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能够自由活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我们的骨骼可能会变得脆弱,就像被白蚁侵蚀的木头一样,容易发生断裂,这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调查,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其中女性更为明显。骨质疏松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如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还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为晚年骨骼“加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认识骨质疏松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病因:一是骨骼中钙的流失。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身体缺钙,骨骼就会变得疏松脆弱。二是骨代谢的失衡。人体的骨骼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负责分解旧骨,成骨细胞负责形成新骨。如果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减弱,就会导致骨质疏松。例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所以绝经后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三是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那么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高危人群:包括绝经后女性、老年人、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群、长期吸烟酗酒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等。这些人群的骨骼健康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关注骨骼的保养。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严重时脊柱变形,如身高变矮、驼背等。还容易发生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腕部,轻微碰撞或跌倒即可能引发。
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疾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如弯腰、下蹲等动作难以完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穿鞋、如厕等都变得困难。脊柱变形如驼背、身高变矮会压迫内脏器官,影响心肺功能,引发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生活质量降低,疼痛使患者难以入睡、翻身,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无法参与社交、旅行等活动,导致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失去乐趣。同时,患者需长期就医、服药、治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家庭关系也可能因疾病照料问题而紧张。
三、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均衡饮食:饮食中要富含钙和维生素 D,因为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些豆制品或坚果,就能为骨骼补充不少钙质。同时,适当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 D,一般建议每天晒太阳 15-30 分钟,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以免伤害皮肤。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强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八段锦、哑铃操等力量平衡训练。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劳累,每周至少进行 3-4 次运动,每次 30 分钟以上。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避免过度饮用碳酸饮料,这些习惯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同时,要避免长期卧床,保持良好的姿势,减少对骨骼的压力。
四、早期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骨密度: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建议绝经后女性和 50 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结论:预防骨质疏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通过均衡饮食、适当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为自己的晚年骨骼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骨骼健康,为晚年生活加油,享受一个健康、快乐、有品质的晚年!
数据支撑来源: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