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困意来袭?为何饱餐后秒变"休眠模式"?

大众网友的终极困惑:为何饱餐后秒变"休眠模式"?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

·清晨匆忙咽下饭团后,同事的键盘敲击声竟化身ASMR催眠音效;

·午间享用麻辣香锅后,会议室里你的眼皮如同安装了磁铁般难舍难分;

·深夜泡面配肠补给后,灵魂仿佛提前住进了"ICU病房";

这种"干饭时生龙活虎,撂筷即变植物人"的魔咒究竟从何而来?

这并非工伤警报,而是你体内正上演着一场精密的能量调控博弈——

图源:pexels

困意溯源:藏在消化系统里的斗争游戏

饭后犯困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也称“食困”。它是一种生物本能,对于动物,尤其是肉食动物来说,都是一种本能反应。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血液「抢凳子」大赛

当消化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身体会优先向胃肠道调度60%的血液供给。此时脑部供血相较空腹状态减少约20%,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脑血流量可能会减少30%——这相当于强制关闭大脑的"高性能模式",困意值拉满。

胰岛素「血糖过山车」
摄入碳水化合物后,血糖升高会触发胰岛素分泌,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这个代谢信使在调控血糖的同时,悄然打开血脑屏障通道,促使色氨酸转化为5-羟色胺,最终合成睡眠调节剂——褪黑素。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激素,所以,炫完奶茶/蛋糕后犯困≠你懒,纯属激素的温柔背刺!

副交感神经的阴谋

在食物进入肠胃消化时,副交感神经启动!主导身体进入“休息和消化”模式,通过降低心率、放松肌肉张力等系列操作,让人感到放松和困倦。

仔细想想:心跳放缓+肌肉放松,这不就是妥妥地给身体强制安装「躺平驱动包」吗?

能量守卫计划:构建代谢防火墙的三大防线

·合理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吃七分饱,给血液留点「打工人专属脑回路」

·饭后动一动,血液踹回大脑值班

·采用“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下午茶备战黑巧克力,可可碱比咖啡因更持久抗揍

图源:pexels

饭后犯困是消化、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可有效改善,并不需要刻意关注,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相反,它是一种保护机体的生物本能,利于自身能量的调配。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我们才会在闻到食物香味时产生食欲,使得大脑释放出要接纳营养的信号,从而让食物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当我们摄入足够的食物后,这个机制则可以对继续摄入及时抑制。

[1]张蓉晖.为什么饭后容易犯困[J].人人健康,2014,(19):62.

[2]马凌霜,盘玮.饭后犯困 生物本能[N].广东科技报,2011-12-03(005).

供稿单位: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记 者:余俊苇(实习)

编 辑:叶家余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52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

  • 小便出现这些异常?大概率是血糖高了

    34岁的赵先生,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对劲。头晕乎乎的,走路像踩在棉花上,还老是想上厕所。阴天的时候胸闷得难受,晚上困得早,整个人也没精神。心里发慌的赵先生赶紧跑去医院。 到那儿一说,他还有口干、喝水多、尿多、体重下降的情况,平时还特爱吃干果零食。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5%,空腹血糖9.36mmol/L,随机血糖18.75mmol/L,被诊断患上了2型糖尿病。 …

    2025年4月29日
    1500
  •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

    2025年2月6日
    13800
  • 植物中有多少种化合物(把自然讲给你听)

    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果酸、蔗糖、生物碱……植物中的化学物质,维持植物基本生长发育,帮助植物应对环境挑战 鞠 鹏《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6日第15版)   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果酸、蔗糖、生物碱……植物中的化学物质,维持植物基本生长发育,帮助植物应对环境挑战   提起植物,大家容易联想到绿色天然;但一说化学,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科技与狠活…

    2025年4月21日
    2700
  • 早晨第一泡尿,可能是身体在“呼救”!这些信号千万别忽略

    每天早晨的第一泡尿,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故事”。 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代谢的“晴雨表”,还隐藏着许多健康信号。你是否注意过它的颜色、气味或状态?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从肾脏功能到代谢疾病,晨尿中的异常变化往往是最早的健康提示。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让我们揭开晨尿的秘密,看看哪些信号需要你特别警惕! 什么是晨尿? 晨尿是指人体在早晨醒来后的第…

    2025年3月13日
    11500
  • 这几个地方长“痣”,一定要当心!

    痣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生理现象,其发生与遗传、阳光暴晒、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年龄等因素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警惕痣的异常变化,如果注意到痣的形状、颜色、大小或边缘发生明显改变,或者出现痛、痒、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可能的皮肤问题或肿瘤,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很多人身上都有痣 但大部分时间它都不痛、不痒 所以一般人并不当回事 然而有些痣长错了地方或被错误处…

    2025年3月29日
    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