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鱼尾铜瓦避雷,今有“吸雷神器”:中国防雷技术为何领先世界?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当雷暴云袭来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电闪雷鸣,令人不寒而栗。中国在雷电防护领域的探索比西方早了两个世纪,如今更是以创新材料技术引领全球避雷技术。到底是谁给云朵充电的呢?从古至今,我们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跟着科小二一起探索避雷装置的演变过程吧!

雷电形成的原理

云朵带电的原因是水滴和冰晶在气流中碰撞摩擦,产生正负电荷,然后在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分布形成不同极性的电荷区,当这些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产生放电现象,于是出现了闪电。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下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否则可能会被雷电击中。因为大树顶上的枝叶尖尖细细,容易引来雷电。而作为高压电的雷电以树木为导体向地下传播时,会击伤附近的东西。

古人的避雷智慧

唐代《炙毂子》记载,汉朝时柏梁殿遭雷火后,巫师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天火。屋顶上设计的鱼尾龙头的瓦饰,实际上还可以避雷,这便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了。

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在他所写的《中国新事》中惊叹:中国建筑屋脊的龙头装饰内含玄机: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按照这一记载可知,一旦雷电击中房屋,电流就会先接触金属舌头,然后沿着铁丝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由此可见,我国利用金属针引雷比富兰克林做的雷电实验至少早两个世纪。

避雷针的“引雷”真相

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在雷雨天气,云层中的电荷聚集在避雷针上,因为避雷针的尖头会吸引更多电荷。一旦云层的电荷达到临界点,空气就会被击穿,形成导电通道。所以准确地说,避雷针不是在避雷,而是在“引雷上身”,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如今,避雷针已被更精准地称为“接闪杆”。

开启智能避雷时代

2024年1月,一项突破性实验引发关注。在一间实验室里,出现了一次上万伏电压的瞬间发电。按理说,如此高压的短路放电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和爆破声,但当两端电极接触的瞬间,只听到轻轻一响,伴随着细小的火花,模拟的雷电能量瞬间消弥于无形。

这是使用浙大温研院研发的“新型相变材料雷电能量吸收器”的结果。

相变材料的防雷原理基于一种叫“介质极化效应”的物理现象。这种材料受到雷电的高压冲击时会发生相变,将雷电的高频能量转化为冲击波。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机械能并安全释放,从而实现了很好的防雷效果。

自从这款防雷产品在浙江省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以来,效果非常显著。受它保护的设备再也没有因雷击受损。这项新技术的成功,消纳、吸收了几十次雷电的能量,防雷效果十分显著。

从古时的鱼尾铜瓦,到现代的避雷针,再到如今的智能避雷系统,避雷针的发展见证了从古代简单装置到现代高科技的演变过程。

避雷针不仅保护了无数建筑物免受雷击的损害,还推动了电学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雷电虽然无法避免,但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有效保护自己和家园。相信在未来,我国的科研团队还会继续深耕,为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本文根据首届“沈括杯”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整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 【大国粮策】这届年轻人的海鲜自由,靠的是海里的“智能工厂”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深远海养殖是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深远海养殖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分类体系巧布局,海水养殖适应环境有妙招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模式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从传统走进现代,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注重产量到重视质量,从追求…

    2025年3月21日
    11100
  • 上班总叹气?恭喜你,已经掌握了一招解压新招数

    “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叹气已经成了当代上班族每天的标配:周一的早晨,先叹个气才有力气开启一周的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也得先叹口气才有勇气点开文档...... 虽然老话总说“一叹穷三年”,身边人也都在劝,“别老唉声叹气的,太消极了”。这让我们在叹气时,总会多多少少有点心理负担——但别慌! 为了能放肆叹气,我们最近特意去研究了科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发…

    2025年3月18日
    9600
  • 这5种你以为“吃不胖”的食物,其实都是隐藏的“热量炸弹”

    又到了快露肉的季节,减肥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 但你以为的“健康食物”就一定低卡吗?小心这些披着营养外衣的“热量刺客”!它们看似无害,甚至被标榜为减肥好帮手,实则暗藏超高热量,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这 5 种食物看似健康 实则是“热量炸弹”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将不同分量食物的热量与一碗二两米饭(100克,约116千卡)作为参照进行比较,这相当于饭量小的朋友一…

    2025年3月26日
    7300
  • 吸一口,笑到停不下来?警惕这种瓶子!严重可致死

    “吸一口,笑到停不下来?” 最近 一种打着“聚会助兴”旗号的 “草莓熊”瓶罐悄然出现 近日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出动 揭开“气罐”的真面目 “全体注意,收网!” 36名警力 分头冲向辖区5处隐蔽窝点 20名正沉浸在“笑气”迷雾中的嫌疑人 被当场控制 32支“笑气”气罐 吸食工具散落一地 1 “笑气”不“可笑” 一秒看懂诱骗套路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 看似…

    2025年3月27日
    6300
  • 为什么有些动物是圆脸?猫头鹰为啥长了个“猫头”?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动物因为拥有类似人类婴儿的圆形头部、圆脸和大眼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其中,猫科动物和鸮形目 (也就是猫头鹰) 是典型的例子 不过你有没有想到过 它们的圆形的头部是怎么来的? 猫头鹰为什么长了个“猫头”? 首先,猫科动物的圆脸看着短,但是要论长度很可能不算短脸。例如不少狮和虎的头骨长度都超过30厘米,甚至更大。这长度比看着脸长的狐狸长…

    2024年12月20日
    2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