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困境难以言说?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慢性失眠、对周遭世界兴致索然、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这些看似“叛逆”的行为表象之下,实则是青少年难以言说的心理困境。

慢性失眠、对周遭世界兴致索然、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这些看似“叛逆”的行为表象之下,实则是青少年难以言说的心理困境。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有着独特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因素冲击下,或遭遇突发事件后,极易出现“心灵感冒”。若这些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干预,很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

别让“心灵感冒”悄然蔓延

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近日,半月谈记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焦虑抑郁门诊看到,候诊队伍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初中生罗谊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每天凌晨3点就会醒来,对学习丧失兴趣,也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只有在自己的房间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睡眠障碍专科主任谭立文表示,近年来,医院接诊患有失眠障碍的学生有所增加,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情绪,还有学生直言“经常和父母吵架”。“这些现象无不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困境难以言说?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学生的不良情绪应该被看见。”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丽萍指出,部分家长误把孩子的情绪波动当作“青春期叛逆”,有的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单向说教替代平等沟通,有的更用“别人家的孩子”这套说辞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种忽视孩子心理需求的教育方式,让家庭从温暖的避风港变成了压力源,导致孩子要么通过激烈争吵宣泄情绪,要么选择沉默自我封闭。

在校园环境中,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受访人士指出,个别教师重视课堂纪律和考试成绩,对学生上课走神、作业敷衍等行为多进行简单粗暴地批评惩罚,却忽视了这些行为有可能导致孩子抑郁、焦虑等后果。孩子找不到情绪宣泄的出口,就可能把烦恼深埋心底,或在网络世界寻求慰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明显的性格变化和持续两周以上的异常行为,老师就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心理评估,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治疗’,而是全员参与的‘浸润’。”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美姿对半月谈记者说,只有让每个教育环节都渗透心理关怀,才能真正实现“育心”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守护

构建多维心理支持网络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访专家建议,构建家庭、学校、医院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筑牢心理防护网。

家长要实现从“控制者”到“倾听者”“共情者”“陪伴者”的转变。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周旭辉指出,部分家长不尊重孩子隐私,随意翻看日记、粗暴干涉社交,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家长应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以共情式沟通走进孩子内心,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主动敞开心扉。

医教协同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医教协同模式,将专业医疗资源引入教育系统。例如,湖南省脑科医院定期派遣心理医生到学校开展心理辅导;长沙所有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建设心理咨询室。

作为长沙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向全体师生、家长开放心理咨询室,提供沙盘治疗、情绪宣泄等专业服务,并开发家校共育手册,指导家长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信号,构建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德育课程,开发“菜单式”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青少年心理困境难以言说?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除了常规的心理课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如心理讲座、情景剧表演、手抄报比赛、心灵树洞、心理游园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结合足球、武术、舞龙等学校艺体特色项目,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创新心理教育举措。

家校共育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不能流于形式。赵丽萍建议,除了整合医疗和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还需安排心理医生定期进校园筛查。对需要干预的学生,由校园心理老师、医院专家和家长三方联动,制定个性化疏导方案;对确诊心理疾病的学生,医院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并指导学校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提供包容环境。

回归教育初心

守护青少年心灵成长

教育是育人,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考试机器”。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比成绩排名更珍贵的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中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范明献教授表示,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尊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摒弃以“分数排名”为主的单一评价体系,避免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异化为“不让孩子有喘息时间”。

当家长学会倾听、教师懂得陪伴、医院与学校实现无缝对接时,当整个社会为每个孩子的独特成长喝彩时,才能真正筑牢心理健康防线。这不仅是为了预防“心灵感冒”,更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个青少年都能在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塑造包容的心理文化,需要打破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理支持网络。赵丽萍强调,从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干预”到高中的“升学压力疏导”,从单亲家庭的“特殊关爱”到留守儿童的“云端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都需要精准的心理呵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602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4:02

相关推荐

  • 这几个部位的肉,千万别吃(不只是淋巴)

    猪肉,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猪的哪些部位吃了,会影响人体健康吗?一起来看。 猪肉,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猪的哪些部位吃了,会影响人体健康吗?一起来看↓↓↓ 按照“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标准,4个部位建议吃:猪瘦肉、猪里脊、猪耳朵、猪腿肉。 以“高脂肪、低蛋白、高胆固醇、高热量”的标准,建议少吃这3个部位:猪颈肉、猪肋条肉、猪…

    2025年4月7日
    6900
  • 去年买的布洛芬,现在还能用不?

    药品开封后 使用期限要远小于有效期 说明书或者包装盒 标注的有效期 是指未开封情况下的有效期 ****那开封后药品的有效期怎么算? 常用家用药 开封后有效期缩减多少 都在下方,速看! 口服制剂 一、固态颗粒类药品 ⬇️ 独立包装的药品,打开外包装后,里面的小包装未破坏,药品没有直接和空气接触,相当于没有开封,按照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期使用即可!不影响有效期。 比…

    2025年3月19日
    15200
  • 上班总叹气?恭喜你,已经掌握了一招解压新招数

    “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叹气已经成了当代上班族每天的标配:周一的早晨,先叹个气才有力气开启一周的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也得先叹口气才有勇气点开文档...... 虽然老话总说“一叹穷三年”,身边人也都在劝,“别老唉声叹气的,太消极了”。这让我们在叹气时,总会多多少少有点心理负担——但别慌! 为了能放肆叹气,我们最近特意去研究了科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发…

    2025年3月18日
    7700
  •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癌症风险都降低!

    2025年4月,《癌症预防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吃点核桃有助于提升尿石素A水平,可降低全身炎症水平,并且能对结肠息肉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提到核桃,很多人都认为吃核桃补脑,但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2025年2月,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食物与功能》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早餐中加点核桃,可以对记忆有延迟保护作…

    2025年5月10日
    3500
  • 不能混吃!正大量上市,医生提醒→

    山楂、黑枣等食物也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胶,过量食用同样存在风险。 柿子应该怎么吃? 服饰混搭、叠穿 可以让着装更具层次感 但有些食物 却不能“混搭”食用 近日 武汉的代先生 将柿子、牛奶混着吃 结果催生了胃结石 腹痛不止 01 空腹吃柿子喝牛奶 胃里长出鸡蛋大小的结石 “以后再也不敢一次性吃这么多柿子了。”4日,63岁的代先生回想起刚做的碎石微创手术,…

    2025年2月7日
    2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