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北京朝霞中有朵奇怪的云,你拍到了吗?

12月16日晨,北京的天空出现似火朝霞,将沉寂的夜空与即将苏醒的城市温柔地连接起来。

在朝霞中,有一朵“飞碟云”,你拍到了吗?

王建忠 摄

那么,朝霞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不相同呢?这种“飞碟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朝霞、晚霞是怎么形成的?

霞分为朝霞和晚霞,是当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而产生的,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越多,色彩越明显。

在没有云层遮挡的时候,太阳直射到地面。阳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占比分别5%、43%、52%。可见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波长由大到小。

太阳光进入大气之后,遇到云,云中有水滴、气溶胶等“大颗粒”,就会发生米散射,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绿、蓝、紫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大颗粒”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较强,就会在云中散射。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朝霞和晚霞的橙红色。

朝霞和晚霞并不是单一的橙红,由于云层当中水滴、雨滴的直径不同,霞光会呈现红色、橙色、橙红色、黄色、粉色等多种颜色。

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集合体,它们漂浮在空中形成一种我们肉眼可见的东西。

云的形状千变万化,这是因为构成云的水滴和冰晶会随着云中大气的流动而流动。而大气的流动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的,这也就造成了云的形状各不相同。

除了形状各异之外,云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又是为什么呢?接着一起来看…

为什么云的颜色也不相同?

其实这和太阳光的散射有关。

当云中云滴粒子的直径大于太阳光的波长时,会发生米散射,太阳光中的各种颜色会被均匀的散射,最终重叠为白色,我们看到的就是白云了。

但在阴天的时候,上层的云遮住了太阳,照到下层云的太阳光就比较弱,发生的米散射也会变弱,所以我们看到的云就会变暗。

当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光会在遇到悬浮微粒时发生瑞利散射,被散射到空中,在早上和晚上,由于太阳光是斜射的,在大气中的传播路径比较长,就会有更多的蓝光被散射掉。

当太阳光到达云彩时只剩下波长比较长的红光在云中发生散射,所以我们在日出和日落时看到的朝霞和晚霞往往是红色的。

“飞碟云”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平时说的“飞碟云”,也叫荚状云,根据出现高度的不同,可能是荚状高积云或者荚状层积云,它的形状有点像凸透镜或者杏仁,因为很像科幻作品中外星飞碟的样子而得名。

大多数飞碟云和周边的地形有关,一般是由于气流过山的过程中形成了山脉背风波,背风波向下游传播,形成的上升和下沉气流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飞碟云。也有部分飞碟云是由于锋面到来前的波动导致的。

大多数飞碟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大气条件比较稳定,预示着未来是晴好天气。但如果它是冷锋带来的,比如日本富士山附近的荚状云,则往往预示着暴风雨天气。

来源:北京发布、科普中国、蝌蚪五线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78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3:23
下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3:23

相关推荐

  • 细胞像“串联电路”!它是亚马逊水中的“电力怪兽”

    电鳗主要生活在热带及温带地区浑浊、环流的水域中,虽然有一双小眼睛,但几乎没有用过,因为它们生活在黑暗的水域,而且常常是在夜间追捕猎物,小眼睛根本看不到,已经退化了。但是自然赋予了它们放电能力,成年电鳗身长可2.5米,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释放的电压最高可达1000伏。它们能通过发射低压的电力点击来为自己探路,听起来有点像是蝙蝠发出声呐时的吱吱叫声。 电鳗…

    2025年1月9日
    3500
  • word怎么在方框中打√符号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插入符号:将光标定位到所需位置,选择“插入”→“符号”→“其他符号”,在“字体”中选择“windings2”,即可找到 √ 符号。其他方法包括使用输入法(如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xuanzhong”)、带圈输入法(选择增大圈号,输入“dui”)、自定义形状法(插入矩形或圆形,右键添加文本为“√”)和快捷键法(输入2611,按下键盘上的alt+…

    2024年12月4日
    9600
  • 警惕!AI开始破坏人类安全训练了……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超级智能的潜力与风险逐渐显现。AI 模型在数学推理、语言生成等复杂任务中展现出超人类水平的能力,但这也带来了安全性与价值观对齐的挑战。 今天,来自 Anthropic、Redwood Research 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发表了一项关于大语言模型(LLMs)对齐伪造(alignment faking)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

    2025年1月1日
    5400
  • 谨记“法拉第笼效应”,开车遇到这种情况,能保命!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近日,一则“小汽车在路上挂到电缆”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司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下车,而是继续驾驶。这一行为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不负责任,却有人说“还好挂到的是聪明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司机不怕刮断电缆后赔偿吗?遇到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图片来源:veer图库)…

    2024年12月22日
    6300
  • 把卫星一层层叠起来?“一箭百星”不是梦!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起,卫星的外形就开始了不断演化的进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球形、圆柱形到棱柱形、多面体形的演变。而近年来诞生的可堆叠平板卫星,都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那什么是可堆叠卫星平台,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设计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 堆叠排列的“星链”卫星 什么是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 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把卫星设计成平板式、敞开…

    2025年1月9日
    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