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像踩着棉花,刚做的事转头就忘,连上厕所都控制不住...”这些症状可别简单归咎于“老了”,很可能是大脑在发出“溺水”警报!最近,家住益阳赫山区76岁的潘奶奶就经历了这样一场“脑内水灾”。
潘奶奶半个月内突然出现记忆力“断片”、走路需要人搀扶,甚至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家人原以为是普通衰老,直到一次意外摔倒,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旭明详细问诊和检查,最终确诊为正常压力脑积水。
好在经过微创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和精心护理,潘奶奶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原来“脑子进水”真不是句玩笑话!
那么,脑袋里这些“水”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任其积聚,又会带来哪些危害?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大脑里的"水"从哪来?
脑积水并非真的“脑子进水”,而是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进而引发脑室扩大、脑实质减少,最终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简单来说,“脑积水”本质是脑脊液失衡的结果。
二、这些症状可能是大脑在“呼救”
1.成人:头痛(尤其在卧位和晨起较明显,双额部疼痛最常见,可伴有颈部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宽足距、大步伐等)、小便失禁和视物不清。
2.儿童:头颅大、颜面小、前额突出;双眼球呈下视状态,上眼睑不伴随下垂(“落日”征);不明原因反复呕吐、进食差;肢体痉挛性瘫(以下肢为主,严重时呈剪刀步态);癫痫样发作;易激惹(高调短促的异常哭泣)等。
三、脑积水的诱因有哪些?
脑积水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1.先天性因素:部分婴儿因脑部发育异常,出生即患病;
2.后天性因素:脑肿瘤“堵塞”了通道,或是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或外伤导致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3.正常压力脑积水:常见于老年人群体,症状隐匿,易被忽视。
四、医生如何“治水”?
脑积水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也可以辅助药物或其他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1.手术治疗:
三脑室造瘘:通过打通第三脑室底部,使脑室内的脑脊液与蛛网膜下腔沟通,重新建立脑脊液循环。
分流术:通过分流管将脑室内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到身体其他部位吸收。包括脑室-枕大池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2.非手术治疗: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脑积水或病因明确且可控制的患者,可采用此方法。
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利尿剂或脱水剂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和积聚;对于感染引起的脑积水,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积水,可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治疗,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或者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等。
五、脑积水可以预防吗?
1.避免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是导致脑积水的重要原因,应尽量避免头部受到撞击或摔伤。
2.积极治疗颅内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颅内动脉瘤破裂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脑积水的发生。因此,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以降低脑积水的风险。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提醒:脑袋里的“水灾”并非不可战胜!若你或家人出现头痛、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千万不要当作普通衰老拖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守护大脑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盛柳 张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