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误吞鱼刺致身亡!医生提醒:喝醋吞饭这些“土方法”很要命

被鱼刺或其他异物卡喉后千万别用‘土方’,不当处理异物卡喉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5月12日,“男子误吞5cm鱼刺用土方身亡”冲上各大平台热搜引发关注。29岁的张强(化名)吃红烧鱼被鱼刺卡住,用土方喝醋后吃了几口米饭。第二天张强明显觉得吞咽不适,紧接着竟然出现了呕血。送医检查后发现,他的食管上端有一根长达5厘米的鱼刺,已经刺穿食管和胸主动脉,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公众,被鱼刺或其他异物卡喉后千万别用‘土方’,不当处理异物卡喉可能导致致命后果。”5月13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荣爱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当人们使用像喝醋加吞饭这样的土方法时,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做法可能带来的风险。
男子误吞鱼刺致身亡!医生提醒:喝醋吞饭这些“土方法”很要命荣爱梅给患者做胃镜,受访者供图


“不少人以为醋能够软化鱼刺,但实际上作用非常有限。相反,高浓度的醋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明显的刺激和损伤,对鱼刺本身却几乎没有软化效果。”荣爱梅解释,对于较大或特别尖锐的异物来说,吞饭这种做法极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如果鱼刺等异物穿透了食管壁或咽喉部,可能会进一步深入体内,甚至扎透周围的重要血管,引发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该院消化科经常接诊因类似原因前来就医的患者。除了鱼刺之外,还有人因为硬币、电池甚至是小玩具等异物卡住食管而需要专业治疗。荣爱梅强调,如果感觉到有异物卡住喉咙,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前往医院寻求帮助,而不是自行尝试各种未经验证的方法
荣爱梅提醒,遭遇异物卡喉,如果异物停留在可见范围内,医生能用镊子取出,但更深位置的异物,需要借助内镜设备,如胃镜或喉镜进行精准定位和移除。在极端情况下,当异物已经穿透重要器官或血管时,可能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来避免致命后果。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在进食时应格外小心,细嚼慢咽,荣主任还建议,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不要边吃边玩,同时注意食物的选择,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36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5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5年5月15日 下午4:06

相关推荐

  • 身体老没老,8个方法自测!一定要收藏!

    尽管有时我们并未感到明显的不适 但这并不等同于身体状况完全健康 及时捕捉身体的异常信号 有助于及时就医 防止病情加重 那么 如何判断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呢? 不妨收藏以下 8个简单易行的“身体自检法” 能帮助你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 健康时报图 1. 心脏自测——连续鞠躬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四科张委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看心脏健不健康,可以试试鞠躬。 测试前先…

    2025年4月27日
    3600
  • 一根金属棒,破解青藏铁路冻土难题|新华智见

    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沱沱河段的铁轨两侧,竖立着一根根约2米高的灰色金属棒。它们有个特殊的名字——热棒,虽名中带热却只导“冷”,无需大规模开挖安装,更不用额外提供能量驱动其工作,就能让冻土一年四季保持冻结状态,即使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承载力也不会因此下降,成功破解在冻土区修建铁路的世界级难题。 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沱沱河段的铁轨两侧,竖立着一根根约2米高的灰色金属棒。…

    2025年4月30日
    3500
  • 2024年12月“科学”流言榜:站着办公比坐着办公更健康?

    久坐办公伤身,只要改成站立办公就能抵消久坐伤害。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PART.01 站着办公比坐着办公更健康 流…

    2025年1月7日
    21400
  • 红细胞也有 " 身份证 " ?科学家发现药物治病的秘密,还能用它打癌症

    红细胞也有"身份证"?科学家发现药物治病的秘密,还能用它打癌症! 一、药物为什么会让身体"罢工"?原来红细胞有"身份证"!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血液里有红细胞,它们就像快递员一样,每天忙着把氧气送到全身。可是你知道吗?有些药物会让红细胞"罢工",甚至被免疫系统当成"坏人…

    2025年3月18日
    8300
  • 你以为斜视只是“对对眼”?医生提醒:还有这些要注意

    “医生,我家幺儿黑眼珠位置没对,咋个就是斜视了嘛?” “她只有一只眼睛有时候有点‘飘’,但过会儿就好了!可能不是斜视哦!” 很多家长觉得只有“对对眼”才是斜视,其他的“状态”多半都不是。 但实际上“对对眼”只是斜视江湖的冰山一角!娃儿的眼睛“扯拐”,可能上演多种“迷惑行为”: ● 内斜视(对对眼):一只或者两只眼珠子往鼻梁方向“靠拢”,偏斜角度通常较大最容易…

    2025年5月15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