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于3米!住宅层高标准调整意味着什么?

近期,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的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这意味着,施行了多年的层高国家标准即将迎来改变,特别是随着相关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住房的居住舒适度将进一步提高。

住宅的层高指的是什么?

层高,就像房子的“身高”。要想搞清这些问题,先来看一个公式:层高-楼板厚度=净高。2米8.这是以前旧的层高标准,是指从本层地板到上层地板的距离,而平时买房时候说的,多数情况是净高。

我国2005版《住宅建筑规范》、2011版的《住宅设计规范》,都对室内净高有不应低于2.40m的强制性要求。关于层高的要求来自2011年版的《住宅设计规范》,其中规定“住宅层高宜为2.80m”。

“宜”,表明这是一个建议性的要求,所以各地具体执行的时候,高低略有不同。由于国家标准实施已有多年,部分要求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人对居住品质提升的要求。

层高提高将带来哪些变化?

专家表示,现代家庭对居住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3米以上的层高可以支持多种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如设计夹层、阁楼或开放式空间,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能为住宅中各类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提供诸多便利,不仅提升了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还为现代家居的智能化和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备正在成为好房子中的标配,比如中央空调、管道式的新风,以及北方地区的地暖等。建筑层高加大,从立体的角度来说可为建筑设备和装饰安装提供更大的空间。

他说,高度高了以后,窗户就有更大的空间,对于采光和通风是非常有利的,这些都有助于显著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在住房改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希望住房的面积更大,也希望它的高度能更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晓钟表示,高度提高之后,每提高10厘米也好或20厘米也好,舒适程度是不一样的。从体积来讲,从空气、环境、视觉,包括活动的空间,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他认为,像地板采暖,它要占一些层高,我们目前针对百姓对舒适性的要求,对隔声、防裂等要求,这些措施都要增加空间的高度。反过来讲,我们通过层高本身的提高,把这一部分占用的空间抵消掉。

“住宅层高增加20厘米,最大的改变就是居住舒适度会提升很多。低矮的层高会令人感到压抑。层高高了,窗户可以更大一些了,室内环境、通风、空间感受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提升。这应该是提升住宅层高标准的主要目的。”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文俊表示,此前的标准过低,如果地面铺设了地暖又会进一步压缩层高。按照普通成人的身高尺度来看,头部以上的空间确实不够开阔。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更高的层高意味着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强居住者的舒适感,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和心理需求,是“好房子”舒适标准的体现。

住宅层高的提高也会带来其他标准的变化,例如规划条件、消防标准、建筑层数也可能会随之调整。现在改善型住宅限高60米,原先层高2.8米可以做20层,现在只能做19层。少了一层便少了许多面积,这意味着容积率将随之降低。消防方面,楼梯、电梯的数量,疏散的要求等也会随之调整。

多地已先行调整层高地方标准

近几年,江苏、山东、云南等多地,已经对地方住宅层高标准进行了调整,把层高调高了,新标准的要求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

在天津,当地出台的新版《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将原标准“住宅层高宜为2.8米”调整为“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

在昆明,结合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层高不得小于3米,并且要求,无论阳台封闭或者不封闭,阳台计容面积按空间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而江苏的《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提出,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三层以上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大于3.6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

山东的高品质住宅设计指引(试行)中也明确,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并且鼓励有条件的项目适度加大空间高度,提高至3.3米以上。而安徽的高品质住宅设计指南,做出进一步细化,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米,装配式住宅以及设有集中空调、地暖系统等的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1米。

2024年,湖北省发布了《高品质住宅技术标准》。其中规定,建筑主体结构按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米,还规定了容积率及住宅高度等相关要求。

北京市地方标准的《住宅设计规范》于2021年开始实行,要求住宅层高不小于2.8米,保证室内净高不低于2.5米。此次国标调整后,北京的相关标准也可能继续跟进。

吴璟表示,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四年里,一些城市陆续在住宅建设的导则或者指引里面,提出了要提高住宅建筑层高的要求,提高以后的标准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

专家还表示,之所以各地的要求会出现不同,主要是具体环境和需求有所差异。因为,合适的层高才更舒适,层高与建造房屋时的经济条件,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设计、建造和使用房屋的习惯等都有关系。

来源:央视新闻、新京报、新华日报、极目新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4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让小鼠看《黑客帝国》:科学家如何绘制迄今最详细大脑“接线图”

    一只小鼠安静地坐在实验室里,眼前闪过《黑客帝国》中尼奥躲避子弹的经典镜头。它的视觉皮层中,成千上万的神经元随着画面的闪烁而被激活,如同夜空中接连亮起的星辰。 小鼠一立方毫米的脑组织中的 1,000 多个大脑神经元的渲染图。(图片来源:艾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这一幕不仅是科幻电影的再现,更是一场真实科学实验的起点,科学家们研究了完成这些“光…

    2025年4月21日
    4100
  • 筷子也要“公私分明”?看看你一筷子的含“菌”量就懂了!

    “来来来,吃点这个,你够不着吧,我夹给你。”像这样热情的餐桌“礼仪”,在不少中国人的家庭都有。你不这么做,或许显得不礼貌不热情,还要给你扣上一顶“招待不周”的大帽子。这个看似热情的主动可能暗藏着把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危机,看似友好的行为并不是代表“爱”。 一、餐具共用增大疾病传播概率 根据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调查显示,很多消化道疾病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主要…

    2024年12月31日
    18900
  • 多吃苦瓜,真的能降血糖吗?真相是……

    流言:“多吃苦瓜能降血糖” 苦瓜降血糖的说法广为流传,很多人认为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营养物质,能够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过度夸大。 虽然动物实验显示,苦瓜提取物对血糖调节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现有临床证据尚不足以支持其对人体的显著降糖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常饮食中的苦瓜摄入量远达不到实验所用提取物的浓度,其降糖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单纯依靠吃大量苦…

    2025年4月27日
    2700
  • 体检报告说骨密度低?别急着吃钙片,真相在这里!

    体检时发现骨密度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补钙”。然而,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密度低背后的真相,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1. 骨密度低 ≠ 缺钙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矿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缺钙。骨骼的健康不仅取决于钙的含量,还与骨骼的结构、骨胶原的质量、骨代谢的平衡等因素密切相关。事实上,骨密度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维生…

    2025年3月18日
    9700
  • “三明治穿衣法”火出圈!气温在冰点“徘徊”,这么穿扛冻→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怎么穿才保暖?以往大家都说裹成“粽子”才保暖。最近,一种“三明治穿衣法”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了,更被年轻人捧上了热搜。 那么,什么是“三明治穿衣法”?这种穿衣法有没有科学根据? PART 01穿得越多越暖吗? 所谓“三明治穿衣法”,是指模仿三明治的多层次结构来穿衣服。 其核心要领在于,贴近皮肤的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材质,如贴身保暖内衣、速干…

    2024年12月18日
    25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