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打过耳洞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打完耳洞后,耳朵上会突然冒出个“肉疙瘩”,严重得连耳洞都“保不住”?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图源:某社交平台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打完耳洞的人都会“中招”。那如果不幸打完耳洞长了这个,又该怎么办呢,需要去医院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打耳洞后长“肉疙瘩”的那些事儿。

“肉疙瘩”是什么?

这种肉疙瘩,在医学上叫做“瘢痕疙瘩”,顾名思义,它的样子就是像疙瘩一样的疤痕。

这是打耳洞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数据显示,打耳洞后瘢痕疙瘩的发生率将近 2.5%。它的特点是疤痕组织过度生长,并超出原始损伤部位,看起来就是较厚的凸起疤痕。另外,它还有一个形象的俗称,叫做“蟹足肿”。

下面的图片,就是一些打耳洞后出现的瘢痕疙瘩。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图 1. 打耳洞后的瘢痕疙瘩;图 2. 打耳洞后的瘢痕疙瘩(来自参考资料)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瘢痕疙瘩的特点,包括:

·瘢痕厚、块状,且不太规则

·表面光泽发亮、无毛发

·大小不一,这取决于原始损伤的大小和疤痕停止生长的时间

·颜色呈红色、棕色或略带紫色,这和肤色有一定关联

·疤痕的质地多变,可能柔软,也可能较硬

另外,瘢痕疙瘩还可能会有瘙痒、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

为什么打耳洞会出现瘢痕疙瘩?

首先要知道的是,瘢痕疙瘩的本质特点是异常的、过度的伤口愈合,通常认为这是炎症持续存在、伤口愈合增殖期延长和重塑期延迟的结果。

这涉及到一个关键成分——胶原蛋白。这是一种遍布全身的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但当身体产生过多胶原蛋白、局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时,就会形成瘢痕疙瘩。当疤痕持续生长是,还会侵犯到周围的健康组织。

类似的基础研究就表明,瘢痕疙瘩与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有关,炎症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性越高。

具体到打耳洞,打耳洞引起的外伤、护理不到位、出现额外的皮肤过敏、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因素,都会增加瘢痕疙瘩形成的风险。

瘢痕疙瘩一般在炎症反应消退后 1 到 6 个月开始慢慢生长。一旦出现,就不会再消退,甚至会持续生长 1 到 2 年时间,此后就维持相对稳定的大小,成为一个需要治疗的慢性皮肤问题。

好在,不是所有人打耳洞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几类人容易出现瘢痕疙瘩

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打耳洞后,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瘢痕疙瘩。要打耳洞的话,一定要谨慎。

1.第 1 类:耳洞打在软骨(而不是耳垂)

大量医学观察发现,给软骨(如耳轮、耳舟或对耳轮)打耳洞后,比耳垂打洞更容易导致瘢痕疙瘩。比如,一项研究发现,43 名打耳洞后出现瘢痕疙瘩的患者中,有 32.6%的瘢痕疙瘩位于耳垂,而高达 58.1%的人位于软骨部分。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由于软骨区域血管稀疏,愈合缓慢,导致炎症长期存在。学者提到,软骨区域愈合时间大约要 2 个月到 1 年,而耳垂愈合只需要 4 到 6 周。

2.第 2 类:耳洞感染

数据显示,打耳洞后感染的情况很常见。在 18 到 28 岁的女性中,打耳洞后,感染的概率高达 29.6%(耳垂区域)和 41.4%(耳软骨区域)。

局部感染后,不仅会损伤到正常组织,也会让伤口延迟愈合,诱发皮肤修复反应,自然会增加出现瘢痕疙瘩的风险。

3.第 3 类:有瘢痕疙瘩家族史的人

研究发现,有瘢痕疙瘩家族史的人,特别是母亲有瘢痕疙瘩的,自己打耳洞后出现瘢痕疙瘩的风险会更高。另外,如果他们首次打耳洞是在 11 岁或之后,那么形成瘢痕疙瘩的几率会尤其的高,达到 85.7%。

4.第 4 类:技术或护理不到位的

如果打洞工具不专业,技术不娴熟,会损伤周围软组织。打洞后耳钉佩戴过紧,没有定期旋转,也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和炎症。对耳钉的金属成分过敏,可能延长愈合时间。

结合上面提到的这些风险因素,在打耳洞前,就要考虑到如何预防瘢痕疙瘩。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下面的表格(表 1)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供参考↓↓↓。

打耳洞后竟长肉疙瘩?真相曝光引热议

表 1. 预防瘢痕疙瘩的措施

已经出现的瘢痕疙瘩,

可以这样应对!

当出现或者疑似出现瘢痕疙瘩的时候,首先要放弃一个想法——自己在家治疗。这是因为,瘢痕疙瘩治疗难度大,不是抹点去疤膏、贴上疤痕贴就能治好的,甚至,即便是手术治疗,复发了也比较高(单纯手术治疗后,复发率是 40%到 100%)。

最佳的应对措施,是规范就医,找靠谱的机构和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流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联合治疗,也就是搭配不同的医学手段,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不过,具体如何选择治疗方向,以及治疗到什么时候,都需要和医生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方案。

参考文献

[1] Kim MM, Goldman RD. Ear-piercing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Fam Physician. 2022; 68(9): 661-663.

[2] Tantitham T, Wattanawong K.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ear-piercing keloid formation in Thai populatio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 2018, 101(1).

[3] 瘢痕疙瘩.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keloid-scar/symptoms-causes/syc-20520901

[4] Kim HD, Chu SC, Hwang SM,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lobular keloid after ear piercing. Arch Craniofac Surg. 2016;17(1):5-8.

[5] Bashir MM, Afzal S, Khan FA, Abbas 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piercing auricular cartilage keloids.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 2011;21(10):606-610.

[6] Lane JE, Waller JL, Davis LS.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of ear piercing and keloid formation. Pediatrics. 2005;115(5):1312-1314.

[7] Ramesh BA, Mohan J. Piercing ear keloid: Excision using loupe magnification and topical liquid silicone gel as adjuvant. J Cutan Aesthet Surg. 2018;11(1):7-12.

[8] Fijałkowska M, Kasielska A, Antoszewski B.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after auricle piercing. Int J Dermatol. 2014;53(8):952-955.

[9] Meltzer DI. Complications of body piercing. Am Fam Physician. 2005; 72(10): 2029-2034.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87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9月18日 下午2:39
下一篇 2025年9月18日 下午2:39

相关推荐

  • 1根香蕉竟能让水果奶昔营养大打折扣?

    把冰冻的蓝莓、草莓、酸奶倒进搅拌机,为了让口感更丝滑,也更香甜,再顺手加一根熟透的香蕉。不到一分钟,一杯颜色诱人、味道可口的水果奶昔就完成了。 可谁能想到,这杯看似美味的营养饮品,可能正在悄悄流失养分。 最新一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英国雷丁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当香蕉与富含黄烷醇的浆果类水果一同搅打时,香蕉中的一种天然酶——多酚氧化酶,会迅速破坏这些对心…

    2025年9月16日
    6500
  • 这种习惯很伤脑,很多人却把它当优点在培养,建议立刻改!

    在神雕侠侣电视剧中,周伯通有一门神奇的武学,那就是左右互搏术。在教授小龙女这套武功绝学前,他首先让小龙女学习了“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个动作。相信不少人小时候在看到这个剧情时,都暗自挑战过这个动作,挑战失败后不免会对周伯通一心多用的能力倍感佩服。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提速,很多时候我们分身乏术,不得不同时做好几件事,一边和客户电话沟通着工作、一边微信和领…

    2025年8月31日
    8300
  • 科学家用牙线实现无针疫苗突破

    每次拿起牙线清洁牙缝时,你或许只会想到“避免蛀牙、少听牙医唠叨”;每次面对疫苗接种的针头时,你或许总会下意识地攥紧拳头。但很少有人会把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联系到一起——直到一群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把牙线变成了能抵御流感的无针疫苗载体。 2025 年7月 22 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刊登了一项颠…

    2025年9月27日
    7000
  • 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刷社交媒体上?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刷社交媒体,看一些没有深度的内容之后,会觉得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些问题了。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在 AI 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就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里面就提到,使用大量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短内容、标题党等的“…

    2025年10月27日
    4700
  • 脖子总是黑黑的洗不干净?别大意,这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最近,福建福州的一则新闻引发关注,冲上了新浪热搜。原来是一名 13 岁男孩,家人发现他的脖子总是黑黑的。原以为是“不爱干净”,便反复清洗,可脖子依旧黑。 直到前往医院皮肤科检查,才确诊为黑棘皮病。另外,新闻中还提到,男孩平时酷爱零食,一到夏天更是喜欢用冰饮料下饭,现在身高 1 米 73,体重高达 97.5 公斤。 图 1. 热搜截图(来自微博) 究竟什么是黑…

    2025年7月14日
    2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