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了,但是“吧唧嘴”真的让人崩溃啊啊!这究竟是为啥?

利维坦按:

说来真的是很奇怪,我对于他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吃饭时嘴里发出的咀嚼声(严格来说不是咀嚼食物的声音,而是吧唧嘴的声音)特别敏感,此时的大脑很难区分,这种敏感导致的生理性反感,究竟是后天文化建构的产物,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起码到目前为止,有且只有这一种声音会让我有不适感(划黑板、啃苹果之类的声音无感)。

“我曾试图让自己变聋”——这是今年一月一篇匿名Reddit帖子上的标题。在这篇帖子中,发帖人描述了她自己患有一种名为“声音厌恶症”(misophonia,又称为“恐音症”,“选择性声音敏感症”)的疾病,该病会导致患者对某些日常声音(例如他人咀嚼、喝水或擤鼻涕的声音)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 FoodBeast

“我对咔哒声(例如笔的咔哒声、指甲敲击声等)特别敏感,同时对口腔发出的声音也很在意,尤其是咂嘴声和大声咀嚼的声音。”她写道。在6岁或7岁时,她对母亲吃东西的声音感到极度不适,以至于她试图用父亲的螺丝刀插进自己的耳朵,“插得足够深,让自己变聋”。幸运的是,她没有成功。“我知道,这很可怕,”她写道,“但我在那个年纪就已经无法忍受了。”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理解,是什么导致人们对无害的声音产生如此极端的反应。尽管据估计[1],声音厌恶症可能影响多达18%的人口,且Reddit上关于声音厌恶症的讨论板块已有8万名用户,但这一病症直到2001年才正式被命名[2]。

© Rick&Brenda Beerhorst

“从历史上看,人们认为声音厌恶症是一种听觉处理障碍,因为它的核心问题在于声音,”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声音厌恶症的神经科学家乔尔·I·伯杰(Joel I. Berger)说道。然而,他和其他研究者认为,这种病症可能更多地受声音所处的社交环境影响。 伯杰最近合著了一篇综述文章,回顾了现有的行为和神经影像研究。他在文章中提出,声音厌恶症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认知障碍,即人们感知、分析和理解他人行为、情绪和意图的过程[3]。

最令人不适的声音,通常来自其他人。

人类对声音的反应会受到其来源的影响,这一观点并不新鲜。例如,10多年前,研究人员报告称,当健康的研究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听到的是一段音乐(实际是指甲刮黑板的声音)时,他们对令人不悦的声音的厌恶感降低了,同时皮肤电导反应(用来衡量生理唤醒程度的指标)也会较低[4]。 对于声音厌恶症患者来说,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声音往往是由其他人发出的。伯杰及其同事在一篇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中提到[5],研究发现,相比动物进食的声音,声音厌恶症患者对人类进食的声音更为反感。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患者对声音的情绪反应强度,可能取决于他们与发出声音的人的关系。“通常来说,最强烈的反应往往由亲密的家庭成员引发,”伯杰说道,“在声音厌恶症中被过度激活的所有这些过程,都与我们建立社会联系的方式密切相关。”

大脑研究揭示了声音厌恶症的可能成因

神经影像研究表明,这种病症的成因,可能与某些负责声音感知和社会关系理解的大脑区域有关。一项2019年的研究发现[6],在声音厌恶症患者的大脑中,被触发的听觉皮层区域与运动感知、语言理解、面部识别,以及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测相关,这些区域包括颞上回和颞上沟。此外,其他影像研究显示,声音厌恶症患者在听到触发声音时,大脑的运动皮层会被激活。相比对照组,他们的大脑在听觉皮层与运动皮层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 Bana Balleh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伯杰的假设:声音厌恶症患者可能对他人的动作有更强的无意识感知,这些外部动作在他们的大脑中可能比自己的动作占据更大的比重。 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自己对身体失去控制,从而引发强烈的痛苦情绪。这或许可以解释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声音厌恶症患者会无意识地模仿令他们厌恶的声音所对应的动作,例如跟着别人一起咀嚼或吸鼻子。 伯杰认为,这种模仿可能会帮助他们重新控制大脑中对这些动作的认知表征,从而带来一定的缓解。

重新定义声音厌恶症,或许能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篇综述主要是理论性的,”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研究感官知觉的心理学家朱莉娅·波埃里奥(Giulia Poerio)说道,“但他们提出的模型是一个极好的起点,能够帮助研究者进一步验证具体的假设……作为研究人员,我们不应仅仅将声音厌恶症视为一种单纯的听觉敏感障碍。”波埃里奥认为,如果将声音厌恶症重新定义为一种社会认知障碍,科学家或许能够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治疗方案——例如耳鸣再训练疗法(患者反复接触触发音,以降低其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以及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通常未能考虑到声音所处的社交背景。认知行为疗法(CBT)已被证明对声音厌恶症有效[7]。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关注于调整患者在听到令人不适的声音时产生的消极想法,但伯杰建议,未来的CBT干预措施可以尝试让患者重新评估听到这些声音时的背景。 声音厌恶症患者很少会因自己制造的声音而感到不适,而这一点常常被用来质疑这种疾病的真实性。“我自己在厨房里吃苹果完全没问题,”声音厌恶症倡导组织 SoQuiet的负责人克里斯·爱德华兹(Cris Edwards)解释道,“但如果我在一个房间里,听到别人吃苹果的声音,我就必须离开……这完全没有道理。”至于那位Reddit发帖者,她表示当她搬离童年时的家,远离那些触发她症状的声音和制造这些声音的人后,她的症状显著缓解。“现在离开那个家以后,我感觉好多了。”她写道。

文/Zoe Cunniffe

译/tamiya2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nautil.us/when-other-peoples-chewing-causes-you-pain-1189542/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amiya2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29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老二总是比老大更聪明?真相扎心了......

    我们常常会从二胎家长听到这样的描述:“弟弟面对挑战总是显得更有策略,从不轻易气馁,反倒是哥哥总是容易烦躁。” “弟弟从来不轻易放弃,面对挑战总是坚定去争取,反倒是哥哥遇到问题就开始哭。” “妹妹胆子总是比姐姐大,不管做什么都敢尝试,完全没有怯场的样子。” “我家妹妹从小就特别会说话,懂得怎么逗大人开心,真的是个小情商高手。” 大部分有二胎的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

    2024年12月19日
    25100
  • 最近爆火的“冬去春来饭”,真的推荐你试试!

    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更是一个尝鲜的季节,各种时令蔬菜纷纷端上餐桌。最近,一款“冬去春来饭”在社交平台爆火,“一口吃掉春天”,相当有仪式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在味道上能给舌尖留下独特的记忆之外,它的营养如何?还有没有哪些可以升级改进的地方?今天这篇,吃货必看! “冬去春来饭” 高钾高膳食纤维 还不知道“冬去春来饭”是什么的朋友们,先来收下这份食…

    2025年3月7日
    10400
  • 听说吃木薯能助眠?别啊!小心中毒!

    言流“木薯有助眠作用,吃完倒头能睡 16 个小时” 网上有人说#木薯可以助眠,吃完可以睡 16 个小时#,一时引发网友热议,甚至不少人想要尝试。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吃完木薯后容易倒头就睡,且睡眠时间长,并非是木薯安神助眠的作用,反而可能是食用木薯后轻微中毒导致的,也可能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激素的影响导致的。因此,千万别乱吃,木薯一定要正确“脱毒”后再食用…

    2025年2月21日
    10600
  • “精卫填海”的神话成为现实?且看海上造陆如何“无中生有”

    在荷兰,有一句俗语叫“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这句话生动体现了荷兰的国土特点: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都是填海而来。 荷兰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不到 3.4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岛的面积),而且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在海平面以下。面对国土面积受限和洪水威胁的双重挑战,荷兰人早在十三世纪就开始了填海造陆工程,堪称这一领域的祖师爷。 图源:地球…

    2024年12月30日
    17600
  • 紧急会诊:是谁封印了申公豹的喉咙?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成功进入全球影史票房TOP 10,看电影时,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说话有时结巴的申公豹?委屈豹豹真心在心里已经练了无数次如何讲话,怎奈一到出口的时候那些词就在舌尖打转,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硬生生卡在喉咙里。如果天庭有医院,谁来拯救他呢? (图源央广网) 寻找真相:紧急会诊口吃症 为了帮助申公豹,我们请来他的创造者——导演饺子。在最近的电影…

    2025年2月18日
    1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