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未来教育:智能学习时代来临

2025 年 9 月 1 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良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开学第一课——探索吧,少年!”带来演讲《科学减重,让身体更高效!》,为大家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来实现健康减重。

以下是李良的演讲节选:

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11.1%、肥胖率7.9%,合计19%(每5人约1人超重/肥胖);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50.7%(每2人约1人超重/肥胖),体重控制刻不容缓。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正是关于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身体更高效地运转。

科学判断肥胖:

BMI与体脂率的协同作用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可以通过BMI这个指标来判断身体是否肥胖。BMI即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通过“体重(kg)÷身高(m)²”计算得出,因其操作简便、应用广泛,成为肥胖初筛常用指标。

AI重塑未来教育:智能学习时代来临

图片来源于李良PPT

BMI大于多少是超重,大于多少是肥胖?这个标准,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年龄段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成人来说,相对比较固定,24kg/m²≤BMI<28.0kg/m²为超重,BMI≥28kg/m²为肥胖。

但BMI也有局限性,对两类人群易误判——一是肌肉量极高者(如“肌肉男”),因肌肉密度大导致体重高,BMI可能显示超重/肥胖,但体脂率正常;二是“隐性肥胖”者(外表正常、BMI正常),体脂率(尤其内脏脂肪)可能超标,需进一步检测确认。

判断身体是否肥胖,需依托科学指标,避免单一依赖某一数据。体脂率是另一个跟我们身体肥胖密切相关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人体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比例,体现肌肉、骨骼、脂肪等身体成分的构成情况。

体脂率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其中双能X射线吸收法是体脂率测量“金标准”,能精准测量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占比。大家不要听到X射线就色变,我们这里用到的这种仪器和这种方法,X射线完全是在安全剂量的范围之内。用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对我们整个人体做了一次深入的、内部的“地质勘探”。不过它的测量方法比较复杂,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另外一种操作更为简便的方法,就是身体成分测量仪。它的原理很简单:向人体通入安全微电流。脂肪多,电阻就大;脂肪少,电阻就小。通过精准测量和科学算法,就能计算出身体成分构成情况。

体脂率超标时,无论BMI是否正常,均可能面临肥胖相关健康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在BMI的基础之上,结合体脂率来综合地对肥胖进行判定,这会更加科学和准确。

AI重塑未来教育:智能学习时代来临

图片来源于李良PPT

科学减重实践:

运动与饮食的双重干预

科学减重需摒弃“盲目节食”等误区,通过运动与饮食的协同干预,实现健康减重:

1

运动干预:

高效燃脂的核心手段

中等强度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需将最大心率控制在60%-75%(“最佳燃脂区间”),在这个强度下脂肪氧化供能比例高,甚至可能达到脂肪氧化的最大速率。不过,脂肪氧化的最大速率因人而异,与体能、训练状态、饮食相关。具体的运动包括慢跑、快走等。

力量训练虽然不直接大量消耗脂肪,但能增加肌肉量。肌肉是“耗能大户”,肌肉量提升可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持续消耗热量(含脂肪),与有氧运动结合可实现“即时燃脂+长效燃脂”。

2

饮食干预:

科学摄入的关键原则

很多人在减重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饮食控制手段,比如单一频次的断食、盲目的节食等等,它虽然在短时间内起到的减重效果很明显,但是它反弹也会非常快,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我们的身体很多其他的健康影响,比如说会让我们的免疫力低下,还可能会让我们的睡眠变得越来越差,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让我们的大脑转得像蜗牛一样慢,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

所以,我们在减重的过程中不应该是单纯的少吃甚至是不吃,更应该是学会精吃,要学会合理地吃,调整我们的饮食结构。我们的目标是要控制每天总体的能量摄入,减少一些精细米面的摄入,这才是减肥过程中合理饮食的内核所在。

3

运动的额外价值:

提升大脑功能与学习效率

科学运动不仅能减重,还能促进大脑高效运转,提升学习能力: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的对照实验显示,将20名平均年龄约为9岁半的健康儿童平均分为两组,每组都要完成“20分钟静坐+认知任务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包括阅读、拼写和算术能力等)以及神经电生理记录”与“20分钟60%最大心率快走+认知任务测试、学业水平测试以及神经电生理记录”两个实验阶段,为了消除顺序效应的影响,两组儿童的实验干预顺序相反。结果表明,仅一次20分钟运动,即可显著改善孩子的认知功能、注意力资源分配能力以及阅读成绩。

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血清素、肾上腺素等物质,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升神经元活跃度,开启“超级学习”模式,使思维更敏捷、注意力更集中,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科学减重的核心,不是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而是减少阻碍身体活动的多余负担;不是严格限制热量摄入,而是通过合理干预助力健康成长。从现在起,以每一次科学运动、每一餐合理选择,为身体“充电升级”,愿大家在成长中拥有强健体魄、充沛精力,绽放源自身体高效运转的自信光芒!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97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9月22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5年9月22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

  • 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清晰的卫星影像,看到绿意盎然的森林、蜿蜒流淌的江河、井然有序的城市街区,或是灾害现场的变形地貌,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地球上空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为什么对地观测卫星还能如此清晰地给地球拍照?这其中既有光学与物理的巧妙运用,也有工程与算法的默默加持。 本系列文章将分三部分揭开对地观测卫星的奥秘——从成像原理、动态监测到灾害应急。…

    2025年8月22日
    12900
  • 洗完头后自然风干还是吹干好?真相让你意想不到!

    洗完头发后,我们常常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选择题——究竟应该让头发自然风干,还是用电吹风迅速吹干呢?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背后还关系到头发的健康。 电吹风吹干 容易造型,但损伤发质、影响头皮健康 1.损伤发质 吹风机会损伤发质,这话一点也不假~吹风机的热风会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分叉、易断。 要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头发的微观结构…

    2025年9月8日
    14200
  • 这种又软又纤细的身材,比肥胖更危险!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 图源:网络 最近,一种叫“脂包骨”的身材在网络上突然火了。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外面几乎都是脂肪,肌肉含量很少,这被网友戏称为“脂包骨”。 有人觉得这种身材“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羡慕不已。但事实上,“脂包骨”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一种隐藏风险的畸形审美,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差体质”。 今天我们…

    2025年9月22日
    6600
  • 动物“偷”叶绿体晒太阳就能活,科学奇观引发热议

    众所周知,植物最会“接阳光”——它们能把太阳的能量转化成自己身体里的化学能。而动物呢,通常则需要吃其他生物来获得能量。 不过总有些家伙不按常理出牌。有一群“懒汉”动物,能“偷”植物的叶绿体来利用阳光,从此实现晒晒太阳就能“温饱”的躺平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 吃上一顿,终身保障? 光是晒晒太阳就能养活自己,多么让人梦寐以求的“躺平”生活。一般来说这应该是植物的…

    2025年7月10日
    28000
  • 热播剧《生万物》“试春气”引热议,立春鸡毛真的会飞?

    近日,热播剧《生万物》更新完结,期间收获了不少剧粉,也创造了不少热梗热词,如扎觅汉(年轻人调侃自己扎觅汉,暗指上班)。 此外,剧中还有一幕给人印象深刻并引起网友热议:农民在立春时将鸡毛置于竹筒中“试春气”,鸡毛飞起便意味着春气已至。 《生万物》剧中的“试春气”场景。图/电视剧《生万物》官方账号截图 网友一边震撼于庄稼人对于土地的热爱,一边还有网友对此现象进行…

    2025年9月2日
    19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