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的NFC功能真的这么吓人吗?

就在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视频,声称因为手机上的 NFC 功能开启,钱被盗刷了。那么,NFC 到底是什么?真的有可能会因为碰一下被盗刷钱财吗?

先说结论:NFC 本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在整个盗刷过程中,“碰一碰”只是前面大量铺垫后最终的临门一脚。只要使用时稍加注意,无需因噎废食弃用 NFC 功能。当然,如果有些朋友对此类技术不太了解,担心自己无法很好地应对骗子的盗刷,本文最后也会讲解如何关掉相关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先从 NFC 是啥说起。

NFC 到底是什么?

要说明什么是 NFC,就得先聊聊 RFID,它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这个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相信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接触过,小区办公楼使用的门禁卡,以及高速公路上使用的 ETC 支付,都是基于 RFID 技术。

RFID 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理解: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时,其内部线圈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借助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标签被“激活”并与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妙处之一在于,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随时供电。

孙海霞,薛茹.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J].西藏科技,2005,(09):59-60.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门禁卡那么轻薄——RFID 技术让它不需要额外装电源就能跟门禁沟通。而有些 RFID 设备发挥作用的距离非常远,比如收费站用的 ETC,它能在约 10 米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

这样的技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数据交换像 ETC 那样有效距离太远,咱们日常使用拿来付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一掏手机结果把隔壁店里账单给刷了……

这时候就轮到NFC出场了,NFC 原理与 RFID 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只能单向识别,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 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它的名称就很好地诠释了该技术的特点。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而正是因为 NFC 只能在很短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的特点,让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能够在移动支付场景有比较好的应用。

比如,很多银行卡都支持 NFC 功能。如果你去商场里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了。

另外,一些手机上可以直接利用 NFC 功能刷公交卡,在乘车的时候非常方便。所以,基于 NFC 的移动支付技术并不算是新鲜事,早就有应用了。也有很多手机,可以利用手机上的 NFC 功能,通过手机来刷银行卡。

盗刷的锅,要 NFC 来背吗?

不久前,确实有一些跟“NFC 盗刷”有关的新闻,甚至有些新闻的标题就是“手机 NFC 功能已成骗子提款机”,不过这些标题可能有些夸大了 NFC 的责任。

绝大部分跟“NFC 盗刷”相关的新闻都指向两起事件,简述如下:

第一起的经过是这样的,李先生在接到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根据指示下载了名为“NFO-X”软件,并且按照对方的指示,做了几笔交易。而在交易的过程中,李先生被诈骗分子电话指挥,使用手机的 NFC 功能刷了自己的银行卡,结果被骗子骗走了 9.8 万元。

两起事件相关截图

第二起事件是罗女士接到陌生电话,声称罗女士开通了某项付费服务。为了取消这项服务,罗女士也听从骗子指示下载了两个软件,甚至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允许对方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最终也是通过手机的 NFC 功能刷取自己的银行卡,被骗子转走了银行卡里的钱。

只要你看完这两起事件的描述,就会发现整个盗刷过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坏人直接拿机器靠近手机或者银行卡刷走我们的钱。

钱财被盗刷的关键不是手机有了 NFC 功能,而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并且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甚至允许陌生人直接操纵自己的手机。

所以,与其担心“NFC 盗刷”,增强防骗意识,不要下载莫名软件才是关键。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在钱财交易方面保持警惕的心态是好的。如果实在是担心碰一下会有安全隐患,也可以将手机的 NFC 功能关闭,或者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的功能,这样就不用担心钱被“碰”走啦,下面是关闭NFC的方法。

安卓/鸿蒙系统(左)下拉菜单点一下 NFC 图标苹果手机,可在设置→通用→NFC 里找到开关

“碰一下”会导致你的钱被盗刷吗?

不久前,很多线下店铺里都出现了具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这种设备不再需要扫码或者亮出付款码了,只要解锁手机,放到感应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确实是比较方便的。但也有人拍视频称因为“碰一下”导致卡上被盗刷了 500 元。而支付宝安全中心已经在 1 月 23 日通过微博做出了回应,该视频是摆拍的。而摆拍制造谣言的博主也发布致歉声明进行了澄清,并且还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实际上,一方面申请这类“碰一下”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并不能随意申请。而认证商家拿着申请到的设备到处去刷别人手机,这个行为实在是太容易被查到了。

退一步说,即便有人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手持款设备,“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了钱的情况。而在使用手机解锁状态下,也必须是字面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看到陌生人拿着东西怼到你手机上,这也太可疑了。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关于线下手机支付的安全技术其实已经做得比较周全了,咱们可以畅享这种便利。而需要注意的,一是千万不要听信可疑电话,给自己的手机装不明来源的 APP,或交给别人远程控制;二是对那些对安全使用手机和安全支付不太了解的亲友,咱们可以提醒他们不要轻信骗子,并关闭这些可能导致骗子有机可乘的功能。

策划制作

作者丨科学边角料 科普作者

审核丨梁忠伟 广州大学机电学院 副院长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75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珊瑚“颜值”出众,这群“绿色明珠”功不可没!

    虫黄藻是日本生物学家于本世纪4年代发现的一种与珊瑚虫共生的黄褐色单细胞藻类,1962年首次正式提出虫黄藻属于共生甲藻属。虫黄藻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热带到亚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都有其身影。从印度洋到太平洋,再到加勒比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沿海及南沙群岛。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海底景观之一。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调节珊瑚礁区的碳循环,维护整个…

    2024年12月25日
    19800
  • 天气预报里的“今日多云”,多的是哪种云?

    云朵是天空的常客,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发现各式各样的云,它们时而像棉花糖般蓬松可爱,时而如泼墨画般气势磅礴,有的温柔似絮,有的暗藏危机。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下这群"天空艺术家",解码云朵的奇妙物语。 01 云从哪里来 云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地表水分的蒸发。太阳辐射使地表水分蒸发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随上升气流进入大气层。在对流层中,气温通常随高度增加…

    2025年4月16日
    4100
  • 熬一次夜,身体炎症就会被“激活”

    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6255名18岁~73岁的调查者中,近半数人零点后入睡。不少人对熬夜抱有侥幸心理。然而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只熬一宿,身体炎症也会被“激活”。 熬夜为什么会拉高身体的炎症水平?怎样做能最大化减轻伤害? 01 熬一次夜,炎症水平就会上升 一项发表于美国免疫学家学会月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25年3月26日
    8000
  • 科学时光机 | 电池的“诞生”居然要感谢青蛙?

    科学家的重要特质之一,在于他们对异常现象的敏锐洞察力与不懈探索精神。1786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中,使用外科手术刀触碰了一只已解剖青蛙腿上暴露的神经,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蛙腿瞬间剧烈抽动。这一意外发现激发了伽伐尼的朋友、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灵感。受此蛙腿实验的启迪,伏打在1800年前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池——伏打电堆。 同年3月20日,伏打…

    2025年3月21日
    7800
  • 近视宅男买早餐,看不清价目表也能“算”出单价!?

    不少同学在初学线性代数时感到迷茫、痛苦,体会不到课程的实际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为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须从基础的抽象概念讲起,而真正直观的部分,往往要等到后面的细分领域或具体应用。于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希望本文能让你换个视角,以轻松有趣的日常眼光,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线性代数。 本文是系列文章《N文粗通线性代数》的第三…

    2024年12月18日
    2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