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一经受损不可自愈,龋齿没救了?别怕,“魔法药水”来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皮肤划个小口子,过几天就能好得跟原来一样。可牙齿呢,为啥我们的牙齿受伤了就不能像皮肤那样自我修复呢?一旦出现龋齿,就只能眼巴巴地等着牙医来帮忙,而且有时候还很难修复,这到底是为啥呢?

牙釉质的“坚不可摧”

牙釉质位于牙齿的最外层,覆盖在牙冠表面,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之一,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以与水晶媲美。牙釉质的厚度约为2毫米,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晶体,含量高达96%-97%,并且以高度有序和紧密的方式排列,在牙齿表面形成一个坚固的屏障。不仅如此,牙釉质就像瓷器的釉面一样光滑,不仅有助于咀嚼和吞咽,还具有美观的作用。

牙齿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如此坚硬的牙釉质,为什么会损坏呢?

牙釉质的损坏主要与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例如,长期大量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类饮料、食用醋、碳酸饮料等,其含有的酸性成分可以与牙釉质中的钙、磷等发生反应,导致牙釉质脱矿,变薄变脆。此外,糖果、甜品等高糖类食品也是导致牙釉质损坏的重灾区。糖类食品虽然不含酸性成分,但是口腔内的一些细菌如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会将糖类代谢为乳酸等有机酸,对牙釉质造成破坏。

牙齿损坏的过程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刷牙是我们日常口腔清洁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牙齿的清洁可以将其表面附着的牙菌斑等去除,减少菌群产生酸性代谢物的可能。但是,如果在刷牙时用力过大或者牙刷的刷毛不够柔软,则会在牙釉质表面形成沟痕,加速牙釉质的破损。

外伤因素对牙釉质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牙齿遭受猛烈的外力冲击,如运动过程中面部的碰撞或者摔倒等,容易导致牙釉质出现裂纹,甚至可能发生折断,给牙齿带来严重的损伤。

外力导致牙齿受损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此外,有些人喜欢用牙齿开啤酒瓶盖或者直接用牙齿啃咬核桃等坚果的外壳,这些硬物会对牙釉质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其超出正常承受范围,不仅会导致牙釉质崩裂,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牙齿敏感、疼痛等一系列问题。

牙釉质会损坏,等着它自愈不就行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短短几天时间即可自愈。皮肤的自愈过程主要与皮肤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有关。当皮肤受到损伤时,伤口周围的细胞会通过分裂和增殖来填补损伤区域,最终实现伤口的愈合和新皮肤的生成。

伤口的愈合过程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而牙釉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甚至没有细胞可以“帮助”它自愈。牙釉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牙本质形成后,内釉上皮细胞分化为成釉细胞。成釉细胞分泌的釉原蛋白、成釉蛋白等釉质基质被包装为分泌颗粒并移动至牙本质的表面进行沉积和初步矿化,形成最内层的釉质。

釉质基质达到一定厚度后,开始进一步钙化。在此过程中,磷灰石晶体的尺寸迅速增加,水和有机物逐渐被吸收,矿化程度增加,形成高度矿化的牙釉质。而成釉细胞完成釉质形成的任务后会与中间层细胞、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形成后的牙釉质中缺乏成釉细胞、血管等活性成分,因此,损坏后并不能“自愈”。

乳牙与恒牙示意图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其实,不止牙釉质,我们的牙齿自然再生能力也十分有限。正常情况下,人的牙齿只有两次生长机会,乳牙和恒牙。乳牙在幼儿出生后6个月至3岁之间长出,恒牙则在6岁至12岁逐渐替换乳牙,恒牙可以认为是牙齿最后的生长机会,损坏后自然生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对于我们“一次性”的牙齿,千万要倍加呵护啊!

牙釉质一旦损坏,只能坐以待毙?

虽然牙釉质不能自然再生,但是万幸我们有技艺高超的牙医和先进的修复技术。

牙釉质的修复方式与损伤的程度有关,如果是轻微的损伤,可以通过填充树脂材料或玻璃离子水泥等进行裂纹的填充,后续经过固化、打磨和抛光实现修复。此外,还可以将陶瓷、树脂等材质的贴片通过粘结剂覆盖在损伤的牙釉质表面,达到修复的效果。如果牙釉质损伤严重已经扩散到牙髓,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可以在消除牙内感染和炎症的同时避免拔牙,再通过根管的填充和封闭,实现牙齿的永久性修复。

修补牙的过程通常很漫长,有时还很痛苦。当牙釉质出现微小裂缝,树脂等材料又无法填充时,这种修又修不了,不修又担心裂缝变大影响牙髓的心情,谁懂啊。不过也不用担心,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帮到你。

研究者通过将含有磷酸、二水氯化钙和三乙胺的乙醇溶液混合,制备了一种磷酸盐钙离子簇修复药水。将100微升修复药水滴在损坏的牙釉质表面,经过25℃干燥后,将其放入模拟口腔唾液的溶液中。历经48小时,牙釉质竟然获得了“重生”,并且修复后的牙釉质与天然牙釉质之间的边界还实现了外延生长,修复层的厚度达到2微米。由于新生成牙釉质和天然牙釉质的原料相同,修复后牙釉质在外观和硬度方面与天然牙釉质几乎相同,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A. 原生牙釉质扫描电镜图;B. 整颗牙齿图片;C. 修复后的牙釉质扫描电镜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科学家对牙釉质修复的研究从未停止,为实现原生牙釉质的“复刻”,2024年1月,中国科学家利用两亲性多肽分子调控赋予了磷酸钙纳米颗粒的各向异性,成功复制了天然牙釉质的层级结构,实现了牙釉质的原位再矿化和再生修复。

牙釉质的的修复不仅要考虑与原生牙釉质的相似度,还要考虑与天然牙釉质匹配的力学性能。2024年11月,中国科学家在《Nature Commu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牙釉质修复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可控离子水解-湿法纺丝-磁场辅助双向冷冻”三步策略制备的类牙釉质复合材料具有与天然牙釉质高度一致的多级次结构及无机组分,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抗菌粘附性。

a-d. 原生牙釉质光学图片和电镜图;e-h. 层级结构类牙釉质光学图片和电镜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结语

用于牙釉质修复的高科技材料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材料的临床应用还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和监管审批才能实现。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瓷贴面等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材料,随着制备技术的优化和临床实验的推进,高科技的牙釉质修复材料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推广,普通人也可以更好更快地修复破损牙啦!

在盼望着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能早点儿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我们更应做好日常的口腔护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一刻都不能松懈。

参考文献:

1.Shao C , Jin B , Mu Z ,et al. Repair of tooth enamel by a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frontier ensuring epitaxial growth[J]. Science Advances, 2019.

2.Lu J , Deng J , Wei Y ,et al. Hierarchically mimicking outer tooth enamel for restorative mechanical compatibility[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3.Tang Z , Chen Z , Wang D ,et al. Peptide Amphiphile‐Mediated Assembly and Fusion of Anisotropic Amorphous Particles for Enamel Remineralization[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4.郭曼丽,聂红兵,周海静.乳酸杆菌在口腔中益生特性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5.

5.周学东,张萍,张静仪,等.饮料导致牙釉质脱矿作用的实验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

6.万冕,李怡婷,郑黎薇,等.牙釉质形成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46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高铁网速这么慢,是因为信号追不上吗?

    连不上网,是因为高铁跑太快了信号追不上吗? 坐高铁时你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想打开电脑办公或刷手机打发时间,却半天加载不出来一个网页;打个语音电话也断断续续,甚至无法和对方连续对答一个回合。 连WiFi、切热点,一顿操作下来,信号依然稳定的差。 无奈之余,你转头看向窗外眨眼间便切换的景色,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连不上网,是因为高铁跑太快了信号追不上…

    2025年2月26日
    17200
  • 年轻海豹把鳗鱼插进鼻孔,只因为赶时髦?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在年轻的夏威夷僧海豹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中有一些好像长出了“象鼻子”,仔细一看,哦,原来只是普通的鳗鱼啊。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在年轻的夏威夷僧海豹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中有一些好像长出了“象鼻子”,仔细一看,哦,原来只是普通的鳗鱼啊。 Hawaiian Monk Seal Research Program 等等,鳗鱼?是的…

    2025年4月7日
    5800
  • “熊丁”兴旺!大熊猫野外种群,增长!

    今天(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今天(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 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

    2025年3月4日
    10100
  •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拿到报告,先看这3个指标

    最近不少朋友体检后忧心忡忡地来问我:“体检说有颈动脉斑块,这可怎么办?会不会突然就有大问题?”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颈动脉斑块那些事儿,帮大家心里有底!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颈动脉可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交通要道”,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中老年人的这条“要道”上就容易出现些“麻烦”——颈动脉斑块。 据《柳叶刀》子刊研究,全球近20亿人受颈动脉粥样硬化…

    2025年3月12日
    10900
  • 不是错觉!过了这个年纪,真的更容易长胖

    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

    2025年3月5日
    12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