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巨鱼,长相古怪,头上长着两个魔鬼般的“犄角”…

海洋中有一种古老的巨型鱼类,长相古怪,头部长有两个魔鬼般的“犄角”,可以伸展着宽大的“翅膀”在海洋中“翱翔”,如同魔鬼一般从你头顶掠过。它们就是被称为“魔鬼鱼”的蝠鲼!

因为古怪的长相,时常跃出海面的奇怪行为,蝠鲼被人们称为“魔鬼鱼”,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欢独自在大海中畅游,四海为家,没有领地意识,主食浮游动物和小鱼小虾,人类并不在它们的食谱名单上。甚至有些蝠鲼看到人类会好奇的迎上前来,一起同游,喜欢人类的抚摸。

一、蝠鲼英文名与中文名的由来

●蝠鲼的英文名为Manta, 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毯子”,这是因为它们在海洋中游动时,身体像一条在大海中荡漾的毯子。中国渔民则根据它优雅飘逸的游姿,仿佛夜空中的蝙蝠,给它们命名为蝠鲼。

二、蝠鲼简介

●蝠鲼通常是指蝠鲼科(Moblula)的所有鱼类,现存2属,共11种,常见的种类有:前口双吻蝠鲼、日本蝠鲼、阿氏前口蝠鲼。蝠鲼与鲨鱼是近亲,也是一古老的软骨鱼类,早在侏罗纪时期便已出现,至今在海洋中生活了1亿多年。

● 蝠鲼身体扁平,背鳍退化,最大个体长可达8米,宽7.5米,重达3吨。有类似翅膀的三角形胸鳍,可以上下扇动,在海洋中滑翔,还可以跃出水面。与大部分鱼类不同,蝠鲼还拥有两个头鳍,也就是前面说的“魔鬼的犄角”,它们是蝠鲼重要的运动和摄食器官。

● 蝠鲼的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皮肤摸起来非常粗糙,如同鲨鱼皮一样。腹部为灰白色且散布着深色斑点—每只蝠鲼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人类的指纹,这也是生物学家辨别蝠鲼个体的主要依据。

三、飞跃绝技

● 鱼类通常终生生活在水中,然而蝠鲼却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飞跃绝技,用双鳍奋力拍击水面,跳出海水,甚至在空中翻筋斗。蝠鲼在跃出水面前会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先在海中螺旋上升,在接近海面的时候,不断加快转速和游速,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可达2-3米,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蝠鲼为什么跃出水面呢?科学家对此行为产生过种种猜测,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一种驱赶、诱捕食物的方式;有人认为是蝠鲼的一种求偶行为;有人认为是躲避敌害的捕杀;有人认为是蝠鲼一种独特的“洗澡”方式,通过跃出水面,甩掉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

四、多样的摄食方式

● 蝠鲼喜欢在热带与亚热带珊瑚礁附近悠闲地游动,滤食浮游生物、甲壳动物和小鱼,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场所,就像陆地上热带雨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仅为蝠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还为它们提供了免费的“鱼医生”,免费为它们去除身体上的坏死组织和寄生虫。

● 蝠鲼的摄食方式非常多样。当浮游生物分散时,蝠鲼会张开大嘴在水中穿梭捕食;当浮游生物聚集时,它会水中来一个360度翻腾,采用“气旋式摄食”,这也是蝠鲼独一无二的摄食技能;而当食物在海底沉积时,让头紧贴着海底,用头部那对可以转动的头鳍像“筷子”一样将食物顺势纳入嘴中;成群的蝠鲼摄食效率更高,它们扇动翅膀状的胸鳍上上下下来回运动,将食物聚集起来,然后用头鳍将大量的食物卷入口中。据说,每只蝠鲼每天需要获取食物多达17公斤。

五、护雏行为

● 不像其他鱼类,卵生繁育后代,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这种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怀孕13个月后,只有1—2枚受精卵在蝠鲼妈妈体内发育成熟,孵化成小蝠鲼,然后分娩出体外,所以蝠鲼妈妈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当蝠鲼妈妈察觉到了危险,为了保护心爱的孩子会窜出水面,向敌人攻击。此外,更发生过为了保护孩子,蝠鲼妈妈将渔船压翻的事。

●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六、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 同为软骨鱼,蝠鲼比鲨鱼的大脑就发达多了,蝠鲼的大脑/身体比重是所有鱼类最高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识别遇到过的不同人类,甚至从镜子里识别自己的影像(镜子测试是常用的一种快速判断动物智商水准的方式,主要就是看动物是否能在反射中意识到对面的影像是自己,而不是另一个动物)。

● 蝠鲼的智慧在现实中也展露端倪。不止一篇新闻报道中,描写了不小心被鱼线、渔网或垃圾缠住的蝠鲼,会在海中寻找潜水员,然后游到他们身边求助。在被救助的过程中,它们相当配合,还会放慢游泳速度,一直在潜水员身边徘徊。就算没有受伤,蝠鲼也是很好奇的动物,它们经常会和遇到的潜水员一起互动,甚至有海洋专家表示,他教会了蝠鲼们一些简单的手势,用这些姿势,他能够和蝠鲼们简单沟通。

● 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几乎每只蝠鲼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腼腆,遇见潜水者会羞涩地走开;有的大胆自信,看到人类呼吸泡会好奇的迎上前来;有的活泼好动,喜欢恶作剧,偷偷游到渔民船底,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或者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前鳍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游来游去,让渔民误以为水下“魔鬼”在作怪。

七、濒临灭绝,急需保护措施

● 人类对蝠鲼的研究和了解还很少,甚至连野生蝠鲼的数量、分布和生活习性尚未搞清楚。然而,由于蝠鲼鱼鳍与鳃耙的药用价值以及本身的食用价值,蝠鲼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都有大量的蝠鲼遭到捕杀,自然观察到的蝠鲼数量逐年锐减。目前,许多国家和动物保护组织已经将蝠鲼列为濒危保护动物,避免因为人类的一己私欲,将这种呆萌优雅的神奇海洋生物强行在蓝色星球上除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99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把卫星一层层叠起来?“一箭百星”不是梦!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起,卫星的外形就开始了不断演化的进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球形、圆柱形到棱柱形、多面体形的演变。而近年来诞生的可堆叠平板卫星,都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那什么是可堆叠卫星平台,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设计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 堆叠排列的“星链”卫星 什么是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 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把卫星设计成平板式、敞开…

    2025年1月9日
    19100
  • 计算机领域最高奖为何颁发给强化学习先驱?一文读懂强化学习

    2025年3月,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颁发给强化学习先驱Richard Sutton和Andrew Barto。他们的理论曾被视为“实验室玩具”,如今却支撑着ChatGPT的对话质量优化、DeepSeek的代码生成,甚至让机器人学会后空翻。这项技术究竟如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在跌倒中成长”?让我们抛开专业术语,揭开它的核心逻辑。 智能的底层逻辑:三个关键拼图…

    2025年4月2日
    7300
  • 男子呕吐一年多,开颅手术取出寄生虫,原因竟是这种大家常吃的火锅......

    说到牛蛙,那可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宠儿。鲜嫩多汁的蛙肉,无论是爆炒、红烧还是涮火锅,都让人垂涎欲滴。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美味的牛蛙背后,可能藏着一个“隐形杀手”——寄生虫!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最近,网上有个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一位网友呕吐了一年多,最后不得不开颅手术,结果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寄生虫!而他之前曾吃过牛蛙火锅。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牛蛙怎么会有…

    2025年2月25日
    15900
  • 国际北极熊日|在极寒之地,这些“白色奇迹”如何成就王者之路?

    北极熊的毛发构造堪称精妙绝伦。它拥有两层毛发,外层是粗长的护毛,好似忠诚的卫士,为北极熊遮风挡雨,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防止雨水和雪花打湿身体;内层则是浓密的绒毛,如同温暖的毛毯,紧紧地包裹着北极熊的身躯,锁住每一丝热量。 北极熊的毛发看似是纯净的白色,可实际上每一根毛都是透明中空的。这些微小的中空结构就像无数个小棱镜,能够散射和反射阳光,让北极熊完美地融入白…

    2025年2月27日
    11900
  • 听劝!“甲流”来袭,到底该怎么吃药,怎么预防?

    近期,多地流感高发,“甲流”这个看似熟悉又陌生的词,已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甚至出现了市民抢药囤药的情况。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 可见,无论是门急诊病例还是住院严重病例中,流感都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此…

    2025年1月9日
    2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