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与疟疾:一场以毒攻毒的医学奇迹​​——从“发烧疗法”看人类与疾病的博弈史

​​摘要​​

20 世纪初,梅毒和疟疾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却在医学史上上演了一场惊险的“合作”。科学家发现,利用疟疾引发的高烧可杀死梅毒螺旋体,这种“以毒攻毒”的疗法拯救了无数生命,却也因伦理争议和时代局限成为医学史上的特殊注脚。

​​引言:梅毒的致命威胁​​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曾是全球性传播疾病的“头号杀手”。在抗生素发明前,晚期梅毒患者会出现骨损伤、脑膜炎甚至死亡。而疟疾虽同样致命,但其致病机制(疟原虫感染)与梅毒截然不同。两者唯一的关联,竟是“发烧”——梅毒螺旋体无法在高温环境下存活。

​​正文:一场冒险的医学实验​​

​​灵感来源:发烧的“杀菌力”​​

1917 年,奥地利科学家朱利叶斯·瓦格纳 - 尧雷格观察到,疟疾发作时的高烧可抑制梅毒螺旋体活动。他大胆提出:主动感染疟疾,或许能“借发烧杀死梅毒”。

​​案例​​:一名晚期梅毒患者接受疟原虫注射后,体温升至 40℃ 以上,梅毒症状迅速消退。这一疗法使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生机。

​​疗法的实践与风险​​

​​操作原理​​:从疟疾患者体内提取含疟原虫的血液,注射给梅毒患者。疟疾发作时,患者体温反复升高,持续数周后梅毒螺旋体被消灭。

​​伦理争议​​:患者需承受疟疾发作的痛苦(如高烧、寒战),且可能感染致命的恶性疟原虫。因此,供血者必须严格筛选,仅限感染温和型疟原虫(如诺氏疟原虫)的个体。

​​辅助药物​​:治疗期间需服用金鸡纳树皮提取物(奎宁前身)控制疟疾症状。

​​诺贝尔奖与时代局限​​

瓦格纳 - 尧雷格因这一发现于 1927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 20 世纪 30 年代后,随着青霉素的发明和抗生素时代的到来,这种高风险疗法逐渐被淘汰。

​​展望: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科学启示​​:疾病间的关联性远超想象。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对“炎症风暴”的研究,也借鉴了类似的多维度干预思路。

​​伦理反思​​:早期疗法虽有效,却暴露了人体实验的伦理边界。现代医学强调“知情同意”与“风险最小化”。

​​技术延续​​:疟疾疫苗研发与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的进步,或许能为未来对抗复杂病原体提供新思路。

​​总结​​

梅毒与疟疾的关联,是人类医学史上一次惊险而富有启发的探索。它证明:疾病的本质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能通过“非常规手段”实现转化。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言:“这一发现展现了科学家的创造力与对人类苦难的深刻共情。”

​​参考文献​​

乔治·C.威廉斯.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中信出版社, 2018.

尹烨. ​​生命密码 3:瘟疫传​​. 中信出版社, 2020.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5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焯水不是简单煮一下!这 6 类必须焯水的食物,你可能一直都没焯对……

    菠菜、空心菜、芹菜、苋菜、马齿苋等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较高,吃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去除草酸。 焯水,一道做饭时的常见工序,但你真的会焯水吗?哪些食材需要焯水,需要冷水还是热水?焯水,做对了健康又保命,做错了营养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下需要焯水的食材以及如何正确焯水。 哪些食材需要焯水? 1 草酸高的蔬菜 草酸是很多蔬菜中都含有的一种抗营…

    2025年2月28日
    11800
  • 战胜肝癌,从了解开始!这份食养大全请收下!

    肝癌患者的饮食要禁用一切有刺激性和有毒性的食物;忌服各种酒类、高脂食物及辣椒、大蒜、韭菜、母猪肉、牛羊肉、狗肉、虾、蟹等;肝癌晚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防止损伤出血,不吃煎炸烤熏、坚硬焦脆及含粗纤维的食物,同时要细嚼慢咽。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原发于肝脏或肝内胆管系统的癌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疗效较差,病死率高。由于乙型肝炎病毒…

    2025年4月18日
    3100
  • 男子食道长满“刀口”,只因一个错误习惯......

    充足的水(建议200—300毫升温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帮助药物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滞留。水温以40℃左右为宜,避免过烫或冰水刺激黏膜。 你平时吃药 是不是把药片放入口中 然后含住一口水 猛地一仰头将它吞下? 殊不知 这样吃虽然快 但背后隐藏着不少风险 不正确的服药方式 反而可能将治病良药变成“毒药”! 这是怎么一回事? 几片家中常备药 竟将男子食道…

    2025年4月17日
    3000
  • 早睡一小时,好处不止一点!

    晚上11点,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有的人则在熬夜玩手机…… 晚上10点睡还是11点睡,看上去只是差了一个小时,但在医生看来,对健康的影响差了很多。 22点和23点睡觉,差距在哪? 综合来看,这两个入睡时间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22点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更佳 大多数人可能有体会,哪怕只是提前一小时睡觉,第二天的精力和情绪状态也大不一样。 2020…

    2025年4月14日
    4100
  • 这种病一发现往往是中晚期!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胰腺癌称为“癌中之王”,让很多人闻之色变。为什么胰腺癌一发现往往就是中晚期?身体出现哪些异常信号要警惕胰癌? 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 胰腺癌称为“癌中之王”, 让很多人闻之色变。 为什么胰腺癌一发现往往就是中晚期? 身体出现哪些异常信号要警惕胰腺癌? 在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024年12月30日
    2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