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突然窒息身亡!只因吃了“驴打滚”?紧急提醒!

最近,一则新闻令人十分心惊:

北京天坛公园内一名男子疑因吃“驴打滚”时噎住喉咙窒息。目击者表示,当时有热心群众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但男子始终未能将异物吐出。送到医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似的新闻还有过不少:

深圳市人民医院胃肠科就接诊过一个病例,65岁的李阿姨肚子反反复复痛了好几天、呕吐、无法排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肠梗阻,罪魁祸首是前几天吃的糯米饭;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医院也接诊过一位八旬老人吃糯米制品不慎导致咽喉部滞留、进而引发气道梗阻的病例。

黏糯的糯米食物是生活中深受大家喜爱的小吃,但,因为它的黏糯,糯米食物也是非常“危险”的食物,特别是对于老人,稍不留神就成了“舌尖上的杀手”,食用糯米制品,千万要当心!!!

糯米

为什么这么黏?

我国是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之一,常见的水稻有籼稻、粳稻、糯稻等,籼稻和粳稻的米粒经加工后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大米,糯稻的米粒加工后是糯米。虽然它们的外形、口感都有所不同,主要成分差别倒是不大——都是淀粉。

但为什么糯米是黏的,普通大米就不黏呢?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淀粉的类型不同。

根据结构不同,淀粉主要分为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像一条长长的“绳子”,它分叉少、链接更紧密,淀粉酶把它剪成小段比较费时费力,因此直链比例高一些的大米,通常口感更硬一些;

支链淀粉有很多支链,淀粉酶可以从多个角度同时下手剪切,就比较容易切断。支链比例高的,口感更软糯。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糯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占80%以上,直链淀粉较少,所以要比其它米更黏一些。驴打滚、粽子、糍粑、青团等糯米食物口感比较黏,就是因为糯米里的支链淀粉比较多。

吃糯米制品

这些事情要注意

很多人认为糯米口感黏,吃了会觉得胃不舒服,不好消化。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大量研究发现,刚出锅的热糯米饭,消化速度是很快的。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糯米不好消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放凉了。

研究发现,糯米放凉、冷却后,支链淀粉就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和韧性增大,进而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所以,如果你吃的是放凉的糯米食物,就可能会觉得不太好消化。不过,只要再次加热之后,糯米食物的硬度又会下降。因此,糯米食物最好趁热吃,如果放凉了,不妨重新加热透再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很多糯米食品会放油,油多了也不好消化。像大家常吃的青团、粽子、汤圆、糯米鸡之类的食物,不仅含糯米,还可能含有猪油、黄油、人造黄油、肉类等富含饱和脂肪的油脂,对于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就更会觉得难消化。

糯米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饱腹感相对会延迟一些。

大部分食物都是吃下去马上就有饱感,刚吃完饭时的饱感是最强的。而糯米食物吃下去时一般没觉得多饱,要到餐后30分钟左右才达到饱感的高峰。这个饱感延迟的特点,往往会造成一个后果——吃的时候你不觉得多、甚至没吃饱,但吃完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很饱,甚至吃多了、吃撑了,就会觉得难消化。

除了趁热吃,吃糯米食物还有这些注意事项:

适量吃,不多吃

粽子虽美味,但热量相对较高。很多糯米食物还会加肉、蛋黄、蜜枣、豆沙、红糖等馅料、辅料,这就导致很糯米食物看着个头不大,但能量可不低。比如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热量至少有300千卡,比一碗米饭还要多。因此,糯米食物好吃,也要注意适量,不要吃太多。

替换其他主食

糯米跟普通大米的营养是差不多的,主要提供能量,因此如果吃糯米食物,一定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免能量过剩,造成肥胖、高血糖等疾病。

专心吃

糯米食物口感很黏。吃的时候尽量专心专注,不要玩闹、说话,当心发生哽噎而导致窒息情况。

特殊人群要慎食

糯米是一种高GI (升糖指数)食物,不过,任何食物产生作用都不能忽视“食用量”。

糖尿病人群少量食用(尝味)和选对食用时间对于血糖并没有太大影响。另外,要合理选择馅料,避免食用以枣泥、红枣为馅料的粽子。对于糖尿病人群,单日食用量不建议超过50克,尽量选择“五谷杂粮粽”,分次食用,同餐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另外,老年人、儿童和心血管病患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者都应少量食用。有逆流性胃炎的患者应控制食用量,以免反酸症状加剧。

参考文献

[1]VEELAERTS,POLLINGM,DEWITD.Structuralandphysicochemicalchangesofpotatostarchalongperiodateoxidation[J].Starch-Stärke,1995,47:263-268.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89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 【健康科普】流感病毒高发期,如何让孩子远离“感冒”魔爪?——家长必读攻略

    随着天气变冷,流感病毒进入了高发期。孩子们因为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逃离“感冒”困境,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攻略,助力孩子远离流感病毒的侵袭。 一、了解流感病毒,科学预防是关键 1、流感病毒是什么?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体后引起流感。流感与普通感冒不…

    2024年12月20日
    6200
  • 喝酒、吃高热量食物能暖身?低温天气如何防寒保暖?

    冬季寒潮来袭,每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取暖小妙招,有的早早就把秋裤穿上了,有的贴上了暖宝宝,还有的通过吃吃喝喝来取暖……但并不是每种取暖方法都科学有效,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区! 01喝酒、吃高热量食物可以暖身吗? 在寒冷的季节里,不少人喜欢小酌几杯酒,并认为天冷喝点酒可以暖身、御寒。但这只是表象,喝酒既不能暖身,又不能御寒,还会让人越喝越寒。 人在喝酒后确实会有全…

    2024年12月12日
    5500
  • 总想要“贴贴”?多半是得了皮肤饥渴症

    总是想要跟别人“贴贴”,究竟是咋回事? 有些时候 你是不是突然有种冲动 想要“抱抱” 想要“贴贴“ 这说明啥? 说明你是真的“渴了” 这可能是“拥抱饥渴症” 医学上,“拥抱饥渴症”又称“皮肤饥渴症”,虽然它名字里带了一个“症”,但它并非是一种病,而是人类对身体接触和拥抱的渴望,在长时间缺乏接触后,产生的负面心理、生理反应。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4年12月30日
    2900
  • 维生素对我们很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怎么补充更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吃维生素片来补充营养,但你知道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乱吃维生素的人患癌风险或增加27%!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乱吃维生素,风险超乎想象 有一位52岁的李大哥,生意做得不错,但身体却越来越差,经常感冒发烧。他觉得是抵抗力下降,于是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进口复合维生素。一开始按说明书每天吃一粒,没效果后就自行加大剂量,一个月内从每天1粒变…

    2024年12月25日
    5000
  • 你以为养肾,其实很伤肾的3件事!真正对肾好的方法请收好

    肾脏健康至关重要,可不少人在养肾路上误入歧途。 1.盲目补肾保健品 “当饭吃”。看到宣称补肾的产品就疯狂购入,殊不知,许多这类产品成分不明,过量服用易加重肾脏排泄负担,甚至引发肾损伤,养肾还得靠科学饮食与作息。 2.憋尿成习惯。工作学习一忙,就长时间憋尿,这会让尿液中的细菌滋生,逆行感染肾脏,引发炎症,有尿意一定要及时解决。 3.重口味饮食无节制。顿顿高盐、…

    2025年1月9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