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打脸”8小时理论:睡多久,最好取决于你住哪儿

编译:公子欣

你是否一直坚信

每晚睡足8小时才是健康标配?

可别那么笃定

最新研究表明

最佳睡眠时长或与居住地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

竟大不相同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分析20个国家或地区近5000人的睡眠数据与健康状况发现,维持健康所需的睡眠时间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这一发现对“每个人都需要相同睡眠时长”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

该研究资深作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教授Steven Heine博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指出:“尽管普遍建议每日睡眠8小时,但我们的研究表明,睡眠建议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调整,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睡眠标准。”

该研究证实了先前的发现,即平均睡眠时间因国家或地区存在巨大差异:日本的平均睡眠时间是6小时18分钟,法国为7小时52分钟,加拿大为7小时27分钟,中国则为7小时19分钟。

图表:研究涉及的20个国家或地区的参与者平均睡眠时长柱状图虽然既往研究认为睡眠时间较短与不良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关联,然而,这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维多利亚大学的联合研究首次探讨了“睡眠时间较短的国家的人是否健康状况更差”,研究数据涵盖北美、欧洲、亚洲、非洲及南美地区。

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较短的国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较长的国家的人,并未显现出更差的健康状况。

研究第一作者、维多利亚大学护理学院助理教授Steven Heine博士强调:“睡眠时长更接近本国文化标准的人群,往往整体健康状况更好。这表明,理想的睡眠时长,应与所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的适当睡眠时间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所有这20个国家或地区的受访者的睡眠时长,均比本国文化认定的最佳睡眠时间少至少1小时。这项研究为睡眠健康建议提供了新视角,提示公共卫生指南应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制定,以促进更好的健康状况。

****所以你的睡眠习惯

更像哪个国家的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5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如果不幸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新研究发现......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不过得益于由于各类科普、科幻作品的描写,大众对黑洞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认知,比如“光都逃不出来”“质量非常大,引力也非常强”“足以扭曲时空”等等。此外大家有个共识,那就是被“离黑洞太近会死”。不过,黑洞的尺寸有大有小,多大的黑洞才足以致命呢? 还真有人正经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在最近一篇发表在预印杂志上的研究给出了科学的答案。 小型原始…

    2025年4月7日
    6200
  •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填补全球人类基因组“最后一块拼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东南亚多国科研机构,历时十年攻关,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历史,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5月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东南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 然而该地区的基因组学研究长期缺失,严重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

    2025年5月16日
    1600
  • 就在今晚!闪耀北半球夜空的流星雨,约不?

    一年一度的天琴座天琴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天琴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距离明亮的织女星不太远。每年4月14日至30日,是天琴座流星雨的活跃期,极大时间一般在22日前后。历史上天琴座流星雨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爆发,但近些年陷入沉寂,极大时ZHR(天顶每时出现率)稳定在18左右。虽然天琴座流星雨的流量不是很大,但亮流星和火流星较多,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流星雨 即将闪耀北半球…

    2025年4月22日
    5700
  • 这5类人,真不建议五一出去玩!理由出乎意料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你的假期计划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查好了旅游攻略,订好了热门景区的门票,等不及要远走高飞,趁这次假期好好吃喝玩乐一番。相比之下,也有些人的五一计划只是想宅在家里躺平,看看剧,吃吃零食,睡到自然醒。如果你也是五一宅家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兴奋地准备出游,内心会不会隐隐有以下这几种不安的感觉: “别人都想出去玩,我不想出去溜达是不是不正常…

    2025年4月29日
    3200
  • 从古至今,我们是怎么和风“打交道”的?

    近日,北京、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和东部多地出现大风天气。 风,仿若隐匿于世间的精灵,无形却处处留痕。从古老的甲骨文字,到汉代精妙的气象仪器,再到现代先进的风力发电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始终以独特的方式与风“打交道”,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古法观风:羽毛辨来风 乌首定风向 殷人刻甲骨以录四方风名,周人以“伣”(qiàn)测风向,此乃华夏测风之始。殷商时…

    2025年3月25日
    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