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又翻车了?
如果你在海上航行,突然看到不明巨物的“翻车现场”……别慌!那可能只是一条翻车鱼!
翻车鲀
【物种名称】
翻车鲀 Mola mola
【分类】
鲀形目 翻车鲀科 翻车鲀属
【分布区域】
全球各大洋及沿海海域,在我国常见于东海和南海,偶见于黄海和渤海
大海里的“翻车现场”
翻车鲀(学名:Mola mola)是翻车鲀科、翻车鲀属鱼类,别名翻车鱼。Mola 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磨石”,用在翻车鱼的名字中就是指鱼的圆形形状,很有画面感。
翻车鱼身体扁平,像一个巨大的圆盘,侧面看就像被锤子砸扁了一样。它的皮肤粗糙,覆盖着黏液和小刺。最荒谬的是,它没有像普通鱼类一样正常的尾鳍,仅有一个类似船舵的身体结构,看起来像偷工减料了一样。这种带点“悠闲”又带点“无厘头”的身姿,让它们成为了海洋明星。
翻车鱼的浮力控制机制非常神奇:它们没有典型的鱼鳔,通过体内的水和盐分储存系统来控制浮力。这也使得翻车鱼可以自由漂浮在海面上,不用太担心上下浮动的压力。
当它们感到疲劳时,会侧躺在海面上,一边用鳍轻轻地划动以保持浮力,一边悠闲地睡觉。在海面经常能够看到翻车鱼侧躺晒太阳的场面,这种行为让它获得了“太阳鱼”(Sunfish)的外号。
来源:Ceara Reilly
悠闲的侧躺姿势让它看起来像是个“大型懒汉”,但事实上,翻车鱼在水面翻转、浮出水面晒太阳是因为翻车鱼身上常常寄生着大量寄生虫,是名副其实的寄生虫“移动餐厅”。为了清理这些“不速之客”,翻车鱼侧身邀请海鸟或清洁鱼来帮忙。翻车鱼和海鸟可谓海洋中的“互助小能手”。
来源:John King
“温柔巨人”的佛系日常
别看翻车鱼长得呆萌,它可是海洋里的“重量级选手”。成年翻车鱼可以长到约 3 米长,重达 2~3 吨,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鱼之一。
翻车鱼性格温顺,对人类非常友好,有些潜水员甚至会特意去寻找它们合影。想象一下,你在海中潜水,突然遇到一条 3 米长的大鱼,它慢悠悠地从你身边游过,还好奇地看了你一眼,这画面是不是既震撼又温馨?
翻车鱼与人类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翻车鱼虽然体型巨大,但它的饮食却相当清淡,主要以水母、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堪称海洋里的“佛系吃货”。虽然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含量很低,但它超长的肠道和高效的消化能力能帮助身体有效吸收养分,“多吃+吸收好”是它成长的“秘诀”。
由于行动缓慢且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翻车鱼经常成为其他海洋生物的猎物。鲨鱼、海狮等较为凶猛的海洋生物都会捕食翻车鱼。一旦被捕食者缠上,翻车鱼经常选择直接认栽,任君采撷。
不过,它们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翻车鱼的皮肤非常厚实且富有弹性,能够抵御一些小型捕食者的攻击。
除了被捕食,翻车鱼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威胁。因海中的塑料袋形似水母,翻车鱼极易误食,导致消化不良甚至死亡。此外,气候变化造成的海洋环境变化也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影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它们列为易危(VU)物种,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保护这些可爱的大家伙。
产卵界的“冠军选手”
虽然经常受到其他海洋动物的“欺负”,但翻车鱼并没有因此走向消亡。它们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繁殖季来临时,雌性翻车鱼释放出大量的卵细胞,它一次可以产下高达 3 亿颗卵,是鱼类中的“产卵冠军”。在雌鱼产卵的同时,雄鱼也会排出精子,完成受精,其中一部分受精卵会孵化成幼鱼。
刚出生的翻车鱼只有几毫米大,像一颗小芝麻。但它们的生长速度惊人,短短几年就能长到数千倍大小。简直就是从“小不点”逆袭成“巨无霸”的励志故事!
翻车鱼幼鱼 | 来源:wiki
不过,翻车鱼的卵和幼鱼存活率极低,只有极少数能长大成年。这就像买彩票,虽然中奖概率低,但只要中奖,就有可能长成海洋里的“巨无霸”!
即将长成巨无霸的亚成体翻车鱼 | 来源:ALMM
翻车鱼可能是海洋中最“佛系”的鱼,但它们的生活却充满了奇妙和挑战。从“小不点”逆袭成“巨无霸”,从“懒癌晚期”到“互助小能手”,翻车鱼用独特的方式,在海洋中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杨梅玲.浅谈鱼类繁殖的多样性[J].生物学通报, 2002, 037(007):26.DOI:10.3969/j.issn.0006-3193.2002.07.011.
[2] 万瑞景,张仁斋.西太平洋热带水域长体翻车鲀鱼卵和仔稚鱼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态特征[J].动物学报(Current Zoology), 2005, 51(6):1034-1043.DOI:10.3969/j.issn.1674-5507.2005.06.009.
[3] 张帆.冰蓝海水中追寻"命运多舛"的翻车鱼[J].中国国家地理, 2015(12):8.
策划制作
来源丨上海自然博物馆
作者丨肖南燕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