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心“蛇出没”!被蛇咬伤怎么办?这些“急救密码”你得知道

天气回暖,蛇出动

4 月 14 日,通用技术航天医科湖南航天医院动物致伤中心接诊了一位 56 岁的男性患者刘叔叔。当日在田间采摘野菜时,刘叔叔右手不慎被毒蛇咬伤,伤口处迅速出现肿胀,且症状持续加重。家属见状,立即将其送往湖南航天医院动物致伤中心

经医生详细诊断,确认其为蝮蛇咬伤。在医院的及时救治与专业处理后,刘叔叔右手的肿胀和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正逐步康复。

被蛇咬伤后,你必须知道的“急救密码”

一、认知误区

民间流传的急救偏方正在制造二次伤害:用嘴吸吮伤口可能造成施救者中毒,刀割放血会加速毒素扩散,草叶敷伤口可能引发严重感染。

更危险的是,超过60%的伤者因无法及时识别毒蛇种类而延误治疗。2020年云南某医院接诊案例显示,患者误将原矛头蝮咬伤当作无毒蛇咬伤,自行处理8小时后才就医,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二、毒蛇攻击的生物密码

我国分布的60余种毒蛇中,眼镜蛇科(神经毒素)可使人在1小时内呼吸麻痹,蝰科(血液毒素)引发全身性出血,蝮蛇(混合毒素)兼具双重杀伤力。毒液中的蛋白酶能在10分钟内溶解肌肉组织,凝血毒素会让血液变成"果冻状"。

最新研究表明,五步蛇毒液中的金属蛋白酶能直接攻击血管内皮细胞,这正是其导致组织溃烂的核心机制。

三、黄金30分钟救命法则

1. 即刻制动:保持伤口低于心脏,减少肢体活动可使毒素扩散速度降低70%。

2. 解脱束缚:立即摘除戒指、手镯等物品,防止肢体肿胀后造成缺血性坏死。

3. 压力固定:使用弹性绷带从咬伤远端开始缠绕(压力维持在40-70mmHg),这项急救技术可使神经毒素中毒者的存活时间延长3倍。

4. 精准记忆:用手机拍摄蛇体特征,切忌徒手捕捉。医学研究显示,准确识别蛇种可使抗毒血清使用效率提升90%。

四、现代医学的解毒密钥

抗蛇毒血清仍是唯一特效解毒剂,值得警惕的是,临床统计显示超过35%的严重中毒病例存在延迟就医现象,当出现视物模糊、伤口渗血不止、酱油色尿液等危险信号时,每延误1小时救治,死亡率将上升12%。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航天医院 黄扩军 杨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10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

  • 吃面和吃米,哪个更容易长胖?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 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地里长什么,家里就吃什么。故而有南稻北麦的区别。那么问题来了,米和面这两大主食,吃哪个更容易长胖? 答案是:吃面容易胖! 有很多研究表明:以同等频率和量的大米代替小麦,体脂超标的风险降低。一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观察了10万多人的主食偏好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2024年12月23日
    19300
  • 一个看似羞耻的动作,却是腰椎的“救星”!腰疼的人赶紧学!

    曾经刷到过这么一个短视频:一位博主一本正经地教大家用正确的人体力学(body mechanics)知识,护腰地做家务。 具体来说就是:撅屁股。 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之后,又刷到了一个更离谱的视频:如何正确地弯腰捡东西? 图片来源:Youtube content creator beardthebestyoucanbe 其实秘诀也是——撅屁股。 诶?他俩做家务…

    2025年3月13日
    11700
  • 科学时光机 | 18年前的今天,中国铁路开启新纪元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迎来新纪元——我国第一列火车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 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和谐号”D460次列车,从上海站缓缓驶出,向着苏州进发。这列动车组的开通,不仅标志着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开始,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式迈入高速铁路时代。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在短短几年内实…

    2025年4月18日
    5300
  • “世纪婴儿”离世,心源性猝死为何盯上中青年人?

    3月24日,“世纪婴儿”千千母亲发布讣告称,2000年0点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去世,年仅25岁。 千千母亲发文称:“感谢大众对爱女的关爱和悼念。千千虽是我们的女儿,但她以千禧宝宝、世纪婴儿的身份降生,意味着她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这个小家庭。”“她伴随着新千年的鞭炮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降生,如今又在人们的关爱祈愿声中归去。这是大家给到千禧宝贝的人间礼遇。让她…

    2025年3月25日
    9500
  • 生气了,发泄出来就好了?原来我们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感到生气、愤怒,此时我们一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让它们在心里憋着。 然而,这种传统的发泄观念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发泄愤怒真的能有效减少愤怒吗?还是它只是一种误导? 202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上的研究,提到了我们对愤怒的一种普遍误解,即认为:发泄愤怒是有效的。该研究表明,发泄…

    2025年4月27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