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趁热吃”烫出食管癌!不要超过这个温度→

在咱中国人的饭桌上,“趁热吃”这三个字那是常常能听到。家里长辈催着,朋友聚餐也这么说,感觉这是在表达关爱。但你可能想不到,这“趁热吃”的习惯,没准儿正悄悄把我们往食管癌的方向推呢!

食管癌在全球八大常见癌症里可是有“一席之地”的。

就拿2020年来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差不多有32万,占全球总数(约60万)的54%,在所有肿瘤里排第六。这一半多的食管癌病例在中国,“趁热吃”真得负一部分责任。

食管是怎样被“趁热吃”毁掉的?

咱们口腔和食管表面都有黏膜,这些黏膜可娇嫩了,对温度特别敏感。口腔黏膜能耐受的温度大概在60-65°C,食管黏膜就更低了,最好别超40°C-41°C。

当你吃太烫的食物,食管里面温度一升高,黏膜上皮细胞就会受伤。这时候,受伤的细胞会脱落,新细胞会增生来填补空缺。偶尔这么一次烫伤,身体还能自我修复。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可要是长期吃烫食,食管黏膜反复受刺激,就会引发慢性炎症。时间长了,上皮细胞就乱了套,形态和排列结构都不正常了,这就可能发生癌变,导致食管癌。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喝65°C以上的热饮,得食管癌的风险就会增加。有个对5万成年人随访10.1年的研究发现,爱喝≥60°C热茶的人,比起喝温度<60°C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高了41%。

65℃有多烫?

别小瞧这65°C,你可能觉得平时不会吃这么烫的东西,但很多刚出锅的食物温度远超这个数。像刚煮出来的牛肉丸,中心温度能到70°C,得放150秒才能降到65°C;一碗刚盛出来的白粥有92°C,要凉17分钟才到65°C。好多人没耐心等,直接就把滚烫的食物往嘴里塞,这就埋下了隐患。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45岁的张先生,火锅等辛辣烫食是他的最爱,结果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出现癌前病变;40岁的郑先生,一周至少吃三顿火锅,还专挑又辣又烫的底料,被确诊为早期食管癌;黄先生冬天吃火锅,夏天用腌菜下饭,最后食管癌还转移到肺了。这些例子里,“趁热吃”的危害显而易见。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哪些食物容易烫伤食管?

像中心烫的固体食物,灌汤包、红豆派、糖包子、汤圆、豆腐、炸丸子、烤红薯等,咬一口里面的热气很容易伤到食管。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各种热饮,热汤、热茶、热豆浆、热咖啡、热牛奶,喝的时候也得小心。

还有火锅、麻辣烫、砂锅粥、煲仔饭、石锅饭、热汤面这些常见的美食,吃的时候都别急着往嘴里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59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

  • 为啥苍蝇把自己脑袋搓下来把玩?!盘点动物断头小史

    也许你见过一只苍蝇活生生把自己脑袋“搓”下来,还悠然自得(不是)拿在手里把玩的画面。 砍头,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从断头台到大教堂,从解剖室到画廊,到处都是人类的头颅。” ——《人类砍头小史》 毕竟我们是从小混迹于各大卫视,品鉴着“午时三刻胖官扔签开刀问斩散发主角面容清冷白衣胜雪可叹却捆如闸蟹屠夫举刀配角策马奔腾狂喊刀下留人成功概率约99.85%”的艺术长大…

    2025年3月7日
    17100
  • 皮肤“湿疹”竟是罕见癌症!这些皮肤异常要当心!

    顽固"湿疹"久治不愈? 一查竟是癌症!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 有人乳头或乳晕"湿疹"反复发作 最终确诊佩吉特病(Paget病) (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 有人长期皮肤红斑、瘙痒 检查发现是皮肤淋巴瘤; 甚至黑色素瘤也可能伪装成 "湿疹样"皮损,延误治疗 皮肤是健康的"镜子" 某些看似…

    2025年4月17日
    4500
  • 每一次“吃撑”,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表面来看,一两顿大餐不会造成明显伤害,但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乱作一团”,甚至会加重代谢紊乱,继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问题。 你有没有过吃撑的经历?解开腰带还是撑得直不起腰,想吐却吐不出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你知道吗?大吃一顿,也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带来更危险的后果。 吃撑一次,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大餐后应如何补救?一起来了解。 01 怎样才算“大…

    2025年4月28日
    1900
  • 唱歌也能中招“爆肺”?这些危险边缘人群请注意→

    某著名歌手去世引发关注,据称生前多次因自发性气胸入院。公众开始关注这一陌生却可能致命的疾病。 气胸,俗称“爆肺”,常被误解为“肺部爆炸”,实则是一种因气体异常蓄积压迫肺组织的急症。艺术家的职业特性与健康隐患之间的冲突,恰恰揭示了气胸的复杂面貌——它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生活方式与人体脆弱性交织的缩影。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剖析气胸的本质,并解答一个核心疑问:为何看似…

    2025年3月7日
    13400
  • 猝死前1小时,身体会发出这些预警,千万别忽视!

    哪些症状是身体在警告我们?我们该如何自救? 心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 是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以为 猝死总是突然发生 其实,身体早已向我们释放了信号 哪些症状是身体在警告我们? 我们该如何自救?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好奇博士、科普中国

    2025年4月4日
    7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