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以曾昭璇之名,丹霞峭壁绽放第51朵“生命之花”

广东韶关丹霞山,无数赭红色的峰林如同大地凝固的火焰。这里不仅是联合国认证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一座孕育生命奇迹的天然实验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今天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科考队在这片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的赤色秘境中,发现了第51个新物种——昭璇梨。

生长在陡坡上的昭璇梨

这是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区域累计发现的第51个新物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凡强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彬彬副研究员团队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PhytoKeys》合作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

昭璇梨(Pyrus zhaoxuanii)像粤北山地中披荆斩棘的“孤独守卫者”。这位深藏于丹霞地貌中的“极限运动专家”,目前仅在丹霞山被发现,堪称丹霞红层生态系统的独家代言人之一。

科研人员正在采集样本

当科考队员在丹霞山海拔200-600米的陡坡上发现昭璇梨时,这群“矮个子勇士”正在以一种惊人姿态诠释着生存智慧:倒卵形的迷你叶片能减少水分蒸发,密集的枝刺如同铠甲抵御动物啃食,灌木形态更是完美适应了丹霞地貌干旱贫瘠的岩壁环境。与常见梨树需相对肥沃的水土不同,昭璇梨选择在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砂砾岩上扎根,宛如用生命演绎“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密码。

通过对收集回来的样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团队确认了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昭璇梨”。**

“相较于常见的豆梨,昭璇梨为灌木而非乔木,有更小的倒卵形叶子和更短的叶柄,长有密集的枝刺,能更好地适应丹霞地貌陡坡干旱的生境。”凡强教授介绍说:“目前,昭璇梨仅在广东丹霞山有记录。”

这种独特的形态,或许正是植物对抗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生存智慧——在垂直发育的砂砾岩上,唯有紧贴岩壁、减少蒸腾才能更好地存活。

昭璇梨

这种曾被误认为豆梨近亲的植物,最终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揭开了身世之谜。为了确认昭璇梨的分类地位,科研团队采集了丹霞山内3个昭璇梨居群与4个豆梨居群共10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学者们使用了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证明了昭璇梨是独立于豆梨的一个全新物种。

昭璇梨与豆梨的遗传差异,堪比非洲草原上长颈鹿不同物种的基因鸿沟。这种用分子生物学验证的独立物种身份,让昭璇梨摆脱了“豆梨替身”的身份,成为丹霞山“孤岛效应”孕育的又一位红岩精灵。这项发现不仅为植物分类学提供新范式,更揭示了丹霞山作为“物种演化实验室”的独特地位。

昭璇梨的命名也有段古。它所致敬的著名地理学家、丹霞地貌研究学者、中山大学杰出校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曾昭璇教授(1921-2007),正是八十年前手持地质锤丈量丹霞的先驱。

美丽的昭璇梨花

曾昭璇师从岭南近代地理学大家吴尚时教授,曾作为助手与吴尚时一道赴丹霞山开展调查研究,系统论述了粤北红色岩系的地质和地貌,并首次科学分析了丹霞地貌的成因。20世纪70年代,曾昭璇首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使用,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他也给丹霞山的保护和利用管理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在他心目中丹霞山就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红石公园”。

学者们表示:“中山大学分类学团队认为早期开展丹霞地貌研究的学者特别令人钦佩,以与丹霞地貌演变极为相关的新物种来命名、纪念诸位先贤是非常合适的。因此,相关团队将陆续发表植物新种分别命名为彭华柿、黄进报春苣苔、景兰景天、国达铁角蕨,到今天的昭璇梨以纪念诸位丹霞地貌研究前辈。”

“新种的发现有偶然性,但科研人员仍然希望在丹霞山能再次发现下一个植物新种,以纪念地质学家吴尚时先生。”

“丹霞山拥有的特殊丹霞地貌,在中高海拔地段以红层出露和旱生性沙砾岩为特征,在峰丛、峰柱区形成独特的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生物区系极易与地质发生协同演化,因而成为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廖文波教授说。

迄今,学者们已经在丹霞山发现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广东锦槽蛇、丹霞瘦脐菇、彭华柿、黄进报春苣苔等51个新物种,其中植物新种25个,占据了半壁江山。

黄进报春苣苔

在已发现的丹霞山植物新种中,有丹霞梧桐、丹霞山冬青这样的乔木,有彭华柿、昭璇梨、香花荛花这样的灌木,有丹霞刚竹、丹霞单支竹、小麻竹、撑蒿竹这样的禾本科竹类,有丹霞兰、广东假野菰这样的与真菌共生植物。

彭华柿

此外,这里还有丹霞堇菜、丹霞铁马鞭、景兰景天、东方卷柏这样的极度耐干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丹霞小花苣苔、黄进报春苣苔、丹霞山过路黄、霞客麟毛蕨、国达铁角蕨、丹霞山天葵等这样的喜欢阴湿环境的植物,这些充分反映了丹霞山植物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之间存在的可能协同演化关系。

随着国家公园创建的推进,丹霞山正从传统的地貌研究基地,升级为涵盖生物多样性、生态演化的综合科研平台。

丹霞山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表示,丹霞山独特的孤峰、陡壁与深谷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研价值,今后将继续与广大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推进丹霞生物区系研究。 “近期丹霞山正在与中山大学、华南国家植物园、韶关学院等联合开展丹霞山特有种繁育、丹霞山树木园建设以及丹霞山自然科普教育和社区发展等工作,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加入进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3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不用去健身房了!你家楼下的健身器材才是真宝藏

    朋友们,你是不是也经常因为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而腰酸背痛、脖子僵硬?下班后是不是也想找个简单方便最好还能不花钱的方法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超实用的健身小妙招——利用小区楼下的健身器材,只要花上十几分钟,就能让你舒缓筋骨、放松身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吧~ 太空漫步机 小区里最常见的健身器材之一,小时候最喜欢蹲在上面…

    2025年2月16日
    17000
  • 庐山多名游客摔倒!@“上春山”的你:不可不知的安全提示→

    下周随着冷空气的到来 不少地方的气温 又会快速跌落至个位数 暴跌20℃ 九江气温将从29℃降到9℃ 也就是说未来几天 你能体验春夏冬三个季节 而预报显示庐山又有雪! 未来气温大起大落 大家要注意及时调整着装 谨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3月2至4日 在冷暖空气的剧烈碰撞下 我们还将迎来降水过程并伴有 雷暴大风、强雷电、冰雹 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请及时…

    2025年3月3日
    11500
  • 这种鱼会走路、能爬树,它是从哪来的?

    今天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亿万年前这里却是茫茫无边的海洋(古老特提斯海的一部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说,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科学院已经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但关于科考中的古生物部分的纪实作品却并不多见。 本文是吴飞翔博士通过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向我们展现的一种非常奇特的鱼的演化研究:这种会走路、能爬树,甚至其中个别品种如果只让它…

    2025年3月7日
    13100
  • 这5种你以为“吃不胖”的食物,其实都是隐藏的“热量炸弹”

    又到了快露肉的季节,减肥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 但你以为的“健康食物”就一定低卡吗?小心这些披着营养外衣的“热量刺客”!它们看似无害,甚至被标榜为减肥好帮手,实则暗藏超高热量,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这 5 种食物看似健康 实则是“热量炸弹”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将不同分量食物的热量与一碗二两米饭(100克,约116千卡)作为参照进行比较,这相当于饭量小的朋友一…

    2025年3月26日
    7900
  • 减肥为何会“反弹”?难道身体“记得”你胖过......

    近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未来将持续推荐体重管理年行动,密切关注国民的“体重异常”问题。 一时间, “减肥会反弹”话题冲上热搜, 不少网友纷纷调侃: 生活那么苦!瘦不了一点啊 ...... 眼下随着气温回升,身上的肉肉是藏不住的了,很多小伙伴减肥flag飘飘,准备开干。但一听会反弹,有点傻眼...... “减肥会反弹”是怎么回事?如何拒绝反弹?跟着江江和苏苏来…

    2025年3月14日
    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