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性感的包子”是怎么锁住汤汁的?传统美食背后讲究真不少

很多传统美食都有独家风味和口感。你有没有好奇过:广西生榨米粉的清香和充满韧劲的口感、广东双皮奶的细腻香滑从何而来?靖江的蟹黄汤包,薄薄一张面皮如何锁住浓郁汤汁和蟹香?

很久以来,这些传统地方美食的奥秘往往被归于厨师的天分或秘而不宣的师徒传承,问就是“师傅教的”。

其实,在这些独特的美味与口感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奥秘。现在,《写给吃货的分子美食学》可以带你揭开这些美味的面纱,它用科学视角探索舌尖上的美食,通过分子美食学的视角拆解这些美味何来。

广西生榨米粉,特别在哪里

和其他著名美食地区相比,广西的烹饪相对简单。不过这里有一道独门绝活:生榨米粉。

生榨米粉制作。图片来源:新华社

生榨粉的特色在于“现榨现吃”。通常店里会有一大盆非常黏稠的米浆,店主把米浆盛到模具里,将米浆从模具底部的小孔中挤压出来就是均匀的粉条,将这些粉条直接挤到沸水中,几十秒到几分钟之后,粉条就漂浮起来,将煮熟的米粉捞出倒入现做的韭菜猪杂汤,高级饭店里无法体验的鲜香顿时弥漫开来。据说更“讲究”的店家,煮好粉后会捞出先用凉水降温,再加入热汤中供客人食用。

其实,中国各地有各具特色的米粉与面条,好吃的关键就是两点:粉(或面)的口感和汤的滋味。

说到口感,广西生榨粉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没有干燥步骤,淀粉始终处于吸水保湿的状态,煮起来从外到内的均匀性更好,可以保持更好的“黏弹性”。

至于凉水降温,背后也有道理。作为一种“淀粉胶”,米粉在加热熟化的过程中,淀粉分子的结构状态及不同淀粉分子之间的纠缠互动方式会持续变化。煮到理想状态时通过降温把它们“定住不动”,也有利于保持更好的口感。

你做的双皮奶

为什么总是不成功

双皮奶是广东著名的小吃。这道甜点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很多人却无法在家复制。

广式双皮奶。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问题出在哪里?或者,怎样才能做出一份完美的双皮奶呢?

首先,双皮奶的制作最好使用水牛奶。

双皮奶的“皮”,是脂肪颗粒上浮到表面后,包裹着脂肪颗粒的蛋白质互相交联而成。与大家通常喝的牛奶相比,水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更高,脂肪颗粒更大,因而更容易结皮。

而大家平常喝的牛奶一般经过了高压均质化处理,目的就是避免脂肪颗粒上浮分层,所以几乎无法形成奶皮。如果想用普通牛奶来制作,可以尝试用全脂牛奶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奶油。

其次,过度加热会让蛋白质完全变性,制作双皮奶效果并非最好,反而是**“蛋白质部分变性”时效果最佳。**换句话说,把奶加热到许多小气泡出现的“微沸”状态,就可以停止加热,然后将经过加热的水牛奶倒在碗中放置,过会儿就会出现一层“奶皮”。

还有关键的一点:双皮奶凝固的核心并不在奶,而是加入的鸡蛋清。加入的蛋清需要充分打开。因为鸡蛋清中有许多黏蛋白,如果没有充分“均质”,加入奶中容易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就不能形成质感均匀的“奶胶”了。

打好蛋清后,制作者还需要判断牛奶的温度,等温度降到合适,才能把均质后的蛋清倒进去,并继续搅拌。为了调味,还可以加入一些糖。这个步骤中,把控温度很重要。虽然热牛奶的高温有利于白砂糖溶解,但是鸡蛋在 57°C 以上就会凝固,如果牛奶温度比这高,倒入蛋清还来不及混合均匀,就会出现蛋花。

靖江蟹黄汤包:

“中国最性感的包子”是怎么锁住汤汁的

靖江的蟹黄汤包很大,皮又很薄,里面装满了汤。因为皮薄汤多,晃动笼屉,可以看到包子们随之翩跹舞动,被大家称为“中国最性感的包子”。比起包子,它更像“一碗海鲜汤”,只是装在了可以吃的面皮袋子里而已。

靖江蟹黄汤包。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靖江汤包里 ,其实体现着一个个食品工程原理。

先说包子皮。靖江汤包的皮很薄,一个直径 11 厘米的包子需要的面团只有一般饺子皮那么大,这就需要擀得很薄,才能装下近三两的汤。这不仅需要面团有很好的延展性,更需要很好的机械强度。包这种包子只能用高筋面粉,和面的时候还要加入碱和盐,再充分揉面。面粉中有面筋蛋白,这是一种疏水氨基酸含量很高的蛋白,不溶于水。在和面的时候吸足了水,在揉面的过程中伸展开来,来自不同分子的氨基酸凑在一起,“勾肩搭背”形成紧密的连接。所有的面筋分子互相牵扯纠缠,形成巨大的网络,把淀粉分子网罗其中,就形成了面团。

面团的机械强度,主要取决于这些面筋蛋白间的纠缠程度。高筋面粉中的面筋蛋白含量高,碱和盐的加入又促进了它们的伸展和交联,于是就得到了高强度的面团。如果把擀好的包子皮包成一个空包子,可以像气球一样吹起来,足见其延展性和机械强度之好。

包子中的汤自然不能直接灌入。聪明的先人发现了猪皮熬成的汤会在室温下凝固、在高温下熔化的特性,于是把猪皮熬化溶解,凝固成冻,包进包子皮中。换句话说,汤包的制作是把皮冻作为馅儿包好,等到包子蒸熟,皮冻化成了汤,就成了汤包。

猪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也是高度疏水的蛋白质,只有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才“勉为其难”地伸展开来,溶解到水中。但温度下降,它们却也无法回头,而是不同的分子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凝胶,就成了皮冻。

纯的皮冻是无色无味的,只能作为汤的载体,汤的风味由加入的材料决定。汤包风味如何,熬汤最关键。蟹黄汤包自然是要加入蟹黄,没有蟹黄的季节,也要加入蟹肉。早期的汤包,甚至还有加入猪肉的。除了蟹黄,也有用其他河鲜做成的“河鲜汤包”,甚至还有蔬菜汤包。

一个汤包上的褶子,应该在 28~35 道。这些褶子并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担负着“减震”功能。

包子大,皮薄,里面还是液体,受到外力的冲击震荡时就很容易破裂。而这些褶子,就像弹簧一样,可以吸收消解外力的冲击,从而保证包子的完好。当然,褶子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褶子的头部要汇在一起收口,褶子太多就会使收口的部位比较厚而不容易蒸熟。

作者

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舌尖上的中国2》科学顾问,《风味人间(1-5)》首席科学顾问

策划制作

来源丨图书《写给吃货的分子美食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丨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策划丨杨杨

责编丨杨杨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96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0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 洁牙会让牙齿越来越松动?牙齿越白越健康?真相是……

    洁牙会让牙齿越来越松动?补牙会让牙洞越补越大?牙齿越白,表示越好越健康?刷牙时不用刷舌头,刷舌头不好?…… 这些关于口腔健康的流言你听过吗?到底是真是假?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我们整理了 10 个常见的口腔健康误区,来看看你信了几个?

    2025年3月21日
    9800
  • 孩子宅家躺平,不愿意出门?家长别慌,专家来给您支招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但许多家长却有这样的烦恼:“我家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看漫画,怎么劝都不愿意出门……”。 孩子越长大,越爱天天宅在家里,家长很着急,担心孩子长期下去会社会功能受损,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出门,有的邀请老师家访,可这么做不仅没让孩子走出家门,还让孩子更反感了,孩子甚至会和家长产生矛盾冲突,把自己关在…

    2025年4月1日
    6900
  • 长期用他汀,有2个不良反应需要注意,如何预防?

    对于他汀类药物,很多人存在着误解。服用他汀有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是也有药效的获益。在面临疾病的威胁时,我们要综合衡量,而不能“盲人摸象”般地片面放大风险,而忽略获益。 一、基础用药的地位没有动摇 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溃,诱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多个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

    2025年4月23日
    3300
  • 2025年3月“科学”流言榜:每天敷面膜更护肤吗?

    每天坚持敷面膜可以保湿护肤。 1 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 2 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 3 男婴长期用纸尿裤会导致成年后不育 4 买菜可以用蓝光笔检测农残 5 每天敷面膜更护肤 6 大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 7 打胰岛素比口服药降糖效果好 8 羽绒服干洗更好 9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10 戴蒸汽眼罩睡觉能护眼 1.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 流言: 大量使…

    2025年4月7日
    5300
  • 防失聪“三字经”?耳机党必看!

    朋友们,当你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是否想过这是在给耳朵开“沉浸式电击派对”?在信息时代,耳机的不当使用已悄然跃居为影响年轻人听力健康的头号元凶。 一、你的耳朵正在“融化” 耳蜗里的毛细胞就像钢琴的琴键,每个琴键对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当你在喧嚣的地铁里用最大音量刷短视频时,相当于拿起保龄球往钢琴琴键上猛砸。如果每天暴露在89分贝的环境下1小时,耳蜗毛细胞…

    2025年4月2日
    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