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粗粮凭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成为众多养生人士餐桌上的 “新宠”。不少人认为,粗粮吃得越多越健康,于是大量食用粗粮,试图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然而,这种认知并不准确。吃粗粮并非多多益善,掌握正确的食用方式,才能让粗粮真正发挥其营养价值,为健康助力。
虽然粗粮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粗粮中大量的膳食纤维质地较为粗糙,过量摄入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以及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过多食用粗粮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
膳食纤维还会在肠道中与钙、铁、锌等矿物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从而影响这些矿物质的吸收。长期过量食用粗粮,可能导致人体缺乏钙、铁、锌等重要营养素,出现骨质疏松、贫血等健康问题。另外,粗粮的热量相对较低,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均衡。
如何正确食用粗粮?
控制食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可以将粗粮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例如早餐吃一碗燕麦粥,午餐用糙米饭代替白米饭,晚餐搭配一个蒸红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可适当减少粗粮的摄入量,并逐渐增加,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
粗细搭配
将粗粮与细粮搭配食用,既能保证口感,又能实现营养互补。比如,煮米饭时加入一些糙米、黑米;做面食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荞麦粉、全麦粉。一般来说,粗粮与细粮的搭配比例以1:3为宜,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粗粮的营养价值,又不会因粗粮过多影响消化吸收。
提前处理
为了提高粗粮的消化吸收率,可以对粗粮进行适当处理。对于质地较硬的粗粮,如糙米、红豆等,在烹饪前先用清水浸泡数小时,使其吸水变软;玉米、红薯等可以蒸熟后再食用,这样更易于消化。此外,将粗粮磨成粉或打成糊,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将燕麦磨成粉冲泡,或者用各种杂粮打成营养米糊,既方便食用,又能减轻肠胃负担。
搭配合理
食用粗粮时,注意搭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例如,吃粗粮粥时搭配一个鸡蛋、一份凉拌蔬菜;吃全麦面包时,搭配一杯牛奶、一些水果。同时,要多喝水,因为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多喝水可以帮助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发挥作用,防止便秘。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