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患者约占全球40%!警惕这一“喂”出来的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近年来,年轻人患胃癌的概率越来越高,在全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上升趋势。

01 “食”不知“胃”?胃癌与饮食不健康息息相关

据医生介绍,在自己接诊的胃癌患者中,最年轻的只有18岁。一名患者罹患低分化腺癌,是一种易复发、易转移的恶性肿瘤疾病。这类病人有一个特点,长期吃烧烤类食品、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胃癌发病率就会增加。

医生在诊疗中发现,这名年轻的胃癌患者,通常每周吃三顿烧烤。目前患者在微创手术中切除胃的三分之二,已经出院。

记者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多家医院采访时,很多医生表示,像这样的年轻胃癌患者,在临床中明显增多,有的甚至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

专家介绍,虽然我国胃癌高发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上,但近年来,屡有年轻人被确诊胃癌,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据了解,我国胃癌患者大约占全球40%。

02 胃癌的幕后总推手:幽门螺杆菌

胃癌的死亡率,位列所有癌症前三。专家称,胃癌确诊病例中,大部分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且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可以相互传播,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罹患胃癌的风险。

专家强调,80%的胃癌都跟幽门螺杆菌有关平时的一些常见病,比如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都跟细菌密切相关。我国现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有细菌感染,根除掉幽门螺杆菌,可以从源头上来预防胃癌的发生。从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长期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胃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6倍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约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一口”途径传播的,是一种典型的“病从口入”的可传染的细菌。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同桌吃饭,不采取分餐制,有可能相互传染。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根治,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专家指出,胃癌是“喂”出来的癌症,发病率和饮食密切相关。有一些地区比较喜欢吃腌菜、腌鱼,属于胃癌的高发地区。

03 “看”不见的胃癌,筛查才是王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出现胃部不适的患者,一旦被确诊是胃癌,几乎都是进展期。专家强调,胃癌早期无症状,筛查是关键。

胃癌比较难发现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时候没有症状。当有症状的时候多数它都是进展期。所以如果想早期发现胃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筛查。

专家建议,根据国家最新的胃癌早筛的指南要求,具备高危因素,比如说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胃镜一年一查。

据了解,早期胃癌五年治愈率超过九成。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总体偏低。在一些大城市,随着人们筛查意识提高,早期发现率有所提高。此外,专家还提醒大家,胃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切勿自行诊断或买药,应及时就诊,排除癌症可能,早诊早治。

04 除了幽门螺杆菌,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胃癌?

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中约 10% 与家族遗传相关,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那么后代得胃癌的风险就会高一些。

年龄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胃癌的风险越大,中老年人应尤其注意。

情绪

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人,容易发生胃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可能会间接促进胃癌的发生。

生活习惯

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喝酒等,都会增加胃癌风险。

05 预防胃癌,应该怎么做

建议大家从这个几个方面做起

1

幽门螺杆菌治疗

前面说了: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明确且胃癌独有的高危因素,也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

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预防胃癌,可以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降低 39%,并且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每年体检时,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结果呈阳性,建议遵医嘱进行根除治疗。

2

养成健康生活和饮食习惯

长期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尽量做到“四多三少”:

四多

■食物多样,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平衡。

■多吃新鲜肉类,尤其是鸡鸭鱼虾肉类,少吃加工肉制品。

■保持健康体重,多运动。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三少

■少吃食用腌制的食物

■少吃烧烤、熏制食品。

■戒烟、戒酒。

3

定期体检,发现不适及时治疗

癌症难治,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平时忽视了检查,等有症状常常已经有点晚了。

胃癌的发生一般要经历从慢性胃炎到肠上皮化生,再到异型增生和癌变的过程。所以,最好养成定期体检习惯,如果体检发现了胃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如果有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伴随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一定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别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综合来源:科普中国、人民网科普、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58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上午10:54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 根本没有“假胯宽”!女性胯部最宽的位置,就是大腿根儿

    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明明不胖,但你这‘假胯宽’让视线下移,显得腿又短又粗。每天跟我练就能消掉,还你一双长直腿!” 我们常常会在社交平台看到这样的话术,他们常常会说“真胯”在骨盆上部,如果这里最宽,会显得线条流畅、腿长;而大腿根位置最宽属于“假胯宽”,是需要纠正的缺陷。 但实际上,女性“胯”最宽的位置,本来就应该在大…

    2025年2月17日
    14800
  • 想瘦肚子?运动时间选对了,效果能翻倍!

    减肥路上,不少朋友都被小肚腩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尽各种办法,肚子上的赘肉却依旧顽固。其实呀,除了选对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也藏着大讲究!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什么时间运动减肚子最有效。 先给大家划个重点:早上7-9点运动,减脂减腰围的效果可能更胜一筹。特别是女性朋友,早上运动在减少全身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方面,效果相当惊艳。而男性朋友呢,早晚运动减脂效果差别不大,但晚…

    2025年2月21日
    17000
  • 全球首例!AI算法赋能医疗,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了

    脊髓损伤被称为“医学界的珠穆朗玛峰”,每一条受损的神经纤维背后,都牵动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当脊髓这个连接大脑与身体的“信息高速公路”遭遇事故或疾病时,截瘫患者不仅失去行动能力,更可能面临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压疮等多种并发症。传统治疗手段如物理康复、神经修复药物等,往往只能延缓病程进展,却难以实现功能重建。 然而,2025年初复旦大学加福民团队的一项突破性…

    2025年3月12日
    8200
  • 世界卫生日 | 20秒与2分钟:洗手与刷牙里的预防科学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天,我们来探讨两个每日打卡的好习惯:洗手和刷牙。这些好习惯看似平常,却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就从生活场景中看一下这些日常的小事。 前言:日常小事,亦是健康保障 世界卫生日提醒我们,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往往最有力度。如同平日,忙碌的早晨,孩子们起床后刷牙,大人在厨房准备早餐,爸爸下班回家先洗手——这些场景…

    2025年4月8日
    5700
  • 热搜!女子 KTV 唱歌离话筒太近,感染无法根治的病毒!预防这样做→

    近日,一位女子称曾因去KTV唱歌时,因嘴巴离话筒太近,导致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报道发出后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微博截图 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这可能是单纯的“上火”了,也有人疑惑,接触话筒真的会传染单纯疱疹病毒吗? 先说答案:话筒若残留感染者唾液,未消毒时接触,的确可能会传染单纯疱疹病毒,但风险较低,不用过分焦虑,但也不能大意。单纯疱疹并不是…

    2025年4月16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