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者的另一面:敏感但专注力优越

咚咚喵正在公园里悠闲散步,突然发现一位小朋友正安静地玩着积木。

咚咚喵走上前,打趣道:“嘿,小朋友,怎么一个人玩得这么专注?你们都玩得很开心吗?”

小朋友轻轻摇了摇头:“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样不容易被打扰。”

咚咚喵疑惑地问:“嗯?你不觉得孤单吗?”

小朋友眨眨眼,说:“其实,我不觉得孤单,只是我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有点不同。”

咚咚喵:“哦?那你能教我你是怎么和别人沟通的吗?”

小朋友说:“我更喜欢通过画画表达我的心情。这样你会了解我更多哦。”

咚咚喵点点头:“原来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世界。”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影响到人们在社交、沟通和行为上的方式。

虽然每个孤独症患者的表现不同,但他们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外界的不同反应。

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孤独症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某些事物,比如一成不变的日常、重复的行为或是某个特定的兴趣。

其实,很多孤独症的孩子为感官敏感性异常,可能表现为“过度敏感”或“低敏感”两种极端。

有些人听到声音时会特别不舒服,像是巨大的噪音让他们无法忍受;还有一些孩子对灯光或颜色特别敏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有时候喜欢待在相对安静、简单的环境中。

虽然这些特殊的表现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

咚咚喵注意到,小朋友的专注力和对细节的敏感让他惊叹。

“有时候,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可能他们看得最清楚的。”咚咚喵喃喃道。

咚咚喵曾尝试用一些简单的笑话去逗一位孤独症的小朋友,结果被冷静的目光和微微的皱眉回应了。

咚咚喵有点不好意思:“哎,我是不是逗得不够好笑?”

小朋友认真地回答:“你说的笑话很有趣,但我更喜欢了解你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只是听笑话。”

咚咚喵:“哈哈,看来我得重新学习怎么更好地表达自己了。”

健康生活需知道

1.孤独不意味其不想与人交际。

孤独症的孩子通常在社交互动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不明白社交信号、不喜欢与他人眼神接触等。这并不意味着其不想与人交流,只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2. 孤独症患者有感官敏感性。

孤独症患者有感官敏感性异常,表现为“过度敏感”或“低敏感”两极端。部分患者对环境的感官刺激非常敏感,比如强光、吵闹的声音或某些触觉感受。

3.孤独症多方面与普通人无异。

不少孤独症患者专注于艺术或音乐等领域。但统计显示,成就比例与普通人无异。部分报道突出少数特例,或强化了“孤独症天才”的刻板印象,但非真实情况。

审核专家: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潘宏信

出品:咚咚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73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见证大禹治水!《诗经》诞生的“沣”水宝地

    沣河古有“丰水”之名,源自秦岭北麓的沣峪沟深处,蜿蜒流淌至咸阳,最终汇入渭河的怀抱,全长82公里。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实至名归的历史名河。 “丰水东注,维禹之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沣河见证了数千年前大禹治理水患的英勇事迹,他以疏导代替堵塞,开启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先河。 周文王将都城迁至沣河西岸的丰邑,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始建镐京。丰、镐二…

    2025年2月15日
    17300
  • 一颗被开除的“行星”:冥王星到底“招谁惹谁”啦?

    冥王星,作为首个被探测到的柯伊伯带天体,同时也是太阳系内已知的最大矮行星(按体积计),其质量位居第二。其运行轨道大多处于海王星之外,构成物质主要为岩石与冰,质量较轻,仅为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体积为月球的三分之一。 1915年3月19日,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巡天望远镜捕捉到了冥王星的模糊影像,但当时并未得到准确识别。直至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成功发现…

    2025年3月19日
    9700
  • 维生素对我们很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怎么补充更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吃维生素片来补充营养,但你知道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乱吃维生素的人患癌风险或增加27%!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乱吃维生素,风险超乎想象 有一位52岁的李大哥,生意做得不错,但身体却越来越差,经常感冒发烧。他觉得是抵抗力下降,于是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进口复合维生素。一开始按说明书每天吃一粒,没效果后就自行加大剂量,一个月内从每天1粒变…

    2024年12月25日
    21300
  • “镜像生命”是什么?为什么让38名诺奖得主害怕到联名禁止其人工合成!

    2024年12月11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长达299页的报告《直面“镜像生命”的风险》(Confronting risks of mirror life)。报告由来自9个国家的38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行业专家联合撰写,呼吁全球禁止对镜像生命的研究[1]。 图源:www.science.org 这仿佛一个科幻小说的开头,但却是真实的科学讨论。 什么是…

    2025年3月10日
    13200
  • 跨越数十亿英里,这对“双胞胎”如何叩开星际空间之“门”?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人类对宇宙的漫长探索旅程中,有一对闪耀的“双子星”——NASA 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它们宛如无畏的先锋,跨越数十亿英里,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边缘及星际空间那神秘面纱的一角,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一篇由 Meghan Bartels 撰写的文章,深入讲述了旅行者号的传奇…

    2024年12月18日
    25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