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肉真的不能吃!很危险!(南方人尤其注意)

蛇给人的印象是冷冰冰且神秘的动物,一般人见到蛇都想拔腿就跑,可偏偏有一群人,看见蛇就淌哈喇子,酷爱吃蛇肉。有的人认为蛇肉大补,必须得整点。

相信每个湖南人小时候都有看到过“口味蛇”的招牌吧!并且蛇肉在广东人、福建人的餐桌上也容易见到。但是蛇肉真的能吃吗?

蛇不能吃

在北方,吃蛇肉的情况很少见,但在南方却很普遍,甚至还有很多蛇肉餐厅,而且蛇就在旁边笼子里,还是鲜活的,椒盐、清炒、炖汤、泡蛇酒,加工花样繁多。

虽然蛇肉鲜美,但在我国真不让吃。蛇属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和滥食已经被证明是许多传染病的源头。

因此,我国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蛇就涵盖其中!并且,无论野生蛇还是养殖蛇,均尚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 版)》,无论是经营单位还是个人都不得以蛇为食材加工餐食。

也就是说,无论是野生的蛇还是人工养殖的蛇,在我国都禁止食用!商家偷偷卖蛇或食客吃蛇肉以及自己捕蛇吃,都属于违法行为。目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蛇依然可以养,但只能以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目的进行养殖和销售。

蛇肉真的大补吗?

有些人吃蛇肉也许并不是因为它美味,而是为了追求蛇肉所谓的滋补功效。实际上,但凡说某一种食物吃了获得某种医疗功效,或者延年益寿的说法,我们都要留个心眼。比如很多人觉得蛇胆明目,甚至生吃蛇胆,不仅没用还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那蛇肉营养如何呢?↓

蛇肉的蛋白质含量和我们常吃的猪、牛、羊、鸡肉、鱼肉等都差不多,咱们不吃蛇肉吃畜禽肉一样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

相比于常吃的肉类,虽然蛇肉脂肪含量低了不少,只有猪瘦肉的 1.6%~16%,但咱们吃鸡胸肉脂肪含量也不高,只有 1.9 克/100 克。

蛇肉的矿物质中,铁、钙、锌、硒的含量都比较优秀,但咱们平时只要常吃鸭血、蛏子就能很好的补铁,蛏子的铁含量是蛇肉的 4.2~22.4 倍呢;

水产品中的扇贝、鲈鱼、蛤蜊等,钙含量是蛇肉的 2~10 倍;

常吃生蚝、瘦肉也能补锌,生蚝的锌含量是蛇肉的 15~100 倍;

至于补硒,动物肝肾的硒含量较为丰富,比如猪肝为 26.1 微克/100 克、羊肾则高达 58.9 微克/100 克,比蛇肉补硒还要强。

所以,很多人心中高营养的蛇肉,既不是营养王者,也不是治病神药,并非无可替代。与其迷恋于进食这种“野味”,倒不如食物多样化的进食生活中的常见肉类,安全、便宜、好吃,以此来取代蛇肉,均衡营养也不难。

蛇肉暗藏杀机

2023 年 11 月,孔先生去广州出差,听说当地特色是鱼生和蛇肉,特别鲜,就尝了尝。2024 年孔先生经历了 3 次发烧便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就诊。经检查,孔先生曼氏裂头蚴循环抗体和华支睾吸虫病循环抗体均呈阳性。

广东一 34 岁男子每年都吃蛇肉、生蛇胆,类似的饕餮盛宴不下十次后,因为意识不清、肢体抽搐、浑身乏力症状。经系统的影像排查脑部,发现其颅内居然盘踞着一条长约 6 厘米的活虫。

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吃蛇肉,不仅涉嫌违法,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以为只要把蛇肉处理干净、烹煮加热就可以放心吃了,但并非这么简单。

吃蛇肉最危险的就是寄生虫。蛇类是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的自然保虫宿主和传染源,可携带多种寄生虫,比如舌形虫、裂头蚴、曼氏迭宫绦虫、颚口线虫等等。其中裂头蚴、舌形虫、毛细线虫、曼氏迭宫绦虫感染率较高。

图:参考文献4

人通过进食未彻底煮熟的蛇肉、生吃蛇胆、饮蛇血可能会感染寄生虫,常见寄生于人体的眼部、四肢、皮下、内脏,有些寄生虫如裂头蚴会在体内游走,还可能进入大脑,损伤器官组织,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出血、失明、败血症、炎症反应,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蛇肉还可能存在病毒、细菌感染,毒素处理不彻底,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总结:

乍一看蛇肉的营养确实还不错,但它也不是无可替代的,生活中我们从常见的肉类中都能够获得相似的营养。

我国禁止食用蛇肉,并且蛇肉寄生虫的风险很高,从安全角度也不建议吃。

参考文献

[1]陈瑞仪,冯先荣,黄明骆,严纪雯,杨国光.蛇肉的营养成分[J].营养学报,1994,16(3):342-343

[2]柴晓杰,王淑萍.蛇肉的营养成分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1999,3(2):51-53

[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4]周庆安,黄维义,郭建刚,莫胜兰,施开创,李军,李健.广西特种经济动物(蛇)体内寄生虫情况调查[J].特产研究,2021,43(3):96-99109

[5]吴有陵.三种蛇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4.

[6]杨光大,肖嘉杰,龚世平,等.我国蛇类常见寄生虫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蛇志,2014,26(01):6-9+141.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72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中国航天新突破:磁等离子发动机,开启深空探索新纪元

    前一阵有个新闻,说我们西安的航天六院完成了“国内首次大推力磁等离子体发动机的全系统高功率可靠启动和稳定工作”。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动机呢?未来在航天上它会怎么用呢? 先说结论,这东西暂时不能替代烧燃料的发动机,但在未来长航程的星际旅行中可能会起到很大作用。 我们都知道,会飞的东西的发动机,都得往后扔点什么东西,好让自己往前走。螺旋桨把周围的空气划拉起来扔到后…

    2025年4月17日
    3900
  • 云南发现“尼人”遗迹!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到底有没有生殖隔离?

    最近,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大理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基纳技术体系与尼安德特人紧密相连,因此这一发现也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我国西南地区。相关成果4月1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诗中,智人与…

    2025年4月14日
    3900
  • 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这句话在大热电影《哪吒 2》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魔丸哪吒的炽热红与灵珠敖丙的深邃蓝,不仅是角色色彩的巧妙设定,更象征着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 而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之外,红色与蓝色的“命运齿轮”也在人类与一种古老生物——鲎(hòu)之间悄然转动。 东方鲎标本 王珊 摄(上海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展区) 物种名称:东方鲎(Tachy…

    2025年3月10日
    11700
  • 温度迷惑行为“大赏”:“早穿袄午穿纱”的天气“元凶”究竟是谁?

    朋友们,最近体验到了天气的“迷惑行为大赏”了吗?春分时节是一年中美好的季节,但它却和我们开起了“早穿袄午穿纱”的玩笑:早上出门时恨不得裹成粽子,下午两点就能穿着短袖在阳光底下溜达。 这样的“冰火两重天” 到底谁是幕后黑手? 不服? 且听我们分析—— “作案手法”重现 考虑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最近的天气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正常现象。但另一方面,这种天气…

    2025年4月2日
    7900
  • 遇事一点就炸?有事总压抑自己?教你5招,做情绪的主人!

    喜、怒、哀、思、悲、惊、恐。 这些不同的情绪,其实是由于我们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所形成的; 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不同类型的体验,就形成了我们的情绪。 说白了,情绪就是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背后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即看法)! 划!重!点! 情绪不分积极、消极,只分为正常和不正常。 所以,不要觉得出现伤心难过就是消极情绪,只要是能与认知相匹配的情绪,就是正常的,自然而然…

    2024年12月24日
    20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