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银龄健康:关注老年人盆底疾病的防治与关爱

‌盆底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但由于其私密性,常被患者忽视或刻意隐瞒。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高达40%-50%,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也超过10%。盆底健康不仅关乎生理功能,更与老年人的尊严、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多维度解析老年盆底疾病,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沉默的流行病"。

流行病学特征:被低估的"隐形杀手"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盆底疾病呈现"三高一低"特点:‌高患病率‌(女性产后群体20年后的累积发病率达80%)、‌高漏诊率‌(仅30%患者主动就医)、‌高致残率‌(重度脱垂可致肾衰竭),但‌低认知度‌(超60%中老年人不知盆底筛查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女性因妊娠分娩更易患病,但男性在前列腺术后、慢性便秘群体中发病率同样不容忽视。

症状谱系:超越"漏尿"的全面影响

盆底疾病的表现远非简单的排尿异常,而是多维度的功能失衡:

排尿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急迫性尿失禁(突发尿意)、排尿困难

排便异常‌:慢性便秘、排便梗阻感、粪失禁

盆腔压迫症状‌:下坠感、阴道/直肠膨出、反复脱垂

性功能障碍‌:性交疼痛、阴道松弛、射精障碍

继发损害‌:会阴部湿疹、反复尿路感染、抑郁焦虑

临床中常见"多米诺效应":如一位长期便秘的老年患者,可能因过度用力排便导致直肠脱垂,继而引发尿失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高危因素:生命历程中的风险累积

盆底损伤是多年累积的过程,主要风险包括:‌生理因素‌:衰老导致的胶原蛋白流失、雌激素水平下降;‌生育损伤‌:多胎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巨大儿;‌慢性压力‌:长期便秘、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医源性因素‌:盆腔手术史(如子宫切除、前列腺根治术);‌代谢紊乱‌:肥胖(BMI>30风险增加3倍)、糖尿病神经病变。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老年女性的患病风险是城市居民的1.8倍,这与分娩条件、劳动强度、就医意识等多重因素相关。

阶梯化诊疗:从康复到手术的精准干预

现代盆底医学强调"评估-治疗-随访"的全周期管理:

基础评估‌:妇科检查、盆底肌评估、骨盆评估、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ICI-Q)、POP-Q分期、尿动力学检查等

治疗

一线治疗‌: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可达70%);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戒烟、定时排尿);药物治疗(局部雌激素、β3受体激动剂)

二线治疗‌:子宫托治疗(适合手术高风险人群);射频/激光治疗(改善轻度脱垂及性功能)等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后采取合适的术式。主要分网片植入的盆底重建手术、自体组织修复的重建手术,对于高龄、体弱无性生活需求的女性可以行破坏性的阴道封闭术;男性尿失禁必要时需要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等。

但是,不管哪种治疗方案,均需要定期随访,长期随访,终身随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疾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预防策略:全生命周期的主动防御

生育期防护‌:推广无创分娩技术、产后42天盆底筛查等。

日常维护‌:每日10分钟盆底肌训练(排尿中断法自查肌力);避免长期腹压增加行为(如提重物>10kg);膳食纤维摄入(25-30g/天)预防便秘。

高危人群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保护治疗;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前列腺手术前盆底预康复等。

打破沉默: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盆底疾病防治面临三大壁垒:‌认知壁垒‌(57%患者认为"年纪大了正常")、技术壁垒‌(县域医院专科建设不足)、‌心理壁垒‌(病耻感导致平均就诊延迟5.2年)。为此我们呼吁:

政策层面‌:将盆底筛查纳入老年体检常规项目

医疗层面‌:建立"社区筛查-专科诊疗-康复管理"三级网络

社会支持‌:养老机构配备防滑厕所、无障碍设施;推广吸水透气型护理用品;设立"盆底健康日"科普活动。

家庭关爱‌:子女应主动关心长辈的如厕习惯,消除"难以启齿"的心理障碍。

盆底健康是老年人尊严生活的基石。当我们为长辈购置保健品、营养品时,更应关注这个"难以言说"的健康盲区。早期干预可使80%的患者避免手术,及时治疗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打破沉默,用科学防治守护"银龄群体"的晚霞人生。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李红娟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33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5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5月15日 下午1:35

相关推荐

  • 盲人办卡被要求“睁眼”认证?解决办法是……网友:荒唐!

    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规定,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5月13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办理手机卡时,无法完成刷脸验证的消息,引发关注。 央广网报道,5月初,80周岁的管先生在保姆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某运营商营业厅,准备办理一张手机卡。 管先生原本以为,凭借身份证就能顺利办卡,可没想到,在人脸识别环节却卡了壳。“办卡需…

    2025年5月14日
    1100
  • 【医疗问答】早餐吃什么能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陈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为身体提供了开始新的一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一个营养均衡的早餐不仅能帮助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稳定血糖,防止血糖波动引起的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让早餐更有利于身体和大脑的运作,选择含有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为重要。 蛋白质是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

    2025年2月20日
    22200
  • 他凭啥是 “中国霍乱防治第一人” | 高守一

    2025年4月29日是高守一诞辰98周年。高守一,细菌学与霍乱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霍乱防治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霍乱防治第一人”。 2025年4月29日是高守一诞辰98周年。 高守一,细菌学与霍乱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霍乱防治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霍乱防治第一人”。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展厅内,静静陈列着三页泛黄的纸张,这是高守一关…

    2025年4月30日
    3100
  • 跷着二郎腿看书?摆拍一下没啥,可别真跷着看啊!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看书了吗?近几年,我们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文艺青年跷着二郎腿摆拍看书。摆拍倒没什么,但个别真跷着二郎腿一直看书啊!其实不只是看书,任何时候,跷二郎腿真不是什么好动作……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1 跷二郎腿的魔力究竟在哪? 你喜欢跷二郎腿吗?笔者就挺喜欢,要是长时间不跷二郎腿,就浑身不得劲儿,仿佛身体失去了平衡。有时…

    2025年4月23日
    3800
  • 十分钟“充电”法:上班族快速恢复元气的秘诀→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上班族常常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劳累。从早到晚,忙碌的工作节奏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身体和精神的疲惫如影随形。然而,工作间隙的短暂休息并非只是简单的放松,它更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补充方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十分钟“充电”法,看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恢复元气,让上班族重新焕发出活力。 一、十分钟“充电”法的重要性 长时间的…

    2025年4月9日
    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