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位置长了息肉,一定要当心!尤其这种几乎100%会癌变

体检报告上,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几个词之一,可能就是“息肉”。

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光是看到名字,就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玩意儿严重吗?”“需要切掉吗?”“会不会变成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各种息肉,还有那些一定要小心的息肉,尤其有一种肠息肉,几乎100%会癌变。

息肉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息肉就是长在黏膜表面的小疙瘩,就像皮肤上的小痣一样,但它长在身体的内部,比如胃、肠道、胆囊、子宫、鼻腔等部位。

从医学上看,息肉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组织异常增生的结果。它可能是炎症引起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立即处理。不过由于息肉是向外生长的,因此有可能堵塞管腔造成症状,并且部分息肉存在变为恶性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息肉可以继续观察,哪些息肉需要及时处理。

不同部位的息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这里我们就分别讲一讲不同部位息肉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肠道息肉

小肠息肉相对罕见,息肉主要发生在大肠(结直肠),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巴黎分类,从形态上将大肠息肉分为了6类,对应了不同的恶性风险:

· 0-Ip(有蒂型):恶性风险较低。

· 0-Is(广基型):恶性风险较高。

· 0-IIa(浅隆起型):恶性风险较低。

· 0-IIb(平坦型):恶性风险较低。

· 0-IIc(浅凹陷型):恶性风险较高,6~10mm的病变风险超过40%,大于20mm的病变风险约为90%。

· 0-III(溃疡性或凹陷性型):几乎所有此类病变都包含高级别癌症。

来自参考文献[3]:M=粘膜层;SM=粘膜下层

如果同时发现有多于100颗息肉,这种情况被称为息肉病,此时要注意几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以进行遗传性诊断来排查: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由5q号染色体上的APC基因突变引起,100%会发展为结肠癌,未经治疗的患者多在35~40岁发展为癌症。

· MUTYH相关息肉病(MAP):由MUTYH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未经治疗的患者到70岁时患结直肠癌的累积风险估计为80%。

· Peutz-Jeghers综合征:由19p染色体上STK11基因突变所致,全消化道,包括小肠也会出现息肉,会明显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风险。

· 家族性幼年性息肉病:由SMAD4、BMPR1A等基因突变引起,即在消化道发现多个幼年性息肉,极大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

如果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建议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中低风险人群推荐在50至75岁之间接受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人群建议从40岁或比家族最年轻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胃息肉

我们通常是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有胃息肉,通过评估息肉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可以将息肉分为三大类:

良性息肉

良性息肉是指那些不太可能发展为癌症的息肉。比如,胃底腺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与长期使用胃药(如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停药后大多可以消退;还包括炎性纤维息肉和异位胰腺。它们通常不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只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

中性息肉

中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增生性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者慢性胃炎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可以自动消除;还包括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1型和2型)。应切除>5mm的增生性息肉、所有腺瘤和>1cm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型和2型),并根据消化科、胃肠外科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

恶性息肉

最后,恶性息肉的癌变风险非常高,需要紧急处理。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类型3 通常为单个大息肉,转移的风险很高,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症仅局限在胃的内壁,虽然转移的风险较低,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更严重的胃癌,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胃息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鼻息肉

鼻息肉通常认为是由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T细胞2型免疫反应(嗜酸性炎症)为主的慢性炎症导致的,但是现在研究发现,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韩国等地,鼻息肉往往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型炎症。

这是两类不同的鼻息肉,前者恶变的风险低,主要造成鼻塞、嗅觉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以及要积极控制本身存在的慢性病;后者存在较低的恶变风险,特别是年龄>50岁、伴有吸烟史、属于中性粒细胞型慢性炎症的鼻息肉患者,应该到耳鼻喉科、五官科采取早期筛查、加强炎症管理和戒烟等措施。

声带息肉

现在声带息肉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不具备恶变倾向,主要是因为说话音调不正确、说话太多、大喊大叫或尖叫等损伤声带造成的,可能会造成声音嘶哑、嗓音疲劳。罕见情况下,较大的息肉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等症状,因此如果发现声带息肉,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语音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虽然声带息肉本身不会恶变,但是它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胃食管反流、慢性声带损伤,可能会同时引起其他具有恶变风险的病理改变,因此定期随访仍然是必要的,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变,如声带白斑或不典型增生。

子宫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约有25%的女性会患此病,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极少数有恶变风险。

对于无症状、无恶变高危因素、息肉直径<1cm的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3~6个月后超声复检1次,若病情稳定,则可每年随诊1次,部分息肉可能在随访过程中自然消退;如果是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了月经改变、不孕、流产以及恶性病变不排除等情况,则建议及时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也没有症状,因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每年复查超声观察变化即可。不过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该到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诊:

(1)考虑恶变:息肉直径大于1cm,单发,宽基底,富血供,进行性增大,肿瘤标志物升高等情况;

(2)有明显症状:右上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3)合并其他胆囊疾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其他需要胆囊切除的疾病。

息肉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癌变,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只有少数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展为癌症。发现息肉后不用惊慌,关键是判断风险,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高风险息肉,要尽早切除;而低风险息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观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参考文献

[1]https://www.cancer.org.au/polyps

[2]AwadieH,KleinA,TateD,etal.Theprevalenceofsmall-bowelpolypsonvideocapsuleendoscopyinpatientswithsporadicduodenalorampullaryadenomas.GastrointestEndosc.2021;93(3):630-636.

[3]JohnsonGGRJ,HelewaR,MoffattDC,etal.Colorectalpolypclassificationandmanagementofcomplexpolypsforsurgeonendoscopists.CanJSurg.2023;66(5):E491-E498.

[4]ShussmanN,WexnerSD.Colorectalpolypsandpolyposissyndromes.GastroenterolRep(Oxf).2014;2(1):1-15.

[5]这种能查出癌症的体检项目,40岁以上的人都要做!不然发现就是中晚期.https://mp.weixin.qq.com/s/OqeJPbNhgciBG4wh5InPzA

[6]CostaD,RamaiD,TringaliA.Novelclassificationofgastricpolyps:Thegood,thebadandtheugly.WorldJGastroenterol.2024;30(31):3640-3653.

[7]EloyP,MusatGC.WhatWeKnowaboutNasalPolyposis:TheClinician’sPointofView.Sinusitis.2024;8(2):37-50.

[8]EschenbacherWH,BorishL.Nasalpolyposisandfutureriskofsinonasalmalignancy.JAllergyClinImmunol.2019;144(4):933-934.

[9]KimHJ,AhnHS,KangT,etal.Nasalpolypsandfutureriskofheadandneckcancer: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JAllergyClinImmunol.2019;144(4):1004-1010.e4.

[10]VasconcelosD,GomesAOC,AraújoCMT.VocalFoldPolyps:LiteratureReview.IntArchOtorhinolaryngol.2019;23(1):116-124.

[11]BerceanuC,CerneaN,CăpitănescuRG,etal.Endometrialpolyps.RomJMorpholEmbryol.2022;63(2):323-334.

[12]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 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8):809-813.

[13]LiuH,LuY,ShenK,etal.Advancesinthemanagementofgallbladderpolyps:establishmentofpredictivemodelsandtheriseofgallbladder-preservingpolypectomyprocedures.BMCGastroenterol.2024;24(1):7.

策划制作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33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炒菜时不起眼的习惯,导致全家人骨质疏松

    炒菜时不起眼的习惯,导致全家人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盐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盐分却可能对健康造成诸多危害,尤其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一、为什么高盐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容易引发骨折。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高盐饮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高盐饮食是如何导致骨质疏松的呢? 钙流…

    2025年2月24日
    9300
  • 想用骨头汤补钙,一天至少得喝100碗

    “伤筋动骨100天,喝碗骨头汤补补钙”,但是骨头汤真的能补钙吗?研究显示,以每碗骨头汤200ml计算,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为4mg-10mg。为了达到成人一天所需的800mg钙,需要喝的骨头汤数量最少为100碗。 一项关于骨头汤的研究表明:160克骨头汤中,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的糖类只有0.5%,其余99.5%都是水。虽然骨头中有着大量的“钙”,但这些“钙”…

    2025年2月24日
    6100
  • 最新研究:有望把致癌病毒“粉碎”在摇篮里,免疫系统“导航升级”

    人体大约包含500个淋巴结,循环淋巴细胞不断通过这些免疫枢纽,以检查通过淋巴液到达的抗原。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繁忙的城市。淋巴细胞就像城市中的快递员,它们的工作是运送重要的免疫信息,帮助我们的身体对抗病毒和细菌;淋巴结就像是快递中心,淋巴细胞需要在这里交接信息,共同对抗入侵者。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文最新研究的进步意义,我们需要先了解淋巴细胞的分类和…

    2024年12月28日
    12400
  • 冰箱里冷冻的食物能存好几年?冰箱使用常见误区要注意→

    这次315消费者权益日,很多网民纷纷在短视频平台以“315应该曝光我奶奶(妈妈)”等标题,晒出老年人在冰箱里存放若干年前的食物,并表示还能吃,部分大V还将这一现象拍成了段子,在网上引起热传。那么“冰箱里存食物存好几年”得的做法合适吗? 先说结论,这些段子,当做开玩笑乐一乐就可以了,生活中,咱们还是要妥善使用冰箱,别吃过期食物。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家里的长辈,并定…

    2025年3月26日
    500
  • 别让小结石酿成大危机!警惕泌尿系结石的隐匿危害

    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些小疾病往往不够重视,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有时候,小病拖久了却会引发大问题。就像患者程女士,她之前就发现有肾结石,但没当回事。结果在近日,突然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赶紧到医院急诊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肌酐值高达1693.2umol/L ,腹部CT显示双肾多发小结石,膀胱过度充盈,右肾、输尿管扩张积水,情况十…

    2025年3月14日
    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