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怎么选更安全?认知误区有哪些?一文了解→

近日,几款酱油中检测出镉、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涉及酱油这一家家户户不可少的调料,社交平台上依然引起了热议。

“零添加”是智商税吗?如何挑选一款安全的酱油?酱油怎么吃才健康?还有哪些关于酱油的认知误区?一文带你了解↓↓↓

“零添加”≠安全健康

“零添加”更多是商家推广产品的口号。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于“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或使用的物质”,规定不得在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中标注“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

并且,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我们应该学会看食品标签,了解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中的具体内容,尽量选择添加剂相对较少,且为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怎么选酱油更安全、更健康

▲看瓶身标注:要吃“酿造酱油”,不要吃“配制酱油”

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再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氯丙醇类化合物对人体的肝、 肾、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皆有一定的毒性,还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如果家里存放或使用的酱油正是“配制酱油”,建议就不要再继续食用了。

▲看国标分级:“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更好

国标GB 18186-2000规定,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将酱油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 0.70%)、二级( ≥ 0.55%)、三级(≥ 0.40%)。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

也可以自己摇晃酱油瓶身看一看:泡沫小而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好。优质的酱油摇动时,会起很多比较小、比较均匀的泡沫,并且不易散去,这种泡沫的出现其实与氨基酸态氮有重要关系,当氨基酸态氮多的时候,酱油中的泡沫会呈现这种状态。

▲看含盐量:“盐”多必失,含盐量越低越健康

酱油也含盐,为健康考虑,我们应当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大家可以在特级酱油中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那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分量可能不同,在比较钠含量时应该先换算成相同的量。例如,某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0ml中含量”,另一种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5ml中含量”,在对比时就需要先换算。

▲看原料配置:优选大豆和小麦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

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如何吃酱油更安全健康?

▲控制食用量

酱油是一种隐形盐,要尽量少吃。一白瓷勺(10ml)酱油中就约有1.5-2g盐了,而长期盐吃多了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肾损伤,胃黏膜损伤、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等等。

▲注意酱油存放

酱油和耗油都主要怕长虫和“白膜”,尤其是在南方的夏秋季节,因为温度高、空气潮湿,很容易生虫、长霉。大家平时在存放酱油时注意“避光避热”,最好放在阴凉干爽处。开封使用后应及时将瓶口、瓶身擦拭干净并盖严瓶盖。

酱油有些种类也是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的,所以在购买酱油时,应注意观察商品标签是否标注了“冷藏”等字样提示,再按照食品标签上的标注要求进行储存。

关于酱油还有哪些认知误区要注意

▲酱油吃多了会变黑吗?

几乎没影响。皮肤的颜色是由一种叫“黑素”的物质决定的。它主要是由“黑素细胞”利用“酪氨酸”这种氨基酸,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而生成。虽然酱油中也有“酪氨酸”,但食物中酪氨酸含量较少,对肤色几乎没有影响。酱油颜色很深,是因为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色素,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

▲吃酱油,伤口会留疤?

不会。伤口是否残留疤痕是由伤口大小、是否感染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与酱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食物颜色的深浅并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孩子需要吃“儿童酱油”吗?

不是必须,日常饮食中给孩子选用普通酱油即可。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不能多吃盐但是可以吃酱油,加了酱油确实能增加食物风味,但是家长却忽略了控制钠的摄入。超市里一些热销的低盐低钠儿童酱油,有的钠含量并不低。

1岁前儿童的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或酱油调味,正常饮食中已经包含了足够的钠。从营养学上讲,儿童在3岁以后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并没有明显差别。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24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你的肾在求救!这5招让慢性肾脏病绕道走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和内分泌器官,承担着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关键任务。一旦肾脏出现慢性疾病,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不过别担心,掌握以下 5 招,就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让肾脏保持健康活力。 一、合理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首先,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

    2025年3月25日
    8700
  • 男歌手离世,曾因气胸入院,这些人群需格外注意!

    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近日,某男歌手不幸离世,这一消息让无数粉丝和乐迷深感悲痛。此前,有消息称,他曾因气胸多次入院,这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起这个看似陌生却又潜藏危险的疾病——气胸。那么,气胸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哪些行为会导致气胸的发生?哪些人群是气胸高危人群? 01****气胸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急症,即胸腔内积…

    2025年4月21日
    1800
  • 又到容易出疹的季节?别急,先看看“风水”

    孩子高烧,还出疹子了?风疹、麻疹、手足口......到底是哪种呢?别急,有道是: 一天风水两天星, 三天天花四麻急, 五斑六伤药不定, 手足口病三乘四。 又到了这种“古老”疾病喜欢出没作妖的季节,还传染性特别强,它就是麻疹。 可别小瞧它,不止出疹那么简单,在没有疫苗的年代,它每年能夺走全球约260万人的生命,而且并没有消失,一直在“伺机而动”,2023年,全…

    2025年2月25日
    11500
  • 狐狸不是狸,扬子鳄不是鳄?古人是怎么给动物起名字的?

    汉代的《淮南子》中曾记载,长江里的鼍不会害人,而南海的鳄却是吃人的恶兽。 如果问大家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有的人会回答小猫、小狗,也有的人会回答狮子、老虎这样威风凛凛的猛兽,还有的人会回答矫健的鹰隼或是灵巧的蛇。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报出几个朗朗上口的动物名字不在话下。 虽然这些动物名字朗朗上口,但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一个名字也许并不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而是…

    2025年2月27日
    13300
  • “神兽”返校,来看这份身心健康调适指南→

    寒假结束,学生们陆续重返校园。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对学生们来说,不仅是学业的重启,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调整阶段。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今天,我们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尽快调适身心,迎接新的挑战。 心理健康:扬帆起航,拥抱变化 认知重构:从假期到学期的无缝对接 放假时,孩子们往往处于一种相对放松和自由的状态,而返校后则需要重新适应紧张而有序…

    2025年2月18日
    18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