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现“尼人”遗迹!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到底有没有生殖隔离?

最近,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大理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基纳技术体系与尼安德特人紧密相连,因此这一发现也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我国西南地区。相关成果4月1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诗中,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宛如两颗曾交相辉映的星辰,各自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当现代科学以基因测序之笔,勾勒出人类祖先迁徙与融合的宏大图景时,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浮出水面: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竟没有生殖隔离。这一发现,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悄然开启了通往远古人类演化奥秘的大门,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探寻其中潜藏的深邃缘由。智人和尼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为何没有生殖隔离?他们的后代也是可育的,这是为什么?

01 当智人遇到尼人或者其他人...

今天人类体内大概都存在2%左右的尼安德特组分,没有基因交流,是不可能的。

(尼安德特人复原)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必然产生了基因交流

(当尼人遇到人类)

几年前nature有一篇关于人类起源的综述,写的很好

All non-African individuals studied so far contain around 2% Neanderthal ancestry

不仅如此,文章还认为,最初智人体内含有的尼安德特人成分可能高达10%

the proportion of Neanderthal DNA in humans might originally have been as high as 10%

事实上,不仅是尼安德特人,还有丹尼索瓦人也一样有贡献,比如美拉尼西亚人有3-6%

Similar to Neanderthals, Denisovans interbred with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About 3–6% of the genome of some groups of people, including Melanesians in Oceania, can be traced to a Denisovan-like ancestor。

(丹尼索瓦人示意图)


02,为什么没有生殖隔离?

但是这些古人类,的确和我们有点远了,其实他们分开已经很久了

上图比较形象的描述了这几种人类的分开时间。我用红色框标注的是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以及未知的人族成分。他们和我们分开的时间在40万年以上(图中甚至是60万)

所以,这就尴尬了。智人( Homo Sapiens )和尼安德特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尽管我们对尼人做了不少研究,比如测了基因组,建立数据库等

然而,目前还是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二者是亚种关系,就像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一样,比如严博就是持有这种观点。

而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坚持认为尼安德特人就是一个物种,而非亚种

Neanderthals and modern humans belong to the same genus (Homo) and inhabited the same geographic areas in Asia for 30,000–50,000 years; genetic evidence indicate while they may have interbred with non-African modern humans, they are separate branches of the human family tree (separate species)

(简译,尼人和现代人属于人属,基因证据表明他们是独立物种)

03,生殖隔离是否是亚种的唯一标准?

定义亚种的时候,有生殖隔离这一项。然而生殖隔离并不等于不能生。

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生理隔离、形态隔离和行为隔离等;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就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和杂种衰败等。

很多亚种的隔离只是地理隔离,一旦他们聚到一起,能啪也能生。这时候,问题来了,生殖隔离是否是亚种唯一的标准?甚至,是否存在中间物种?事实上,自然界中,的确这么神奇,所以生物专治各种不服。

有一个内容,叫做中间形态(intermediate form) ,从这个名字大家就应该能看出,这意味着这是一个过渡的状态。自然界中,物种的产生是逐步发生的,那么,可能就是存在一种,即将成为新物种,但是还没有形成的物种。

2014年 nature review genetics上的一篇综述 Seehausen-Genom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文章就阐述了这种中间形态的存在。

ab两图是两种建立生殖隔离的机制。在同一张图里,左侧是尚未分化的群体,右侧是彻底分化完成的群体,而中间那个就是过渡状态。 同一幅图中,左边是尚未开始分化的群体,右边是分化完成的两个物种,中间是物种形成的具体过程。 图下面的拉丁文部分是一些物种名字。换句话,生物中,真真实实的存在这种过渡形态。

04,中间形态的案例

最为典型的就是环形种 (ring species) 的存在Ring species - Wikipedia

所谓的环形种(ring species):凡是地域相邻的两个群体之间都可以杂交,而不相邻的则不能杂交,而且有一对称为“终点”的不能杂交的这么一系列群体 / 物种。

比如鸥鸟就是这种

下图是7种鸥鸟,1和2可啪,2和3可啪,但是1和 3就不行了,1和4更不行等等。结果到了1和7,连他妈都不认识了……

(The Larus gulls interbreed in a ring around the arctic. 1: L. fuscus, 2: Siberian population of Larus fuscus, 3: L. heuglini, 4: L. vegae birulai, 5: L. vegae, 6: L. smithsonianus, 7: L. argentatus.)

05,结论

从上面论述,我们可看出。

1,现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其实分开了很久(几十万年以上),分别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如下图所示,这是真真实实的生殖隔离中的地理隔离

2,基因层面上,二者的差异到separate species

3,尼安德特本身又可以和现代人产生基因交流。

所以,我认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子:【高于亚种,低于种】,可能就是一种介于亚种和物种之间的过渡形态。

ps:物种用生殖隔离来定义,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往往实施困难,而且存在很多问题,随着遗传学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分类法。

附上部分参考文献

中间形态的综述

Seehausen O, Butlin R K, Keller I, et al. Genom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J].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014, 15(3): 176-192.

今年的人类学综述

Nielsen R, Akey J M, Jakobsson M, et al. Tracing the peopling of the world through genomics[J]. Nature, 2017, 541(7637): 302-310.

注意:封面图为新华社视频截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4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

  • 暗黑厨房里的机械共舞,人形机器人如何从科幻走进现实?

    Figure机器人(图源:Figure) 在科幻电影的预言中,人类与机器人的共生总是始于一场静默的革命——那些曾经笨拙的机械臂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冰冷的金属关节学会与生活场景共舞。而2025年2月,这一幕似乎悄然在现实中上演。 美国初创公司Figure推出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搭载了名为Helix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极大增强了机器人的感知、控制、…

    2025年3月3日
    15300
  • 春节胖三斤?注意,这种“降脂针”可不能用来减肥!

    春节的鞭炮声还在耳边,满桌的美食早已化作小肚腩和体重秤上的数字。于是,有些人开始“动歪脑筋”:听说有种“降血脂针”可以降胆固醇,是不是可以顺便用它试试减肥?答案是——调脂药,尤其是“降血脂针”,不能减肥! 肥胖和血脂异常,简直是“难兄难弟”。 春节一顿猛吃,体重上去了,血脂中的某些指标也跟着飙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它是…

    2025年2月6日
    14800
  • 过去千年,中国有多少森林和草地“失踪”了?

    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地覆被变化既是量化研究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关键性指标,也是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模拟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评估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然而,中国历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重建工作发展还极不均衡。大量重建成果集中在耕地方面,而森林和草地等覆被的历史演变研究仍以定性为主,定量重建目前也仅限于过去300年时段,少量涉及更长时段的量化研究多基于经验估算或简单的线性…

    2025年1月7日
    16900
  • 用进废退“新定义”:AI正在重塑人类大脑?

    技术正悄然改变我们的脑结构 技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脑结构,当我们把认知功能“外包”给机器时,某些能力可能永远退化。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连批判性思维都外包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曾经需要亲手记录信息的手写名片簿,到使用时伴随着独特拨号声的转盘电话,再到如今便捷无比的云端通讯录……如今,只需几秒,就能通过任何设备联系全球任何人。 不过,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

    2025年3月14日
    12100
  • 易引发火灾!从今天起,出门记得拔充电器

    为方便给手机充电,不少人会把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随时待命”,但这一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近日,话题#一家人出门没拔充电器家里被烧光#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据新闻报道,4月12日,贵州遵义一家人出门前没拔手机充电器,不仅自家全屋烧成废墟,还要承担楼下住户的损失。 不拔充电器为何易引发火灾? 充电器是一个将高压电变为低压直流电的器件,当充电器接…

    2025年4月23日
    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