据许益镌介绍,当前红火蚁的防治工作以化学防治为主。在过去的20年中,药剂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防治效果显著提升,而红火蚁防治中的监测、施药技术也发展得更加便捷高效,能够实现在手机上利用云采集系统进行监测调查,同时还能借助工具设备乃至无人机进行施药,在一些红火蚁的新发生或点状发生区域,已能实现它们的根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96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5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5月5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生产1辆新能源重卡需要多久?“不到5分钟!”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100多年前,…

    2024年12月30日
    20400
  • “豺狼虎豹”中的“豺”,不仅出镜率极低,还常被和狼混为一谈!

    我第一次遇见北方豺是在中国大西北的祁连山,那是2023年春节期间的一天。我们日常开车进山,然后突然一个转弯,就看见前面两个豺。 这就是豺。我非常惊讶,因为此前从来没有想到真的能在野外见到它们。这两只豺正在吃岩羊,体型较小的那只比较谨慎,见到我们就跑到了岩石后面,而体型稍大的这只可能有点舍不得刚捕获的猎物,即便发现了我们也没有离开,还是壮着胆子在吃。 我们就在…

    2025年2月19日
    14000
  • 身体挺健康,怎么得了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 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在结核病肆虐的年代,由于不了解病因,人们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无从下手。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报道,结核病的罪魁祸首是结核菌。其…

    2025年3月24日
    9100
  • 宇宙“流浪者”何处来?与这座“潮汐桥”有关 | 科技周览

    整理 | 周舒义、平生 阿司匹林可以阻止某些癌症转移 3月6日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通过解除免疫抑制来阻止癌症转移。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抗转移疗法。 癌症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扩散到远端器官,是全球90%癌症相关死亡的罪魁祸首。转移的癌细胞脱离了原发灶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理论上,负责免疫的T细胞应该可以更轻松地识别和清除掉这些…

    2025年3月10日
    11800
  • 这座位于山巅的天文台,正“绘制”最大的宇宙3D“画卷”

    作者|王青 审核|丁乙、赵经远 编辑|赵经远 基特峰天文台夜景。图像来源:NOIRLab 基特峰天文台(Kitt Peak Observatory),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西约90公里的昆兰山脉基特峰之上,海拔约2096米。其干燥的气候、稀薄的大气以及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半球理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该天文台汇集了一些世界顶级的望远镜,记录了…

    2025年3月9日
    1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