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减碳、省钱!这种一箭三雕的好事,你肯定不知道

减肥缺乏动力?如果减肥还能助力环保呢?如果顺便还能给你带来点收益呢?

这可不是开玩笑,养成每天走路通勤或骑行共享单车的习惯,不仅能燃烧卡路里、改善健康,还能为地球减碳,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了能兑换成优惠券、消费券,将来还有换钱的可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在哪里兑换呢?让我们一“碳”究竟。

二氧化碳排放量怎么成了“钱”?

众所周知,工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地球“蒸了个桑拿”,由于工业革命给化石能源利用猛踩了一脚油门,燃烧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代表的温室气体持续累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给地球降温,在 2015 年 195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设定了控制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 2℃,并努力将升幅限制在 1.5℃ 以内的总目标,各缔约方分别立下“双碳”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外交部长兼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主席洛朗·法比尤斯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历史性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通过后庆祝。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2020 年 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向全世界作出“双碳”承诺: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先后出台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国家的双碳目标和路径,同时还积极推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谁排放谁出钱、谁减排谁受益”的市场化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货币化”,让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产。

对于个人来说,也可以套用这个逻辑,用低碳减排的生活方式,把生活中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转化成可以抵消消费支出的碳币或碳积分等“货币形式”。再用这些“货币”来兑换电影券、外卖券、消费立减金等。那么到底该怎么实现呢?

碳普惠是什么?

碳币、碳积分的概念离不开碳普惠政策。那碳普惠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政策呢?

原来,传统减碳手段多聚焦于工业领域,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全球气候变暖都是工业生产惹的祸。但是,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锅不能只让工业生产端来背。因为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也在逐年攀升。

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碳排放占比已达到约 53%,其中交通领域是碳排放总量的大户,约占全国排放总额的 10%左右,是除了电力、工业外,第三大碳排放来源,其中城市交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比例约 80%。因此,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增加乘坐公共交通,增加步行和骑行等低碳出行的方式,就可以在燃烧卡路里的同时大大减少个人碳排放,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为了推进个人减排,国家采取激励代替要求,推出了碳普惠政策。202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首次将“碳普惠”写入中央文件,标志着碳普惠的地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个人低碳行为(如步行、骑行、垃圾分类等),依据碳普惠标准或方法学(即现在科学计量核算碳排放量的方法),对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衣、食、住、用、行、游等在内的各种绿色低碳行为进行量化、记录、核证,生成个人减排量,最后汇总到“碳账本”里,将其转化为碳积分,让公众在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的同时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碳收入”,真切感受到“减碳有获益”。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管住嘴、迈开腿”不仅是减肥的口号,还变成了一把打开绿色财富之门的钥匙。以北京市绿色生活季为例,骑行 1 公里共享单车可减少约 250g 二氧化碳排放,在饿了么点单选择“无需餐具”,每次可获得 45.72g 减排量,这些都会被小程序记录在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可以用来兑换骑行畅骑卡、平台购物券等真金白银的奖励的绿色积分。

图片来源:平台截图

当我们选择用骑行和走路代替开车时,每多走一步路、多踩动一圈踏板,都在完成一次“卡路里燃烧→碳排放减少→碳积分积累”的三重转化,靠自己的人力出行,每减一斤肉仿佛都能听见白花花的银子进入碳账户的声音(从来没想过自己身上的肉肉竟然这么值钱),反正都是要减肥,下班不坐公交骑行三公里,省了车费不说,碳账户进账 750g,兑换的咖啡券比加班费还香!

图片来源:平台截图

有哪些碳普惠平台?

当然,碳普惠机制的应用场景不止是绿色出行,从蚂蚁森林小游戏到各个软件中开始出现绿色积分,再到碳普惠平台,碳普惠机制已经悄悄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前,政府、企业层面推出的碳普惠平台和个人碳账户产品多达上百种,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按照推出主体来分,推出主体主要包括三类:

一类是地方政府,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推出了个人碳账户产品,比如林芝市于 2024 年 7 月联合人行西藏分行和建设银行,推出西藏首个市域范围内的个人“碳账户”试点项目。用户通过线上金融业务、绿色出行等低碳行为积累碳积分,可兑换电影券、外卖券等福利。截至 2024 年 11 月,累计开户 2735 户,生成碳能量超 2.33 吨,通过完成金融场景交易并主动领取绿色能量笔数超 1.67 万笔;通过低碳生活“权益专区”兑换微信立减金的碳能量超 104kg,兑换能量笔数超 1600 笔。

一类是企业,包括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有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需求的企业,用户可以在出行、外卖、二手交易等 APP 看到自己的碳账户,比如一些外卖 APP 推出“环保订单”选项,用户选择无需餐具或使用可降解包装时,系统自动记录减碳量;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用户通过闲置物品交易或回收行为(如旧衣回收、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平台根据交易量或回收量计算碳减排量,将减排量兑换成现金;

还有一类就是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参与其中,将个人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创新的重要工具,比如众多银行将个人碳账户纳入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纷纷布局用户的个人碳账户。截至目前,金融圈的“低碳风”已经刮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它们陆续上线了个人碳账户平台,将用户各种绿色低碳行为的碳减排量都记录在个人碳账本里。通过提供丰富的权益福利,比如共享单车骑行卡、消费券等生活权益,鼓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点击可放大查看↑ 图片来源:《2024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按照面向对象来分,我国碳普惠平台机制大致可分为面向社会公众的碳普惠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碳普惠平台、面向企业用户的典型碳账户应用平台三种。目前推广最为广泛、应用最为常见的,是第一类面向社会公众的碳普惠平台,这类平台大多数建立在城市经济较发达或地方环保工作较完善的地区,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局主导推动并建立。

这些碳普惠场景覆盖较广,也是最方便我们参与的,动动手就能建立碳账户。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本地的碳普惠平台, 如果已经开通,就能够搜到并注册和参与了。

点击可放大查看↑ 图片来源:《2024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碳普惠的未来展望

当前碳普惠机制的应用场景仍以兑换代金券、商品或服务为主,例如山东日照市民可通过“碳惠日照”平台用碳积分兑换跳绳、黑陶笔筒或洗衣卡,青岛、新疆等地也推出个人碳账户,将低碳行为转化为消费优惠。然而,这类激励模式更多停留在“小额福利”层面,尚未形成与碳市场深度联动的价值体系。

但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2024 年,武汉“武碳江湖”小程序归集的 2000 吨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在湖北碳交易中心以 8.7 万元完成交易,成为全国首笔个人碳资产直接变现的案例。这标志着碳积分正在从“虚拟激励”向“真实资产”跨越,为公众参与碳市场提供了现实路径。

在碳普惠的政策的支持下,步行不再仅是健身选择,骑行不再只是通勤方式,它们更成为个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绿色货币”,让减肥变现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发布《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

[2]《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彤 科普作者 双碳行业从业者

审核丨何捷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环境材料科学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董春松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67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天坛——是传音魔法,还是古代科技?

    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 它体现的“天圆地方”的理念,尤其出名。 天坛的主要建筑如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都是圆形的结构,象征着“天圆”。 可谁能想到,这种象征背后,还隐藏着古代科技的秘密,让天坛拥有了许多声学奇观。 1.回音壁:古代的电话 围绕皇穹宇的围墙,被称为回音壁,它的设计和构造巧妙地运用了声学原理,呈现出了神奇的效果:两个人只要贴着…

    2025年3月12日
    11600
  • 打了遮阳伞就不会被晒黑了?买不好or用不对都会“破防”

    遮阳伞是许多人防晒的必备工具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遮阳伞后 仍然发现皮肤被晒黑 这不禁让人质疑: 遮阳伞真的能防晒吗? 其实,遮阳伞的防晒效果 取决于多种因素 正确选择和使用遮阳伞才是关键 01 遮阳伞的防晒原理 遮阳伞通过物理遮挡和材料反射、吸收紫外线来实现防晒效果。紫外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其中UVA和UV…

    2025年3月13日
    8100
  • 为什么老二总是比老大更聪明?真相扎心了......

    我们常常会从二胎家长听到这样的描述:“弟弟面对挑战总是显得更有策略,从不轻易气馁,反倒是哥哥总是容易烦躁。” “弟弟从来不轻易放弃,面对挑战总是坚定去争取,反倒是哥哥遇到问题就开始哭。” “妹妹胆子总是比姐姐大,不管做什么都敢尝试,完全没有怯场的样子。” “我家妹妹从小就特别会说话,懂得怎么逗大人开心,真的是个小情商高手。” 大部分有二胎的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

    2024年12月19日
    26000
  • “周六北京将现同期少见破坏性大风”,真假?

    最近,“周六北京将现同期少见破坏性大风”一消息引发关注。 根据网传帖子,有气象爱好者预测:“4 月 12 日这天,北京城区普遍阵风 8-9 级,部分预报甚至指向 12 级阵风(130 千米/小时)的可能性。尤其是山区和浅山区——阵风可能飙到 13-16 级(150-200 千米/小时),直逼飓风等级。” 风力等级划分(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

    2025年4月10日
    5200
  • 生产1辆新能源重卡需要多久?“不到5分钟!”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100多年前,…

    2024年12月30日
    20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