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女神节及母亲节,总是抽出时间,在单位或社区的安排下,给每一个年龄段的女性朋友公益科普妇产科知识。
老年人除了更年期的症状,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咳嗽漏尿;其实不仅仅限于老年女性,产后年轻女性也是经此困扰的一大群体,并且形象的喻之为“社交癌”,医学上称之为压力性尿失禁。大多数女性不好意思张口说,认为是年龄到一定岁数,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咳嗽漏尿是正常表现,殊不知咳嗽漏尿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最好前期预防,可以减轻甚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而有一个健康的晚年生活。
首先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不是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特点是正常状态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疾病,中国成年女性发病率为18.9%,50-59 岁发病率更是高达 34.7%,对生活质量、锻炼与社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可能会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松弛,这些都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妊娠及分娩损伤:妊娠或分娩,特别是经阴道分娩,高龄妊娠、分娩方式、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等是妊娠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增加尿失禁风险。
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的功能减弱,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二者常伴随发生。
手术或外伤:可能直接损伤尿道或盆底肌肉和神经,从而导致尿失禁。
长期腹压增高:肥胖、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长期腹压增高的状态,对盆底组织造成不良影响,进而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种族和遗传因素:某些种族,如白种女性可能更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如果家族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史,个体发生尿失禁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的判断简单的方法可采取主观分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是指咳嗽和打喷嚏时出现尿失禁,不需要使用尿垫;中度:是指在跑跳、快走等日常活动时出现尿失禁,需要使用尿垫;重度:是指轻微活动、平卧体位改变时即出现尿失禁。每一位女性朋友可以根据上述分度做初步评估,当然还有更详细的客观分度,需要到医院行进一步的检查。
生活中,漏尿的患者一开始可能只是漏一点、或者偶尔漏一次,自己认为不严重,就没去看医生,等到严重再看医生,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所以对于漏尿要有正确的认识,判断严重程度,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年轻时只在跑步或跳绳的时候漏尿,这时就需要看医生,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制定个人治疗方案。
自行判断后的建议避免诱因:尽量减少大笑、跑步、蹦跳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以减轻症状。盆底肌锻炼: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漏尿,盆底肌锻炼也可以改善症状。通过中药补中益气、局部手法锻炼本体感觉、Kegel运动、阴道哑铃、盆底肌电刺激、锻炼核心肌力等方法做盆底康复。
非手术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可采取非手术治疗,50-70%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甚至是治愈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早发现早治疗,早知道早预防。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减重、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减少腹压增加的活动;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进行膀胱训练,分为提醒排尿和延时排尿,通过转变排尿习惯,稳定增加膀胱容量,控制膀胱感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进行盆底肌锻炼,又称凯格尔运动,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和舒张改善盆底功能,提高尿道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需要达到一定量及维持一定时间才有效,一般至少持续3个月及以上,可经过医生指导后居家自行练习,简单易行,具体步骤为:排空膀胱后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保持 3-5 秒,休息 5-10秒,重复以上动作,当熟练后可将收缩持续时间逐步提升至 10 秒,每天 2-3 次,每次 10-15分钟,以不感觉疲劳为宜;还可以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磁治疗、中医治疗等。
预防在先,建议女性朋友在分娩后可以做产后康复。有条件还可做悬吊训练疗法。悬吊训练疗法是利用悬吊带完成核心肌群的训练,纠正腰椎、骨盆、髋关节等相关肌肉的异常神经肌肉控制模式,提高盆底解剖结构稳定性,利于尿道闭合压增强,改善膀胱逼尿肌协调性与顺应性。借助静态训练和动态训练相结合,有效激活核心肌群,改善盆底肌肌电信号,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宜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是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强调个体化治疗,医生经过全面检查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再次强调是,如果出现漏尿情况,为了晚年健康,一定要引起重视哦!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产科专业 孙燕 副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