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砂糖橘不能再吃了”?真相……

流言:“‘最新研究发现:砂糖橘不能吃了’”

今天微博一条关于“砂糖橘真的不能再吃了”的消息“炸”了,消息称,《自然》上有研究表明:果糖会促进肿瘤生长,而砂糖橘中含有大量果糖;并且现在种植的砂糖橘是打了脱酸剂增甜,这种物质是含有重金属的致毒性物质。这条消息发出后广泛传播,并引起了不少人对沙糖橘的恐慌。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首先,消息中提到的论文确实存在,但是它完全歪曲了论文的原意。

其次,当前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正确使用营养剂增甜是无任何副作用的,大家不用对农业种植过程中正规的做法担惊受怕。

年关将至,又到了吃砂糖橘的季节。

砂糖橘因为甜如砂糖而得名,它味鲜无渣、口感细腻,因为太好吃了,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然而,今天微博一条“砂糖橘真的不能再吃了”的消息却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

该消息说,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一项研究发现膳食果糖会在肝脏里代谢转化成肿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会促进肿瘤的生长,水果里的果糖在滋养癌细胞。

并说,现在种植的砂糖橘是打了一种农药叫脱酸剂,可以抑制柠檬酸的合成,还有催熟的作用,脱酸剂含有大量重金属,含有铅,砷等具有毒性的重金属。

网络平台截图

这个研究是怎么回事?真的不能吃砂糖橘了吗?

论文是怎么回事?

消息中提到的论文确实存在,但是它完全歪曲了论文的原意,并且夸大了砂糖橘的危害。

首先,这篇研究[1]是一个动物实验。这个研究是用已经得了癌症的小鼠来做的,小鼠喂的是高果糖浆,结果发现,这些小鼠的肿瘤长得更快了。论文结论是肿瘤细胞不能直接利用果糖,因为肿瘤细胞没有表达KHK-C (果糖代谢的关键酶),但是肝脏代谢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血磷脂酰胆碱LPC),这些产物能够被肿瘤细胞吸收利用,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所以,果糖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最重要的是,这个研究中根本没有提到砂糖橘或者其他水果,砂糖橘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歪曲演绎。它是这样演绎的——“因为高果糖浆中有大量果糖,砂糖橘也含有果糖,因此砂糖橘致癌,不能吃”。

不过,如果按照这个演绎方式,那么几乎所有甜的水果都因为“含有果糖”而不能吃了,因为果糖是很多水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糖分,就没有水果可以吃了。

其实,这个研究是一个基础医学研究,证据等级是比较弱的。类似的基础医学研究特别多,有动物实验,还有体外细胞实验等,如果大家经常看科学新闻就会看到每年都会有很多类似的研究发表,但是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远的路。

对于我们来说,平时饮食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安排每日三餐就可以,并不用太担心。

脱酸剂是怎么回事?

关于“脱酸剂”,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现“甜蜜素”“脱酸剂”“去酸增甜剂”等都是没有登记的三无产品[2],一些产品可能有砷酸盐。

砷酸盐残留容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在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是禁止使用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特别是当前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严格,一旦被查处,果农和果商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多果农也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害处,一般不会同意使用。

但是,正确使用营养剂增甜是无任何副作用的,大家也不用对农业种植过程中正规的做法担惊受怕。

目前,很多肥料厂家都在推广含有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用来促使柑橘等增加甜度,这样的营养液都是正规登记的,可以正常使用,对于树体无害,也不会造成任何农残超标等,农户完全可以选择类似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之类来提高果实甜度,这些都属于营养肥料,无毒副作用。使用高磷高钾等叶面肥作用机理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加速营养物质制造和转化,积累有机物等。

总的来说,我们买的正规砂糖橘是可以放心吃的。

照“谣”镜

这种所谓“新研究”谣言是典型的对科研论文片面、夸大演绎解读式谣言,这类谣言通常披着“最新研究”的外衣,给出一些看似权威、专业又夸大的结论。

这些新研究通常样本数据很小,大多仅限于动物试验,许多研究并没有达成定论,但一些解读者却常常忽视这些关键因素,夸大那些缺乏定论的结论,甚至会无中生有进行联想,推理得出一些所谓的结果,并进行广泛再传播,导致谣言滋生,引发公众恐慌。

对于许多网友来说,大多数人不会查阅原始文献,而且许多内容过于专业,令人难以理解。不少人看到广为流传的消息时,很容易被带偏误信。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建议大家多咨询权威人士的专业判断。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审核|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14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5日 下午8:34
下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急性胰腺炎防治

    急性胰腺炎 张晓娟 丁显飞 孙同文 33岁余某聚会饱餐饮酒后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心慌、胸闷症状,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至医院检查为急性胰腺炎,治疗2天症状持续加重,因氧合差、尿少转至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机械通气、CRRT、ECMO支持、穿刺引流等努力治疗31天后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

    2024年12月17日
    7300
  • 警惕!胳膊疼可能是心梗前兆

    蒋女士,69岁,在就诊前5天开始出现发作性的心前区隐痛,左边后背部也跟着不舒服,每次疼个10到20分钟。发作的时候,左胳膊都没力气,还老是反酸、烧心。蒋女士一开始没当回事,自己在家吃了硝酸甘油片后症状缓解了。可没想到,就诊当天凌晨病情一下子加重了,这才赶紧去了医院。 到医院一查,结果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心电图显示有问题,肌钙蛋白和proBNP的数值也都不正常。…

    2025年1月9日
    3200
  • 我的膀胱怎么“抽筋了”? ——插入尿管后膀胱痉挛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因医疗需要,我们可能需要借助尿管来辅助排尿。然而,部分患者会在尿管置入后遭遇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膀胱痉挛。下面带您深入了解膀胱痉挛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 一、膀胱痉挛:膀胱的异常收缩 膀胱痉挛,医学上是指膀胱平滑肌或膀胱括约肌痉挛性收缩,这种收缩通常是无炎症变化的。当膀胱平滑肌异常收缩时,会导致膀胱内压力骤…

    2024年12月20日
    5900
  • 照顾卧床患者时,需要注意什么?

    作者:潘鹏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张 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当前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医疗手段的干预,不少患者可达到完全恢复,也有不少患者遗留严重后遗症,或者疾病恢复较慢,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须在床上进行。在照顾这类患者的时候,由于其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

    2024年12月31日
    2900
  • 秋冬季节如何有效预防孩子感冒

    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空气变得干燥而寒冷,孩子们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往往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感冒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学习、生活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孩子有效预防感冒。 图片来源摄图网 加强保暖,合理穿衣。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不要让孩子穿得过厚或过薄…

    2024年12月16日
    7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