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为何从名贵变“白菜价”?

2025 年 9 月,大连海洋大学的教授郝振林在 2025 科普中国说·辽宁场带来演讲《贝类基因里的海洋未来》。

以下是郝振林的演讲节选:

众所周知,大连的海鲜味道鲜美。海鲜的味道、个头、出肉率甚至长相,都和它们的基因息息相关。今天我想从国家渔业的发展历程、大连贝类养殖的现状,再到我们团队的研究,和大家一起看看海洋与基因的故事。

从补碘到吃好

我国渔业发展经历了六波养殖浪潮。

第一波是1960年代的海带养殖浪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缺碘导致的“大脖子病”比较常见。科学家发现海带含碘丰富,中国海洋研究所的曾呈奎先生将日本技术引进到大连和威海,大面积推广养殖海带。

科学家从海带中提取碘,加到食盐里,成功解决了国民缺碘的问题。现在我们又把盐里的碘都去掉了,因为我们碘的摄入量已经充足了。

鲍鱼为何从名贵变“白菜价”?

图片来源于郝振林 PPT

第二波是1980年代的中国对虾养殖浪潮。对虾不是传统的海八珍里边的食物,但是它非常受人们的喜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赵法真老师首先突破了人工育苗的难题,我们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对虾养殖,现在的海参养殖池塘,那时候基本都养对虾。

1998 年白斑病暴发,池塘大约 4天时间全军覆没,一直到现在,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一直没有恢复。目前我们渤海湾、黄海里的中国对虾,90% 以上都是人工育苗、增殖放流的。

咱们还特别喜欢吃对虾,后来从美国引进南美白对虾,它生长快,3 到 4 个月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既可以在海水里边养,也可以在淡水里边养,耐受性非常强。

也引入了日本对虾。我们平常吃的基围虾,就属于日本对虾。日本对虾抗病能力和耐干能力都比较强。比如说把这个对虾装在泡沫箱里,放一点儿冰,三四天都不会死。所以现在它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目前市场上 80%以上的虾是南美白对虾。大家现在都富裕了,咱们自己养的虾也不够吃,阿根廷红虾也通过进口满足消费。

把名贵的鱼搬到了百姓的餐桌上

我们经历的第三波养殖浪潮是1990年代的扇贝养殖潮。大连海洋大学的王子臣教授,在生产一线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扇贝繁殖规律,奠定了人工育苗的技术基础,扇贝产业迅速发展。山东长岛依靠栉孔扇贝养殖,从全国贫困县跃升为全国百强县。

后来又引入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带动了辽宁长海等地形成优势产业。虾夷扇贝目前在辽宁属于主产扇贝,因为它的个头比较大,比较符合国人的饮食标准。

鲍鱼为何从名贵变“白菜价”?

图片来源于郝振林PPT

第四波是1990年代末的名贵海水鱼养殖浪潮。1992 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李继林老师从英国引进多宝鱼,慢慢突破了人工育苗和饵料技术,实现规模化养殖。

2000 年左右,当时我在上大学,那时候一条多宝鱼是200 块钱一斤,非常贵。目前农贸市场的售价是 30 到 60 块钱一斤,这是水产人做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把名贵的鱼搬到了百姓的餐桌上。

第五波是本世纪初的海参、鲍鱼养殖浪潮。对虾养殖受挫后,池塘逐渐被改造为海参养殖场。我们大连海洋大学的常海青教授培育了“水院一号”,是第一个海参类养殖水产的新品种,后来慢慢培养了“安源一号”和“安源二号”。目前,南到福建霞浦,北边的山东、辽宁、河北,海参养殖面积非常大,是目前整个养殖池塘的主养品种。

鲍鱼曾是皇室珍品,“佛跳墙”里就有它。大连市水产研究所的赵洪恩老师在国内率先开展鲍鱼人工养殖,逐渐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大连成为提供优质原种的重要基地。

第六波是近年兴起的深远海养殖浪潮。随着国家对海洋开发的需求,养殖工船和大型网箱兴起。2018 年起山东开始推动深海养殖,目前南方有金枪鱼、大黄鱼等的深远海养殖,结合海洋牧场和智慧渔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明月贝”背后的蓝色粮仓革命

大连地处北纬 39 度,海岸线长达2 千多公里,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域条件,形成了以鲍鱼、扇贝、海胆等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优势。

扇贝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矿物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都很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非常符合人体健康需求的贝类。而且扇贝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养殖的和野生的基本上可以画等号,也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大连主要养殖栉孔扇贝和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然而长期养殖带来种质退化,出肉率下降,抗病性减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开始着手扇贝育种。育种的原理类似杂交优势。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虽然不能繁殖,但因为能量集中用于生长和干活,表现出不怕热、不挑食、耐劳等优势。农作物如西瓜也通过杂交获得大小合适、甜度合适的品种。我们希望通过基因手段让扇贝也展现类似优势,改善它的出肉率、抗病力和耐受性。

“明月贝”作为虾夷扇贝的新品种,是2018年大连海洋大学经过群体选育培养的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批的水产新品种(GS-01-010-2017)。图片来源于郝振林PPT

鲍鱼为何从名贵变“白菜价”?

自然界中的扇贝是褐色的,它有两个壳,其中一个壳是褐色的,一个壳是白色的,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两个壳都是白色的。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白壳色的扇贝长得偏大,长得快,出肉率高,于是我们就通过个体选育的方式,把这些扇贝单独的进行培养。

扇贝 2 年成熟,国家要求是 5 代以上才能达到一个稳定的遗传,我们花了 10 年把这个白壳色的扇贝培育成了一个新的品种,我们叫它“明月贝”。“明月贝”比较抗高温,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

贝类的基因改良不仅是科研问题,更关系到未来的蓝色粮仓。随着陆地资源紧张,海洋养殖将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大连的扇贝不仅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更是科技创新与粮食战略结合的缩影。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基因育种,推动海洋养殖业迈向更高水平,让贝类成为真正承载“海洋未来”的蓝色希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5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3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5年10月13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 如果你的婚姻有这5个特点,恭喜你找对人了

    拥有高质量的爱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究竟怎样才算是高质量的爱情呢?如果我们去社交媒体上搜索一下,会发现大家对此的看法好像都不一样: ·有些人觉得是三观一致,两个人一拍即合; ·有些人觉得是能够互相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有些人觉得是两个人无话不说,即使遇到问题也会好好解决…… 那么,这个问题有答案吗? 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它的答…

    2025年7月4日
    20800
  • 如何运动对健康益处最大?最新研究的答案是……

    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但我们可能仍然低估了它的深远影响。 近日,来自 CARDIA(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的发展)研究[1]的最新结果显示,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长达 12 年的时间里,个体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水平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且在…

    2025年8月17日
    14800
  • 人为什么会“恋爱脑”?到底是不是病?

    在社交媒体上,“恋爱脑”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词。有人觉得这是在爱情中勇于付出的表现,因为爱一个人就应该要全情投入、全心全意。也有人认为恋爱脑代表着在爱情中失去自我和盲目沉溺,不仅让自己过度牺牲,也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负担,很难成就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心理学中如何看待“恋爱脑”,如果恋爱脑确实给自己带来…

    2025年9月8日
    12600
  • 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很多人正在被这样对待却浑然不觉……

    你或许听说过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实验”:如果对一杯水说赞美的话,它冻结后会形成形状美丽的冰晶;而如果不断对它进行辱骂和贬低,冰晶的结构则会变得混乱、丑陋。尽管这一实验后来被证实缺乏科学依据,属于伪科学范畴,但它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却值得关注——人们愿意相信,语言具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 这种社会心理并非空穴来风。正如不少在成长过程中反复被否定,或在工作中长期…

    2025年7月12日
    21500
  • “家人注意:谨防‘废话欲’成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热搜:“废话越多的人越幸福”,评论区里很多网友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看到没!说谁整天太吵了呢! 那我可太幸福了,整天小嘴巴巴没停过~ 怪不得我老是不开心呢,是因为没人跟我说废话啊。 图源:某社交平台 在心理学中,废话其实有个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做 Small talk,可以翻译成闲聊,指的是一种在社交场合中非正式、日常性…

    2025年7月16日
    25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