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不是“想不开”,科学家找到了它在大脑里的印记

图虫创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科学的干预和治疗。

然而,由于不能通过简单的抽血或拍片检查等发现直观的证据,这种不确定性使抑郁症常常被误解为"心情不好"或"想不开"。

最近,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存在一个稳定、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一个被称为“前额纹状体显著性网络”的功能网络出现了大幅扩张,接近正常人的两倍。而且这种变化在典型的抑郁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了。

抑郁症常被认为是"心情不好"或"想太多"。但普通的情绪波动通常有明确的诱因,持续时间比较短,能通过休息、倾诉、旅行等方式自我调节。

而抑郁症不同。患者可能没有明确诱因地感到悲伤、空虚,对原本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也就是所谓的“快感缺失”。他们可能陷入对生活的绝望和深刻的自我否定,难以自拔。这种状态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更久。

与此同时,抑郁症还常伴随各种身体症状,比如注意力分散、睡眠障碍、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疲劳感、头痛、背痛、食欲紊乱等。这些症状占据患者的大部分日常生活,严重时会让人丧失正常工作、生活的能力。而这种状态往往是无法靠意志力摆脱的,它实质上是大脑功能失调在作祟。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抑郁症在大脑中的生物学表现,希望找到能真正识别出这类患者的“大脑印记”。

长期以来,杏仁核一直是抑郁症的研究重点。这个形状像杏仁的小结构位于大脑深处,负责处理情绪,尤其是恐惧和焦虑。过去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可能比正常人更活跃,血流更旺盛。这似乎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更容易紧张、焦虑、陷入负面情绪。

但这种的变化在不同研究中并不一致,有时结果相互矛盾,有时差异微弱。而其他传统认为与情绪有关的脑区(如海马体等),在抑郁症中的差异也不稳定。这意味着仅靠过去关注的这些区域,无法很好地区分抑郁症大脑与健康大脑的差别。因此科学家们意识到,或许要换个角度探索了。

这次,研究人员将目光从单个脑区转向了整个大脑的功能网络,尤其是一个名为“前额纹状体显著性网络”的功能网络。这个网络由两个关键区域构成:位于额头后方、掌管注意力和决策的前额叶,以及与奖励机制和动机行为密切相关的纹状体。这个网络的功能类似于大脑的信息筛选器:帮助我们判断当下什么事情重要、应该优先处理什么、对哪些刺激保持敏感。研究者提出一个假设:如果这个网络出了问题,我们是否就会丧失对重要信息的判断能力,从而变得冷漠、迟钝、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

为了检测这种可能,科学家采用了先进的“精准功能映射”技术。传统研究往往是对许多受试者的大脑进行少数采样,然后取平均值,这次研究则相反:他们对少数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高密度跟踪式功能磁共振扫描。每位参与者平均被扫描了22次,总时长达十几个小时。通过这样庞大的数据量,科学家得以绘制出每位患者专属的大脑功能网络图谱——就像给每个人的大脑拍了一部清晰的纪录片。

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显著性网络在大脑皮层的面积比正常人扩大了近一倍,平均增长了73%。而且这种现象在多个实验中反复被验证,相当可靠。

扩大的网络侵占了周围本该属于其他功能系统的空间,这就像地图上一块国家的边界膨胀,扩张到了其他国家的土地上。这种“扩张”可能会压缩周边脑区的空间,扰乱原本的功能划分,让大脑整体运作变得不平衡。

关键的是,这种网络扩张并不随着患者当下的情绪状态而改变。即使在情绪好转、症状缓解时,它仍然保持扩大状态。这表明,这不是一时的病理反应,而是一种与抑郁症长期相关的大脑模式。研究人员甚至在一些尚未发病但日后发展出抑郁的儿童身上也检测到了类似的网络扩大现象。这意味着,这可能是一种早期、隐性的生物学特征,或许可以作为抑郁症的风险标志。

研究还发现,这个网络内部的连接状态与抑郁症的症状波动之间存在清晰的关联。比如,伏隔核与前扣带回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化与快感缺失的波动密切相关;而纹状体与前岛叶之间的连接变化则反映了焦虑和身体不适的变化趋势。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连接强度的变化不仅反映“现在”的状态,还能预测未来:研究者通过观察这些连接强度的变化轨迹,能够提前大约一周预测患者情绪是否会恶化或缓解。这为抑郁症的早期预警与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抑郁症大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化:前额纹状体显著性网络的扩张。过去诊断抑郁症主要依赖问诊,量表评估,而以后结合脑成像技术如果能检测到这种特征性的网络扩张,或许就能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出高风险人群。例如,对于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医生就有依据能更早地介入,提供心理支持、行为干预等,防止青春期抑郁症的发展。

这些成果也为未来的治疗打开了新路径:既然我们知道了异常在哪个网络,也许未来可以通过脑刺激、神经调控等方式,直接靶向干预那些异常的连接,帮助大脑恢复平衡。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明确的科学证据:抑郁症不是软弱、不是矫情,它是一种真实的脑部疾病,有结构变化,有功能紊乱,有迹可循。

而对于那些正在与抑郁抗争的人们,我们也能够更有把握地告诉他们:你不是软弱,你是生病了。而生病,是可以被理解的,被看见,被帮助的。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徐思佳

审核: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于音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24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世界读书日|三位科学家这样读书

    202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许多科学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着独特的读书方法和深刻的读书感悟。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理论物理及核物理学家黄祖洽、核物理学家于敏的读书世界,探寻他们与书籍之间的奇妙缘分,感受他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科学家日历】 点滴故事中,领略科学家精神的熠熠光…

    2025年4月24日
    2700
  • 2024年“药学科普作品”征文展示 | 春季过敏防治宝典

    春天来了,又到了……的季节。 咳~咳~想啥呢?别胡思乱想了,说正事呢。 白居易有诗曰: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诗中道出了春天的无限美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春天,这其中就有“过敏星人”。 一到春天,街头巷尾就会出现很多神秘的“蒙面大侠”,让人摸不着头脑;亦或是与亲朋好友见面,开心的同时却“痛哭流涕”,让人一头雾水;再或者…

    2025年4月18日
    3800
  • 真的不要久坐了,这个位置会凹陷!2 个方式改善→(附图解)

    每次看到别人的蜜桃臀,都十分羡慕,毕竟不少人都是“趴趴臀”“方方臀”。而臀部不美观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实就是——臀部两侧的凹陷。 臀部两侧的凹陷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外观美感,造成体形上的不对称或不饱满感,还可能对身体的整体力量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圆润饱满且充满力量的臀肌,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的曲线,提升美观度,还能增强核心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 那么,臀凹陷到底…

    2025年2月17日
    12200
  • 秋冬季节如何有效预防孩子感冒

    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空气变得干燥而寒冷,孩子们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往往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感冒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学习、生活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孩子有效预防感冒。 图片来源摄图网 加强保暖,合理穿衣。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不要让孩子穿得过厚或过薄…

    2024年12月16日
    24100
  • 睡不好会得老年痴呆吗?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发现 长期睡眠不足 可能会导致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那么,睡眠不足 究竟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大脑呢? 平时经常熬夜 真的会让我们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吗? 科博士将带你一起去了解! 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人对睡眠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误以为一旦入睡,大脑就完全停止工作。然而,实际上在我们进入梦乡后,大脑仍在忙碌地执行着多项关键任…

    2024年12月14日
    20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