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遭槟榔“锁喉”,成瘾又致癌的槟榔为何还有人吃?

近日,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在中国行长沙站,原本计划开启美食文化探索的他,竟在直播中遭粉丝“槟榔投喂”,随后“槟榔事件”迅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甲亢哥” 在吃下槟榔后的痛苦模样,让无数网友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槟榔的杀伤力。

那么,有些人明知槟榔的危害,为什么却依旧难以割舍?它的风评又是怎么坏得如此彻底的?

(图源“第一现场”)

从提神果到成瘾物

槟榔在我国主要种植于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

早期,槟榔的名声并没有这么“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夸它能驱虫、消食;

汉代人民把吃槟榔当做和喝茶一样的消遣活动,他们在扶留叶中放入少量的灰浆,包裹住槟榔,然后进行咀嚼。

那么,槟榔是怎么从提神果变成成瘾物的呢?

槟榔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多酚类、生物碱(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和矿物质等。而人们吃槟榔产生的即时感受,就主要来源于槟榔碱。

槟榔碱是经典的非选择性毒蕈碱M受体激动剂,具有拟胆碱反应。而胆碱是人体重要的神经递质,我们的神经兴奋传递就是和这东西有关。

吃槟榔后,身体会出现面部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等反应。同时,槟榔碱能使人产生欣快感、舒适感等主观感受,并提高人的抗饥饿能力和耐力。另外,槟榔碱还可以增加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具有类似抗抑郁的作用。

在咀嚼槟榔时,这些生物碱通过颊黏膜被快速吸收,一般在5分钟内会产生上述各种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并持续大约2~3小时。

槟榔这些独特的药理性质是它在人群中广为流行的基础,也成为部分人群滥用槟榔的重要原因。

图源:Pixabay

公认的一类致癌物

其实槟榔一直存在争议主要还是它的致癌问题。

虽然槟榔在我国没有被明令禁止食用,但在2021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一纸禁令,直接把槟榔广告踢出了电视和网络平台。

事实上,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中心早就明确槟榔是一类致癌物了。无论是中外,各项数据和研究都显示槟榔和口腔癌相关度极高。

槟榔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在唾液作用下会生成大量活性氧,并攻击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这种物质通过与槟榔碱共同作用,还会加剧口腔黏膜损伤。另外,槟榔中的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可直接破坏DNA结构,增加口腔癌风险。

除此之外,槟榔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石灰(氢氧化钙)可腐蚀口腔黏膜,香料中的甲醛等物质也会进一步刺激组织,长期摄入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长期咀嚼槟榔不仅会导致牙齿磨损、松动甚至脱落,还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该症状初期表现为口腔灼烧感、口干,后期黏膜变硬、张口困难,癌变率高达7%~13%,癌变部位常见于颊部、舌缘和牙龈。

同时,吞咽槟榔汁液可能诱发食道炎、胃溃疡,增加食道癌风险。槟榔碱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加重心血管疾病。即使成功戒断,已形成的口腔黏膜纤维化、牙齿损伤等病变难以完全恢复,需长期医疗干预。

图源:Pixabay

危害巨大却难以禁止

槟榔既然致癌,为什么不禁止了呢?

事实上,槟榔行业已经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经济层面来看,槟榔产业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为大量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从文化层面讲,在部分地区,槟榔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社交、婚庆等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想要在这些地区快速禁止槟榔,会面临较大的文化阻力;从监管角度而言,槟榔的消费群体庞大且分散,销售渠道众多,监管难度较大,很难做到完全杜绝槟榔的生产、销售和消费。

但无论如何,槟榔的危害不容忽视。如果大家身边有嚼槟榔的亲朋好友,一定要尽早劝说,为了身体健康,远离槟榔,戒得越早,健康越有保障。

参考资料:

[1]孙智敏.槟榔致癌 必须戒掉它[N].甘肃科技报,2025-02-26(008).

[2]邱慧.危险的槟榔:是“千亿产业”,还是“致癌瘾品”?[J].中国报道,2022 (11).

供稿单位: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审核专家:余师亮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4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不仅会撒娇卖萌,还会“谈恋爱”!海豚为什么喜欢亲近人类?

    你相信动物和人类之间也会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吗?在蔚蓝的海洋里,有这样一群“高智商选手”——它们不仅会撒娇卖萌,还真的懂得谈恋爱!没错,它们就是海豚!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令人脸红心跳的“人豚爱情故事”吧! 01 海豚与人类的爱恋 上世纪60年代,生理学和神经学家John Lilly发起的一个关于海豚大脑的秘密实验,得到了当时的美国航天局NASA…

    2025年3月18日
    9200
  • 这座位于山巅的天文台,正“绘制”最大的宇宙3D“画卷”

    作者|王青 审核|丁乙、赵经远 编辑|赵经远 基特峰天文台夜景。图像来源:NOIRLab 基特峰天文台(Kitt Peak Observatory),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西约90公里的昆兰山脉基特峰之上,海拔约2096米。其干燥的气候、稀薄的大气以及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半球理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该天文台汇集了一些世界顶级的望远镜,记录了…

    2025年3月9日
    11300
  • 人类史上最大地震有多大?地震的极限是多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此外,本次地震造成泰国全国各地有震感,曼谷震感持续数分钟,民众纷纷离开高层建筑,涌到街上。 缅甸7.9级地震的震中距离我国最近边境线294公里,造成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昆明、丽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强烈,贵州、广西等地亦有震感反馈。 全…

    2025年3月31日
    7100
  • “精卫填海”的神话成为现实?且看海上造陆如何“无中生有”

    在荷兰,有一句俗语叫“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这句话生动体现了荷兰的国土特点: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都是填海而来。 荷兰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不到 3.4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岛的面积),而且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在海平面以下。面对国土面积受限和洪水威胁的双重挑战,荷兰人早在十三世纪就开始了填海造陆工程,堪称这一领域的祖师爷。 图源:地球…

    2024年12月30日
    18700
  •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哪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速看→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开始整理行囊,还在纠结哪些物品无法带上火车?别急,科科这就送上乘火车出行携带物品分类指南,快对照检查一下吧↓↓↓ 护理类 ▲可以携带 摩丝、发胶 冷烫精、染发剂、摩丝、发胶、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自喷压力容器,单体容器容积不超过150毫升,每种限带1件,累计不超过600毫升。 特别提示:在售大部分防晒喷雾、保湿喷雾也属于自喷压力…

    2025年4月30日
    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