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要“贴贴”?多半是得了皮肤饥渴症

总是想要跟别人“贴贴”,究竟是咋回事?

有些时候

你是不是突然有种冲动

想要“抱抱”

想要“贴贴“

这说明啥?

说明你是真的“渴了”

这可能是“拥抱饥渴症”

医学上,“拥抱饥渴症”又称“皮肤饥渴症”,虽然它名字里带了一个“症”,但它并非是一种病,而是人类对身体接触和拥抱的渴望,在长时间缺乏接触后,产生的负面心理、生理反应。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举个简单的例子,疫情期间,在长时间缺乏拥抱和皮肤接触的情况下,是不是觉得人都憋坏了?是不是很想参与社交、与人接触?

我们的身心健康、情感传达、社会交往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现代生活中,亲密接触减少,对触觉刺激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容易导致情绪失调,增加心理应激反应,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从心理学理论来说,幼儿期缺乏母亲拥抱和身体触摸的情况下,个体可能难以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从而在成年后可能容易出现拥抱饥渴症,即渴望通过身体接触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简单来说就是——小时候抱少了,长大后没安全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拥抱饥渴症并不仅仅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生理因素也有不小的影响。

从神经生理机制上来说,触觉刺激和亲密行为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相关的关键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其中包括5-羟色胺、内啡肽、多巴胺和催产素等。

这些神经递质与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关,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和压力。

要不怎么说难过的时候要拥抱来安慰呢?因为“贴贴”是真的能让你好受很多,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层面上。

心理方面

拥抱饥渴症常常与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密切联系,如焦虑、抑郁,尤其是在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

在家庭亲密关系中,长期缺乏身体接触可能会对双方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生理方面

1.缺乏亲密接触可能导致与压力有关的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缺乏身体接触,坑通过催产素和皮质醇的影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有一些拥抱饥渴的症状,但都不算太严重,可以试试这些自己就能做的办法:

▲宠物疗法:宠物的陪伴和抚摸可以提供替代性的亲密体验,缓解拥抱饥渴。

图片来源:摄图网

▲按摩疗法:按摩可刺激身体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一定程度上替代对人类亲密接触的需求。

▲正念冥想:可通过深度的宁静状态来帮助个体放松身心,减少对外界刺激的依赖。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或想象,将注意力从对亲密接触的渴望中转移出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我抚慰:将右手放在左胸前,右手放在右胸前,双手靠近而低于锁骨并呈现出交叉的状态,然后试着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左右轻拍。这叫做“蝴蝶拥抱法”,可以活跃迷走神经,产生与爱人拥抱时类似的感受。

但要是觉得自己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一定一定要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采取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治疗这些手段,才能尽早缓解和克服症状,回归正常的生活。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抱和被触摸,所以,不要抑制你的“贴贴”,多给你爱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孙学良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杜明瑜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魏美佳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李冬娜

本文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 Coan JA, Schaefer HS, Davidson RJ. Lending a hand:

social regulation of the neural response to threat.

Psychol Sci. 2006 Dec;17(12):1032-9.

2. Farrar JT, Locke KT Jr, Clemens JQ, Griffith JW, Harte SE,

Kirkali Z, Kreder KJ, Krieger JN, Lai HH, Moldwin RM,

Mullins C, Naliboff BD, Pontari MA, Rodríguez LV,

Schaeffer AJ, Schrepf A, Stephens-Shields A, Sutcliffe S,

Taple BJ, Williams DA, Landis JR. Widespread pain

phenotypes impact treatment efficacy results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for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hronic Pelvic Pain network study. Pain. 2024

Nov 5.

3. Field, Tiffany Martini. “Touch for Socioemotion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A Review.” Developmental

Review 30 (2010): 367-383.

4. Domingue, R., & Mollen, D. (2009).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communication in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6(5), 678–696.

5. Putnam, R.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Touchstone

Books/Simon & Schuster.

6. Uchino BN.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 review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potentially underlying links to

disease outcomes. J Behav Med. 2006 Aug;29(4):377-87.

7. Marcus DA. The science behind animal-assisted therapy.

Curr Pain Headache Rep. 2013 Apr;17(4):322.

8. Field T. Massage therapy research review.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 2014 Nov;20(4):224-9.

9. 杨雪, 朱旭. (2022). 情感触摸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用. 心理科

学进展 , 30(12), 2789-2798.

10. Lazzaroni E, Invernizzi R, Fogliato E, Pagani M,

Maslovaric G.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Emergency and

Remote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Group Therapy With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Overcoming Lockdown With the Butterfly

Hug. Front Psychol. 2021 Aug 25;12:701381.

内容制作

编辑:张富耀

制图:东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29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粮”方=“蜜”方?粮食增产为何找蜜蜂“帮忙”?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蜂》描述了勤劳的蜜蜂。 从古至今,在自然界的奇妙舞台上,蜜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花间舞者,更是植物繁衍的关键使者。 人类和蜜蜂是什么关系 蜜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1亿多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它的存在了,比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都早。 欧洲壁画上有这样一…

    2024年12月16日
    5000
  • 如何在Word中画线

    在日常办公中,许多人常常需要在Word文档中添加线条,以便于分隔内容或突出重点。但是,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本文将为您提供几种简单的方法,帮助您轻松在Word中画线。 方法一:使用下划线功能 打开Word文档并将光标放置在您希望画线的位置。 在键盘上按下“Shift”键,同时按下“-”键多次,直到您满意为止。 您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来改变线条的长度和样式…

    2024年12月4日
    8400
  • “新研究:牛奶致癌还导致心脏病”?别信!

    流言:“常喝牛奶会增加中国人癌症风险,还可能增加女性心脏病风险” 最近有个说法传播的非常广,“国外有最新的研究发现喝牛奶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内容分别引用2024年一项瑞典的研究——“与每天喝 0.5 杯( 100 毫升)相比,每天喝 2 杯( 400 毫升)牛奶,患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 5% ,每天喝 3 杯(600毫升)风险增加 12% ,每天喝 4…

    2024年12月15日
    5700
  • 荸荠、蕺菜、藠头,见过吃过也听过,就是不会读……

    植物的中文名称,犹如精炼的密码,蕴含其原产地、形态特征等丰富信息,省去冗长的生物学术语描述。然而,鉴于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植物名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经历诸多演变。 为此,蝌蚪五线谱特别邀请深圳市作家协会的魏德勇先生,针对那些常见却易于误读或错读的植物名称,从它们的命名由来、生物特性、历史演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轻松地…

    2024年12月25日
    4300
  • 粗细不及头发十分之一,但它们的缺陷科学家“一照便知”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熟知他通过千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耐用的灯丝,为近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第一束“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实验中使用绵竹纤维烧成的碳丝,在无意中揭开了近代新材料——碳纤维的篇章。 爱迪生与灯泡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

    2024年12月17日
    5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