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子是为了保护子宫和卵巢?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危害很大!

流*言

“女性的小肚子是为了保护子宫卵巢?”

很多人都有小肚子,也都会为小肚子而苦恼。但是网上出现了“女性的小肚子是为了保护子宫卵巢”是说法,让不少人信以为真,纷纷表示:“终于为小肚子找到存在的意义了!”有的人从而中断了减肥计划,甚至有的人开始养起来了小肚子。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人的小肚子主要是脂肪堆积造成的。这些脂肪没有包裹着子宫卵巢,所起的保护作用很小,子宫和卵巢主要靠骨盆保护,靠韧带固定。此外,脂肪太多所引起的腹部肥胖往往会带来更多健康问题。脂肪太少、太多都不好,保持适中是关键。

小肚子保护不到子宫和卵巢

人体躯干内的空间按上、中、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胸腔、腹腔和盆腔。胸腔由肋骨保护着心肺;腹腔内有胃、肠、肝、胆等多个参与消化的器官,骨骼对它的限制少,什么时候想多吃点都方便;腹腔下方是骨盆,骨盆里的空间称为盆腔,子宫、卵巢、膀胱、直肠都在里面。

顺着肚脐眼一路往下可以摸到骨盆在身体前方的边界,叫做耻骨联合,这是区分腹部和会阴部的一个标志点。当我们谈及“小肚子”时,指的一般是肚脐到耻骨联合之间的区域,这时,问题就来了。

子宫和卵巢位于盆腔内,基本上不会超出耻骨联合的平面,我们进行妇科检查时,也往往需要特地将子宫向上托举,才能从腹部触及正常子宫的顶部。小肚子后面压根不是子宫和卵巢,它又如何对子宫和卵巢提供保护呢?所以不要指望靠小肚子来保护子宫和卵巢了。

真正保护者骨盆和韧带

就像头骨之于大脑、肋骨之于心肺一样,骨盆为子宫和卵巢提供了坚实的保护,但除此之外,韧带的固定作用也功不可没。

盆腔里的子宫和卵巢并非像锅碗瓢盆那样码放在橱柜里,它们都有各自的韧带确保它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子宫有四组韧带,有的从下方固定住子宫,防止它从阴道脱垂下去;有的从两侧维持子宫在正中的位置,不会左右扭转;有的则维持子宫向前倾斜和向前弯曲的形态。两侧的卵巢也各有两条韧带,一条连接骨盆,一条连接子宫,确保卵巢总是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

有了骨盆的保护,子宫和卵巢这两个重要的器官轻易不会受到外力的冲击;有了韧带的固定,子宫和卵巢也不会在翻身、跳跃等大幅活动时随意扭转或者滚作一团,自己和自己互相伤害。所以说,骨盆和韧带才是子宫和卵巢真正的保护者。

脂肪起到的作用

热搜话题中还提到:“子宫、卵巢、输卵管,被柔软的腹部脂肪紧紧包裹着”,这句话或许让一些朋友仍然心存期待:或许脂肪多少还是有点保护作用的?我们快递运送易碎品时,常常在周围填充泡沫用来减震,脂肪是不是也能这样保护子宫和卵巢呢?

答案依然是:很遗憾,并没有。

其实子宫和卵巢周围都很干净,并没有脂肪“紧紧包裹”。妇科医生们做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手术时,也从来没有包裹着它们的脂肪需要揭开。图中标注“脂肪”的黄色组织是肠系膜或者大网膜的脂肪,它们有保温功能,对于胃肠有缓冲、减震和保护作用,还参与一些免疫、代谢过程,对于胃肠很重要,却并不直接保护子宫和卵巢。

微博截图

而回到本文主题,“小肚子”的产生主要由于下腹部皮下脂肪的累积,大网膜和肠系膜的脂肪属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之间隔着多层肌肉和筋膜,其实是两回事。内脏脂肪本身就没有直接保护子宫和卵巢,以此论证皮下脂肪有保护作用就更没有说服力了。

不过,脂肪对于子宫和卵巢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人体需要适量的脂肪维持多种生理功能,脂肪太少或者太多都不好。

低体重会增加感染风险,这意味着太瘦的人更容易感冒、流感或被其他病原体侵袭,体脂率过低还会导致下丘脑性闭经,影响雌激素水平,进而导致骨量流失及其他低雌激素相关的问题。

脂肪过多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单就女性生殖系统健康而言,体脂过多可影响排卵和月经周期,还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体脂过多还会影响盆底功能,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所以,太瘦和太胖都不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18~64 岁)的BMI(计算方法和单位:体重 kg÷身高 m 的平方)保持在 18.5~23.9kg/m2,65 岁以上老年人的 BMI 应该略高,为 20~26.9kg/m2。只要体脂在合适范围内,有一点小肚子也不用焦虑,健康本身就是美丽的!至于子宫和卵巢,它们有骨盆和韧带保护,就不要对小肚子寄予太多的期待啦!

照“谣”镜

这类谣言通常简化复杂问题,将复杂的生理现象简单化,用单一原因解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小肚子的形成涉及遗传、激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但谣言却将其归结为“保护子宫和卵巢”。同时又提供了虚假安慰(如“这是正常的,无需改变”)来吸引关注,使得人们更愿意传播。

识别这类谣言的关键是保持批判性思维,查阅权威资料,避免盲目相信单一解释。

参考文献

[1] Dobner J, Kaser S.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n - from underweight to obesity.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8;24(1):24-28. doi:10.1016/j.cmi.2017.02.013

[2] Lambrinoudaki I, Papadimitriou D. Pathophysiology of bone loss in the female athlete. Ann N Y Acad Sci. 2010;1205:45-50. doi:10.1111/j.1749-6632.2010.05681.x

[3] Broughton DE, Moley KH. Obesity and female infertility: potential mediators of obesity's impact. Fertil Steril. 2017;107(4):840-847. doi:10.1016/j.fertnstert.2017.01.017

[4] Pantelis A, Machairiotis N, Lapatsanis DP. The Formidable yet Unresolved Interplay between Endometriosis and Obesity.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21;2021:6653677. Published 2021 Apr 20. doi:10.1155/2021/6653677

[5] Pavone D, Clemenza S, Sorbi F, Fambrini M, Petraglia F.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Uterine Fibroids.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8;46:3-11. doi:10.1016/j.bpobgyn.2017.09.004

[6] de Azevedo JM, de Azevedo LM, Freitas F, Wender MC. Endometrial polyps: when to resect?. Arch Gynecol Obstet. 2016;293(3):639-643. doi:10.1007/s00404-015-3854-3

[7] Crosbie EJ, Kitson SJ, McAlpine JN, Mukhopadhyay A, Powell ME, Singh N. Endometrial cancer. Lancet. 2022;399(10333):1412-1428. doi:10.1016/S0140-6736(22)00323-3

[8] Park J, Morley TS, Kim M, Clegg DJ, Scherer PE. Obesity and cancer--mechanisms underlying tumour progression and recurrence. Nat Rev Endocrinol. 2014;10(8):455-465. doi:10.1038/nrendo.2014.94

[9] Chilaka C, Toozs-Hobson P, Chilaka V.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nd obesity.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23;90:102389. doi:10.1016/j.bpobgyn.2023.102389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飞刀断雨 医生

审核丨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44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想瘦肚子?运动时间选对了,效果能翻倍!

    减肥路上,不少朋友都被小肚腩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尽各种办法,肚子上的赘肉却依旧顽固。其实呀,除了选对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也藏着大讲究!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什么时间运动减肚子最有效。 先给大家划个重点:早上7-9点运动,减脂减腰围的效果可能更胜一筹。特别是女性朋友,早上运动在减少全身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方面,效果相当惊艳。而男性朋友呢,早晚运动减脂效果差别不大,但晚…

    2025年2月21日
    14400
  • 从传染源到科技先锋,科学家真能让蚊子变身“防疟助手”?

    蚊子,一直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头疼的昆虫之一。它们的叮咬不仅带来恼人的瘙痒,更严重的是,它们是多种致命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现超过 300 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其中包括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这些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令人谈蚊色变。事实上,如果将传播的疾病带来的死亡也算上,蚊子当之无愧是全球杀人最多的动物。 然而,荷…

    2025年1月9日
    19500
  • 躁狂发作主要有8种表现,你了解吗?

    作者:孙毅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躁狂发作主要是以情感高涨为主要症状。 情感高涨的时候,患者可以表现为欣喜若狂、兴高采烈。但是这种高兴的心情跟他的处境是不相符的。 轻度的情绪高涨,对他的社会功能影响不是很大。严重的情绪高涨,即躁狂发作,会影响他的社会功能,甚至会出现一些妄想、幻觉。 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

    2025年3月12日
    13000
  • 他带了一个红色餐盘去上课,结果整个学校被紧急疏散了

    研究表明,铀氧化物在可见光范围内(400-700 纳米)的吸收峰集中在蓝色区域(400-500 纳米),反射出红橙光(600-700 纳米),这一特性源于其电子跃迁和配体-金属电荷转移效应。这一光谱特性解释了为何铀氧化物被广泛用于生产鲜艳的黄色、橙色和红色陶瓷。相比其他着色剂,铀氧化物能提供更明亮、更饱和的暖色调。 2021年1…

    2025年4月7日
    4200
  • 一针管半年,血脂降70%!爆火的“降脂针”值得打么?

    近年来,降脂针因其便捷性和强效降脂作用引发广泛关注,不少高脂血症患者跃跃欲试。但随之而来的疑问也不断涌现。 降脂针究竟是什么?是否真如传闻中“一针见效”? 哪些人群适合使用降脂针?能否替代长期服用的他汀类药物? 千元级与万元级降脂针有何区别?如何选择更经济、安全的方案? 快收下这份“降脂针全攻略”!

    2025年4月4日
    6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