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位于山巅的天文台,正“绘制”最大的宇宙3D“画卷”

作者|王青

审核|丁乙、赵经远

编辑|赵经远

基特峰天文台夜景。图像来源:NOIRLab

基特峰天文台(Kitt Peak Observatory),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西约90公里的昆兰山脉基特峰之上,海拔约2096米。其干燥的气候、稀薄的大气以及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半球理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该天文台汇集了一些世界顶级的望远镜,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宇宙探索历程。

基特峰天文台。图像来源:NOIRLab

195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选定在基特峰建立美国首个国家天文台,由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运营。1960年3月,一架0.9米口径的望远镜在基特峰落成,这标志着基特峰天文台正式建成启用。1982年,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成立,基特峰天文台也成为其所属的一部分。2019年,NOAO与其他机构合并成立美国国家光学红外天文研究实验室(NOIRLab),基特峰天文台也因此归于NOIRLab管理。

基特峰天文台拥有20多台光学望远镜,这些设施在星系演化、恒星形成、太阳系外行星发现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下面小星就来介绍一下基特峰天文台的部分主要设施及项目。

梅奥尔望远镜。图像来源:Outdoor Project

4米梅奥尔望远镜(Mayall Telescope)是基特峰天文台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其命名是为了纪念该台的第二任台长、美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梅奥尔(Nicholas Mayall)。它于1973年投入运行,是当时世界上口径第二大的光学望远镜,仅次于帕洛马山天文台5米口径的海尔望远镜。1976年,梅奥尔望远镜通过对冥王星表面进行光谱分析,发现了冥王星上的甲烷冰,这一发现为研究冥王星的表面组成和大气条件提供了重要线索。1988年,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费森(Robert Fesen)等人使用它发现了超新星SN 1885A的遗迹(SN 1885A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颗河外超新星,位于M31星系)。2018年,梅奥尔望远镜被改造为“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核心设备,目前正在绘制最大的宇宙3D图谱。

梅奥尔望远镜。图像来源:NOIRLab

3.5米WIYN望远镜于1994年开始运行,它是基特峰天文台的第二大光学望远镜,在系外行星等领域贡献颇多。例如,在2024年,通过WIYN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一组天文学家发现系外行星TIC 241249530 b的轨道偏心率达到了0.94,这是通过凌星法发现的偏心率最大的系外行星。

WIYN望远镜。图像来源:NOIRLab

1.6米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McMath–Pierce solar telescope)建成于1962年,其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梅斯(Robert McMath)和基思·皮尔斯(Keith Pierce)。它被用于研究太阳黑子的结构和光谱,在2019年之前一直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太阳望远镜。2017年这台功勋卓著的太阳望远镜退役,目前正在被改造为天文科普中心。

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图像来源:NOIRLab

Spacewatch项目由亚利桑那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主导,使用基特峰天文台的多台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主要用于搜寻小行星并对它们进行后随观测。该项目从1980年开始运行并持续至今,是世界上发现小行星最多的项目。2003年,基于Spacewatch项目的数据,一个名为“快速移动天体(FMO)”的公众科学项目正式运行。FMO项目鼓励全球天文爱好者参与搜寻近地小行星。参与者只需下载Spacewatch项目拍摄的图像,并从中识别出可疑的“短线”(由于近地小行星的移动速度相对较快,在曝光时间稍长的图像中往往呈现一条短短的直线),然后将其提交即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短缺,FMO项目已于2006年结束,在此之前,十余位中国天文爱好者在FMO项目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快速移动天体”项目中的可疑目标。图像来源:FMO Project

除了科学研究,基特峰天文台也非常重视公众教育和科普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FMO项目之外,基特峰天文台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开放日、夜空观测会和科普讲座。在夜间,游客可使用望远镜观测各种类型的天体;而在白天,则可以观测太阳黑子与日珥。这些活动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星空,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基特峰天文台游客中心观星的公众。图像来源:NOIRLab

在半个多世纪里,基特峰天文台始终处于宇宙探索的前沿。从绘制暗能量图谱到捕捉系外行星的奇异轨道,从追踪小行星的轨迹到解码太阳的奥秘,这里的每一台望远镜,都是人类写给宇宙的情书。基特峰天文台不仅是科学家的研究基地,更是连接人类与星辰的桥梁,正如那些在FMO项目中闪耀的天文爱好者所证明的——对宇宙的好奇心无关年龄与职业,只需一束光、一片晴空,每个人都能成为星空的解读者。这座屹立于山巅的天文台,将继续描绘宇宙的传奇:探索从未停歇,人类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68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生活百科 | 放纵饮食上火怎么办?

    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 无论是麻辣鲜香的火锅 还是香甜可口的甜品 都让我们难以抵挡 然而,毫无节制地放纵饮食 常常会带来一个令人烦恼的后果 那就是上火 ;;;; ;;;; 上火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 还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放纵饮食导致上火后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 多吃清热降火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苦瓜、黄瓜、绿豆、梨等食物。苦瓜具有清热解毒、明目…

    2025年3月24日
    7500
  • 顶尖科学家讲坛 | 谭建荣作《智能机器人 与拟人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专题报告

    12月5日下午,由海南省科协联合海南大学举办的2024年顶尖科学家讲坛(第12期)在海南大学开讲。海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等出席讲坛。 ;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谭建荣以智能机器人的定义为引,对比分析了智能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的区别,系统阐述了智能机器人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感觉…

    2024年12月12日
    25800
  • 火星“豹纹”,可能是最给力的“生命证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日前发现了可能存在远古生命的迹象。科学家称,这是迄今火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之一。 火星岩石上的“豹纹”可能是微生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证据。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SSS 研究人员在 3 月 12 日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表示,火星车去年研究的一块岩石上的“豹纹”可能是火星…

    2025年3月18日
    7300
  • 啥?竟然想用“海豚语”教会海豚什么是围巾?

    在本月14日的世界海豚日,谷歌宣布,他们开发了一个帮助解码海豚交流的人工智能模型:DolphinGemma。 这是第一个尝试理解海豚语言的大语言模型。他们不仅想知道海豚到底在说什么,还试图创造出豚言豚语来和海豚交流。 AI真的能让我们跟海豚说上话吗? 他们对海豚做了什么 DolphinGemma是谷歌与“野生海豚计划”(Wild Dolphin Projec…

    2025年4月21日
    3200
  • 新物种!以曾昭璇之名,丹霞峭壁绽放第51朵“生命之花”

    广东韶关丹霞山,无数赭红色的峰林如同大地凝固的火焰。这里不仅是联合国认证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一座孕育生命奇迹的天然实验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今天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科考队在这片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的赤色秘境中,发现了第51个新物种——昭璇梨。 生长在陡坡上的昭璇梨 这是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区域累计发现的第51个新物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

    2025年4月23日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