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以其“无限接近于尧都”的特征而闻名于世,你没听错,尧都的尧,就是历史课本上赫赫有名的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最近,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了,馆内珍藏的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也随之向广大朋友们揭开了神秘面纱。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晋南临汾盆地处在汾河下游地区,这片富饶之地孕育了很多早期华夏文明部落、城邦,其中陶寺以超大的建城规模,存世四五百年的时间,作为龙山文化的一个文化类型,被誉为文明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优等生”。在陶寺遗址出土的珍品中,我们能一窥陶寺人的出类拔萃。

神器木杆儿

在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2002IIM22中出土了一件漆杆,编号IIM22:43,这根漆杆黑、绿、红三色相间,形成总计44段色带,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第10—第12号绿色带被第11号红色带隔断。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IIM22:43漆杆图

根据以往的研究,陶寺一尺等于25厘米,则第1—11号色段总长39.9厘米,等于陶寺1.5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所说的“夏至日影长一尺六”的记载;第1号色带至33号色带总长度为141.6厘米即5.664尺,为春秋分日影长。

假如以一满杆顶点为起点向前移杆后,第1号至38号色带长度为157.4厘米,加第一杆总长180厘米,共长337.4厘米,13.4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冬至晷长337.5厘米即13.5尺的记载。

由此推测,IIM22:43漆杆为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的圭尺。结合陶寺出土过的一个立表,漆杆和立表形成一套完整的圭表测量仪器。

测量时,先把表直立于平地,再把圭尺水平放在地上,看中午时分立杆的影子位于圭尺的什么位置上,依此测量出日影的长度,从而确定节令。圭表是测天量地的重要工具,那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反证了墓主身份的显贵。陶寺人已经有了天文地理的意识,想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广。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复原圭表使用场景

新石器贵族音乐会

中国先秦古籍里有“八音”的记载,八音是指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种材料制成的八类乐器。陶寺遗址出土了其中五类乐器:铜铃属于金、石磬属于石、陶鼓属于土、鼍鼓和祝属于木。

陶寺铜铃是金石之音,经鉴定由红铜铸造,这是迄今所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复合范铜器,也是迄今所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属乐器。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陶寺铜铃的出现,说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已经掌握了复合范铸造工艺,为青铜礼器群的问世做好了技术准备。

鼍鼓,鼍为扬子鳄的古称,掏空树干后做成鼓腔,再蒙上鳄鱼皮,鼓身高度在1米以上,在发现之初外壁有彩绘。

陶鼓、鼍鼓和石磬这样的乐器是最早的宫廷庙堂乐器,也是古代王室、诸侯专用的重器。在陶寺发现的每一种乐器可能都不是最早的,但是这些乐器在陶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合,说明在龙山时代,中原地区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礼乐制度的雏形。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土鼓(展厅中为复制品)与鼍鼓(复原)

陶寺“龙”的王者之尊

陶寺墓地早期大墓中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是一件彩绘有龙形图案的圆形陶盘,如此形制的陶盘在陶寺遗址的各大墓中一共清理出4件。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彩绘蟠龙纹陶盘

端详这个陶盘,我们能看到蛇和鳄鱼交织的身影:盘中的蟠龙盘曲如蛇,口吐长信,头在外圈,身向内卷,尾在盘心;有着和鳄鱼一样的鳞甲斑纹,吻很长,利齿成排;头后的左右两边,如鱼鳍尾部分作两叉。

龙形象最大的特点是多种“灵兽”的组合体。陶寺龙有“龙”的雏形,与夏、商、周及后世龙有渊源关系。考古学家推测陶寺龙盘不同于日常实用器物,应是用于祭祀的祭器,蟠龙纹与古文献中所描述的蛟龙、河龙、赤蛟、赤龙,也即赤蛇的形象基本相符,很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

中国古代关于龙的神话、传说很多,据《尚书·舜典》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舜时有以龙为名号的氏族、部落,而“尧都平阳”是以赤龙为图腾、陶唐为名号的部落。

神秘符号

朱书“文”字扁壶出土于编号为H3403的灰坑,灰坑是先民活动遗留下来的坑状遗迹,包括垃圾坑、祭祀坑、器物坑、窖藏坑、殉葬坑、陷阱等等。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被发现时,这个灰陶扁壶已经是一副残破的模样,经考证,扁壶具有陶寺文化晚期扁壶的典型特征,距今约4000余年,扁壶正面鼓腹一侧,有一“文”字,这与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在形体和结构上十分相似,学者对“文”字基本上无异议,认为这应是表赞美之意。

“尧都”开放参观了!啥?尧舜禹里的那个“尧”?!

这么一来,扁壶上的朱书文字至少比殷墟甲骨文早七八百年。让各路学者想破脑袋的是扁壶背面的符号,这个符号是文字吗?学者们纷纷提出对这个符号的文字解读:昜、邑、尧、命等,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符号根本不是文字。

不过,综合扁壶的残破以及其上的字符,有学者推断它多半是占卜或祭祀用的器具。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但这已经彻底改变了扁壶的命运: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陶壶,而是承载着上古文明的物证。

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研究,一座四千年前的古城走出历史尘埃,呈现在你我面前:让我们能在一根漆杆上解读出时间的计算;在铜铃、石磬、陶鼓和鼍鼓里聆听到远古的乐声;在龙盘看到关于龙最初的想象;在扁壶里发现文字的线索……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30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

  • 跨越数十亿英里,这对“双胞胎”如何叩开星际空间之“门”?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人类对宇宙的漫长探索旅程中,有一对闪耀的“双子星”——NASA 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它们宛如无畏的先锋,跨越数十亿英里,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边缘及星际空间那神秘面纱的一角,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一篇由 Meghan Bartels 撰写的文章,深入讲述了旅行者号的传奇…

    2024年12月18日
    5200
  • 2024年度海南省生理科学学术研讨会暨机能 学科实验教学培训班在海口举办

    ; ; ; ; ;近日,2024年度海南省生理科学学术研讨会暨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培训班在海口市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举办。会议由海南省生理科学学会和海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主办,全省生理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约70余人参会。 ; ; ; ; ;会议邀请海南医科大学教授陈世民、莫燕娜、王丹妹,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马春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洪…

    2024年12月31日
    4400
  • 龙吸水:苍穹与海不相容,化身涡旋将相融

    苍穹浩瀚,高悬天际,难以触及;碧海无垠,深邃莫测,似乎遥隔万里。天与海的界限,在寻常眼光中泾渭分明,云朵悠然自得地舒卷,海浪则不知疲倦地起伏,各自编织着自然界的永恒乐章。然而,大自然的匠心独运,总能在平凡中酝酿非凡,让天际与汪洋在特定时刻奇迹般地交织共舞,演绎出一幕幕科学智慧与神话幻想交织的壮丽景观。这其中,一位名为“龙吸水”或水龙卷的自然魔术师,悄然揭开了…

    2024年12月31日
    2800
  • 长相恐怖的“末日鱼”接连上岸,大灾难要来了吗?别傻了……

    十一月初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恩西尼塔斯,海洋学博士艾莉森正在海边遛狗。那日的蓝天、海浪和沙滩都很美,除了远处一条反射着阳光的“塑料垃圾”。 走近一看,艾莉森发现这并不是垃圾,而是一条长相恐怖的死鱼:它带状的身体长达 3 米左右,饼干大小的眼睛“怒目圆睁”,头上伸出的红色鬃毛与银色的光滑皮肤形成诡异反差。 图源:Alison Laferriere 艾莉森…

    2024年12月12日
    5600
  • 辩“德”论“风” 点燃青春之光

    辩“德”论“风” 点燃青春之光 ——第三届“海科杯”海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综述 ; ; ; ; ; ; 9月至12月期间,第三届“海科杯”海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各赛程陆续举办,一场场关于“科学道德 学风建设”的盛宴如火如荼地展开,青年学子用辩论场上的博与奕,点燃青春之光。; 第三届“海科杯”海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决赛现场 ; ; ; …

    2024年12月30日
    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