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发威”ing,晒太阳会让白发变多?真相是......

流言:“有些白头发是晒出来的”

近日,网上有文章称,头皮会受到紫外线伤害,因此晒太阳可能是引起白发变多的原因之一。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过分武断。

造成白头发的原因太多了,并且和紫外线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明确。虽然,医学数据库上可以看到紫外线对老鼠的毛发有负面影响,但这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这是基于理想条件下的动物实验,结论不能简单复制到人身上。

如今,头发真的给不少人带来了烦恼。一个烦恼是脱发,还有一个烦恼,则是白头发。关于白头发的原因,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晒太阳就是一个帮凶。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白头发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头发能晒白吗?

先说结论,这种风险小,不用过于担心。网上的一个说法是,经常晒太阳,“光漂白”反应让头发的色素降解,把头发“晒白”。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实际上,这个说法过于武断了。很简单,如果经常晒太阳就会晒白头发,那么靠近赤道的非洲朋友们(或者南方的朋友)是不是都满头白发呢?显然不是。

我们拿数据说话,有学者统计发现,平均来看,白种人的头发在 35 岁左右开始变白,亚洲人在 30 多接近 40 岁开始变白,而非洲人出现白头发最晚,在 45 岁左右才开始变白。甚至,非洲的班图人很少在 40~50 岁之前有白发。由此可以感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似乎并不像传言的影响那么大。

白头发的真实原因可能有这些

下面就要聊到白头发的病因和诱因了。其实,白头发的原因太多了,并且和紫外线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明确。虽然,医学数据库上可以看到紫外线对老鼠的毛发有负面影响,但这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这是基于理想条件下的动物实验,结论不能简单复制到人身上。更何况,如今并没有任何日晒和白头发的人群研究。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白头发其实和年龄、基因、种族、本身的发色等关系比较大,从上面提到的统计数据也能看出来。这和外界因素可能有关系,但是关系比较弱,并且不太有普适性。个别时候,白头发可能和紫外线、压力大、吸烟、服药、营养不良、免疫疾病等有关系。但我们不需要夸大这些风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正如学者曾经坦言,头发变白的过程,到底是不是外界因素(例如紫外线)在起作用,其实还没有答案。如果要一句话总结白头发的真实原因,那么可以这样说——白头发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但个别时候会有各种环境因素参与作用。

如何预防头发变白?

这种问法,不免耳熟,让人会联想到《西游记》里“怎么才能长生不老?”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让人有点为难。实话说,头发变白不见得能够预防,因为有很多根本性的因素是没办法改变的,更没办法逆转,比如年龄和种族。因此,我们要调整一下心理预期,不要对任何预防措施抱太大期望。这不是说完全就束手无策,有的措施,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益处。举例来说:

①保证均衡的饮食,可能有助于减缓白头发的形成。如果有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如钙、铁蛋白、维生素 B12 等,则要注意纠正,因为它们和早发性白发有关。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②吸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因素与白头发有点关联。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尽量做到健康生活,如减少压力、戒烟,可能会减缓白头发的形成。

③虽然直接关于紫外线与白头发关系的研究较少,但考虑到紫外线对皮肤和头发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日常注意防晒,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④某些外用产品,也似乎有预防白头发的前景。例如,韩国人曾招募人群做研究,发现葛根提取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它的预防作用源自于抗氧化活性和促进黑色素细胞的表达。不过这项研究是公司资助的,可信度不是特别高,但好在有希望。

头发已经白了,还能怎么治?

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了,但有效治疗白头发,还是一个卡脖子的事。我们知道,大多数人的白头发,其实只是美观的问题,年龄上来了,慢慢地就有白头发长出来。如果不介意这种美观,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这至少比脱发要好点。如果介意,那么也还是可以想办法。如果白头发多,可以直接选择染发剂,染发剂的效果立竿见影。只是这有 2 个缺点,一个是新长出来的头发还是白的,大概速度是每个月会白 1.3cm 的样子,另一个是,有较小的概率出现染发剂的刺激和过敏,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有瘙痒、红疹。如果白头发少,那么可以在白头发根部用干净的剪刀、指甲剪剪掉。这样做很安全,没有风险,只是每隔几个月就会重复一次。相信还有人直接选择拔掉。客观来说,这样做并不是不行。不过,从医学角度来看,不是很推荐。一个是,这样会损伤毛囊,有可能头发拔一根就少一根,再一个是会有局部感染的风险,细菌趁机进入伤口,引起毛囊炎,表现为红色小颗粒或者白色小脓疱。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总结下来,晒太阳通常不会让头发变白,白头发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至于外界因素,例如紫外线、压力、吸烟、营养不良等可能有一定影响,但整体关系不是那么大。预防头发变白的方法不是很确切,但可能有益的是保持均衡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注意防晒和使用某些外用产品,但别抱太大预期。对于已经变白的头发,可以选择染发或剪掉,但不建议拔掉,以免损伤毛囊和感染。

照“谣”镜

“晒太阳能让头发变白”是典型的伪科学谣言,其传播具备三个特征:①模糊因果:将表面关联当因果关系;②夸大单一因素:忽略遗传、年龄、压力等主要诱因;③缺乏权威溯源:无医学期刊或专业机构研究背书。因此,辨别此类谣言可遵循:①查证来源:检索WHO、三甲医院等专业平台信息;②逻辑校验:是否将复杂现象简单归因;③证据追踪:要求提供具体人群临床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 Pandhi D, Khanna D. Premature graying of hair.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3; 79(5): 641-653.

[2] Jo SK, Lee JY, Lee Y, et al. Three streams for the mechanism of hair graying. Ann Dermatol. 2018; 30(4): 397-401.

[3] Zhai X, Gong M, Peng Y, et al. Effects of UV induced-photoaging on the hair follicle cycle of C57BL6/J Mice.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1; 14:527-539.

[4] Jo SJ, Shin H, Paik S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eraria lobata extract in gray hair preven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nn Dermatol. 2013; 25(2): 218-222.

策划制作

作者 | 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科普作者

审核 | 冯珺 国药同煤总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02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下午4:02

相关推荐

  • 一本书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全过程曝光(内附超级福利,手慢无)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进步的阶梯。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书籍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吧(文末有福利,千万别错过)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025年4月23日
    5900
  • 牙釉质一经受损不可自愈,龋齿没救了?别怕,“魔法药水”来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皮肤划个小口子,过几天就能好得跟原来一样。可牙齿呢,为啥我们的牙齿受伤了就不能像皮肤那样自我修复呢?一旦出现龋齿,就只能眼巴巴地等着牙医来帮忙,而且有时候还很难修复,这到底是为啥呢? 牙釉质的“坚不可摧” 牙釉质位于牙齿的最外层,覆盖在牙冠表面,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之一,其硬度仅…

    2025年4月22日
    3200
  • 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丨汽车“流言”粉碎机

    如今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事物的崛起与发展,“流言”也顺势而生。 您是否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汽车的“流言”却不知真伪。 汽车“流言”粉碎机将为您一一破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接下来请一起走进本期内容。 01-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流言:有些人认为,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最近观看网上一些自…

    2025年4月24日
    4200
  • 2025年2月“科学”流言榜:“春断食”能实现“速瘦”?

    2025年2月“科学”流言榜揭晓!来看看流言和真相 1.“可降解塑料”随便丢掉就能自然降解 流言: “可降解塑料”可以随意丢弃,反正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就会自然降解。 真相: “可降解塑料”这个名字其实误导了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大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环保材料”,用完的这些“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随手扔掉。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所谓“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其实…

    2025年3月1日
    10700
  • 为什么压力一大就胃疼?身体这个“秘密通道”90%的人不知道丨国际护胃日

    今天是4月9日“国际护胃日”。胃,是个很多人关心的器官。胃疼、反酸、恶心......这些常见的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吃坏了”“没吃饱”“吃太多”。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真正让你“胃不舒服”的,可能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可能是情绪、压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揭示了我们的大脑和肠道之间,确实存在一条神秘的“隐形通道”,它让情绪波动影响胃的功能,也…

    2025年4月9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