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死肉不疼”这个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猫脖子被夹住的时候就僵住了。

人类上街想带小婴儿,直接抱走就可以;猫咪如果想带着小毛球“转移阵地”,该怎么操作?背着?抱着?用嘴叼?

其实,小动物有专门的“让你叼”区域——就在脖子后面!先来看个动图↓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夹住后脖颈!|Spion.com

猫咪脖子后面被活页夹夹住,仿佛瞬间被“点穴”了一样;而拿掉活页夹的瞬间,猫咪又瞬间“解冻”了。这是咋回事儿?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连“大猫”被叼起都安静了……|travel.aol.co.uk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不动不动,麻麻正在转移我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clipnosis”, 由“clip”(夹子)和“hypnosis”(催眠)两个词合成而来。

为啥是脖子后面?一部分人的看法是,猫脖子后面的肉是死肉,咬了掐了都不疼,所以老猫都是叼小猫这个位置。但是,“死肉不疼”这个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猫脖子被夹住的时候就僵住了。另一些人猜测,猫脖子后面是“神经通道”,一捏就阻断了,所以猫咪会像被点穴一样。然而,这些猜测都不对。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点穴”神器——活页夹|山山DVM

这么有趣、奇特又广为人知的“神话”当然逃不过科学家的眼睛。

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兽医学的教授托尼·巴芬顿对此进行了研究,除了好奇以外,他也想探索使用这个方法稳定猫咪、进行医疗诊断的可行性。实验邀请了31只1到5岁不等、不同性别的猫咪参与,图中这种2英寸的活页夹就是“点穴”的神器。被夹住后脖的猫咪会停止活动,拱起背脊,收起尾巴到两腿中间。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就像这样↑|山山DVM

经过对猫咪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巴芬顿和同事们发现,猫咪这种行为并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猫咪的瞳孔并没有放大,心跳速度也没有加快,呼吸速度也正常——受到惊吓的动物一般会产生的生理反应,被夹猫咪都没有出现。

巴芬顿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猫咪出现这种行为,与“方便猫麻麻移动小猫”有关。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不好意思放错了,是这张: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嘤,不能动了……|wikiHow

显然,这个简单的解释不能令广大科学爱好者满意。

其实,巴芬顿文章中使用了一个更为贴切的词来描述猫咪这种行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这个词组只是单纯描述现象,并不暗示任何现象背后的原因。巴芬顿小组认为,这与“母猫运输小猫”有关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在很多物种中,幼年动物被妈妈叼起后都会呈现“被点穴”的状态,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兰猪等。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从左上顺时针到左下分别为:松鼠,小熊猫,灰鼠狐猴,狮子|news.sciencemag.org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人类小婴儿也有类似的现象

终于,在2013年,一群日本的神经生物家,在研究“动物在被母亲叼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后发现,相似的“镇静效果”不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类婴儿中同样存在。最典型且在人类和小鼠间相似的三个生理反应是:停止哭泣,顺从以及心跳减速。

这个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 “物种间生理反应的一致性”可以让科学家们通过小鼠(而不是人类婴儿)来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个夹子冻住一只猫”的问题,还回答了与人类更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婴儿哭泣时抱起晃动,可以让婴儿安静下来。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乖,睡一会儿我们就到家了~|Paul Goldstein / Rex Features

实验中,他们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的动作感受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元),之后由“被叼起”而产生的镇静效果就减弱了。同时,手术移除大脑的一部分以干扰小脑皮质的传入信号,也会延长母鼠使幼鼠镇定下来的时间。这两项实验说明,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幼鼠就不会蜷起身来;如果小脑不能接受到信号,幼鼠就不会出现顺从。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以及小脑的传出神经来直接实现。

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得幼鼠安静、顺从、蜷起身体,方便母鼠将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仿佛被点穴了?

让你再离家出走!|pinterest.com

所以,一只夹子能够冻住一只猫,并不是因为猫咪脖子后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后方的感受神经使得小猫获得“我被叼起来了”的信号。随后出现的与“被点穴”类似的生理反应,也并不是因为“神经通道被阻断”,而是因为来自大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信号,引导他们出现方便“麻麻转移自己”的生理现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09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野生蘑菇吃不得!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网络儿歌描述的毒蝇伞,正是野生蘑菇危险性的缩影。随着气温回升,林间蘑菇蓬勃生长,但看似鲜美的“山珍”背后,暗藏致命危机。更令人心惊的是,剧毒蘑菇往往“貌不惊人”,如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看似普通的裂皮鹅膏,只需50克即可致命。误食后轻则上吐下泻,重则肝肾衰竭,甚至需花费数百万医疗费进行肝移植。野生蘑菇的毒素复杂多样,目…

    2025年4月25日
    2300
  • 咳嗽不停,用止咳贴?小心化学灼伤!

    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多发,总是咳嗽不止。在吃了一些药之后,感觉不太见效的情况下,有些人会选择在相应的穴位贴上“止咳贴”。然而,这类膏药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皮肤红肿、灼痛、起泡……这是烧伤! 除了止咳贴,民间也流行在三伏天贴三伏贴,对部分穴位“猛攻”,达到祛除湿气、调节腑脏功能、恢复阴阳平衡的效果。 “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吸收,…

    2024年12月4日
    26300
  • 惊蛰 | 春雷醒万物,蓄势焕新生,解锁春日健康之道

    惊蛰,古称“启蛰”,乃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时节,舌尖上的讲究 惊蛰之际,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人体阳气随之升发,阴气相对减弱,此时肝火易旺,肝脾功能也易失调。因此,饮食方面宜遵循清淡原则,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清热降火功效的食物,如梨、枇杷、香蕉、菠菜、茄子、生菜、黄瓜、菱角等。 此外,惊蛰时节不宜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可适当增加韭菜、洋葱、大蒜、香菜…

    2025年3月5日
    12400
  • 【医疗问答】早餐吃什么能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陈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为身体提供了开始新的一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一个营养均衡的早餐不仅能帮助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稳定血糖,防止血糖波动引起的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让早餐更有利于身体和大脑的运作,选择含有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为重要。 蛋白质是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

    2025年2月20日
    17400
  • 李亮:好科普像好酒——度数合适,才能既香又养人

    科普创作如同“酿酒”。普通公众所需的并非烈酒,而是淡雅醇香的佳酿。 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2024首都科普好书”获奖作品《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的作者。 谈及科普创作,他深有感触: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普创作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更是对科学精神、方法和思维的传递。科普创作并非简单地将专业知识简化,而需经历一个类似发酵的过程…

    2025年4月24日
    1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