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读错的植物 | 会读荨麻疹,居然不会读“荨麻”?

植物的中文名称,犹如精炼的密码,蕴含其原产地、形态特征等丰富信息,省去冗长的生物学术语描述。然而,鉴于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植物名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经历诸多演变。

为此,蝌蚪五线谱特别邀请深圳市作家协会的魏德勇先生,针对那些常见却易于误读或错读的植物名称,从它们的命名由来、生物特性、历史演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作为常见且多发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并出现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尽管在采取药物治疗后,这些风团通常能在数小时至一天内逐渐消退,但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的特性往往令患者苦恼不已。

荨麻疹这一名称的由来,形象地描绘了患者皮肤所经受的痛苦,仿佛遭受荨麻这种植物蜇刺般难以忍受。

荨麻 图源:张贵坝园林官网

在荨麻疹一词中,“荨”字的发音为xún,而在指代植物荨麻时“荨”字的发音则截然不同。

这种在同一汉字于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读音的现象,在植物命名中极为少见。探究其根源,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

读音演变 终未统一

“荨”字最初指的是一种可用于中药的草,其发音为tán。

据《尔雅》(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记载,荨是一种生长在山间的野草,其叶片形似韭菜,也被称为知母。到了东汉时期,《说文解字》(约成书于公元100年)中将“荨”定义为“䒞藩”,并将其视作知母的学名,沿用近千年。

知母,宋朝以前称为“荨”,音tán

图源:每日一药网

北宋时期,医药学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此时“荨麻”一词开始在医药学著作中频繁出现,“荨”字也不再单独使用。

《益部方物略记》(公元1057年成书,作者宋祁)中将荨麻称为蝎子草,意指其如同蝎子一般具有蜇人的特性;《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成书,作者苏颂)则记载,荨麻全草皆可入药,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的功效;《政和证类本草》(公元1081年成书,作者唐慎微)进一步描述了荨麻的生长地,称其生长在江宁府的山野之中,当地村民用其来治疗蛇毒。

与此同时,“荨麻”中的“荨”字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原本的tán音逐渐被废弃,而新增了两个读音,分别是xún和qián。当读作qián时,其意为本字“䕭”;而读作xún时,则被视为“䕭”的后起字,即音义相同的异体字。这两种读法在当时都颇为流行。

尽管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荨麻》中明确指出,“荨”字本应作“䕭”,读音为xún,但这一说法并未广泛流传,后世的训诂学家依然坚持认为“荨”字存在两个读音。

异读规范 以讹传讹

“荨”字读音的真正混淆,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话异读修订工作。

在解放初期,由于当时识字率普遍较低,人们普遍习惯于将荨麻、荨麻疹中的“荨”字都读作xún。当时的《新华字典》收录“荨”字,但并未收录其本字“䕭”,因此“荨”的读音自然就被定为xún。

然而,到了1963年,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在拟订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中,对“荨”字的读音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原来的xún音,改读为qián。

这一修订甚至影响到了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它们都将“荨”字的读音改为了qián。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训诂学专家认为汉字的读音应当回归其本字原音。

1963年出版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尽管如此,由于医生和患者经常使用“荨麻疹”一词,他们仍然习惯于将“荨”读作xún。相比之下,由于一般市民很少接触到“荨麻”这个词,因此这次修订对大众的影响并不大。

出于文字使用原则的考量,尽管存在以讹传讹的嫌疑,1985年国家制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还是对“荨”字的读音进行再次调整。

该修订稿将“荨”字定为多音字,并明确注明:“荨麻”中的“荨”读作qián,“荨麻疹”中的“荨”读作xún。这一规定既尊重历史习惯,又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荨”字读音的混淆问题。

蜇人野草 药食两用

读音争议绵延千年的荨麻,它究竟有何等不凡的来头?

事实上,荨麻在野草界中可谓“声名狼藉”。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它是蔷薇目荨麻科荨麻属草本植物,主要在农村的荒地、路边以及山野间繁衍生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尤为广泛,而后逐渐扩散至全国。

荨麻的茎与叶上布满大多数高等植物所不具备的刺毛。这些刺毛是植物表皮化的腺毛,能够分泌出诸如蚁酸、丁酸等刺激性极强的酸性物质,专业上称之为荨麻酸。一旦人体接触到这些刺毛,便会感到刺痛或起疹,仿佛患上了荨麻疹一般。

然而,与真正的荨麻疹不同,荨麻所引起的刺痛或起疹通常在几分钟内便会消退,若用清水清洗,则痛痒感会消退得更快。

荨麻上的刺毛荨麻

图源:Urtica pilulifera

鲜为人知的是,尽管荨麻名声不佳,但它却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在药用方面,荨麻的全株均可入药,对于初发的荨麻疹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荨麻,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简而言之,就是在荨麻疹初期,将荨麻的鲜叶捣烂取汁后涂擦患处,一夜之间便能痊愈。

食用方面,荨麻同样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野菜,甚至有人将其誉为“地球上最有营养的植物”。其叶片中富含钙、铁、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既可以用来泡茶,也可以直接食用。

当然,在食用之前,必须要经过高温加工处理,以去除那些令人不悦的刺毛和荨麻酸,剩下的便是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了。

参考资料:

1.《“荨麻”和“荨麻疹”的“荨”为什么读不同的音?》,《咬文嚼字》2006年第10期

2.《“荨”字音义考》,作者陈会兵,《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荨麻属植物可利用价值综述》,作者李成生,《河北林业科技》2013年第3期

作者:魏德勇

广东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董小娴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48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四季豆"不配"上桌?医生教你"无毒干饭"秘籍

    近日,四川泸州发布《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新规定引发热议。 “吃了一辈子的四季豆,酒席为何不能用了?”不少网友质疑。与此同时,“农村聚餐不得使用四季豆”冲上热搜。 四季豆也会引发中毒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为大家科普其中道理,并指导如何安全食用四…

    2025年3月3日
    7000
  •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常见药服用时间大全来了!别马虎,快收藏!

    我们经常在药品的说明书上,看到“餐前服用”“餐后服用”等提示。“餐前服用”,多久算“餐前”?为什么非得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发生什么?那对应的,餐后服用呢? 饭前服用的药物 空腹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饭前吃的药物,如果饭后吃了,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药效。这类药物一般有: 01 降糖…

    2025年3月18日
    2000
  • 身体挺健康,怎么得了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 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在结核病肆虐的年代,由于不了解病因,人们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无从下手。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报道,结核病的罪魁祸首是结核菌。其…

    2025年3月24日
    1600
  • 37年后,虎鲸又流行把死鲑鱼当帽子丨自然小喇叭

    欢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栏目的第71期,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们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闻和研究: 1)近千只被走私的动物,终于回家了 2)37年后,虎鲸又戴上了鲑鱼帽子 3)螃蟹的大脑,也会感受疼痛 4)肉食动物狼,竟然爱吃花蜜 5)猫猫视频,可以判断它们痛不痛 6)虎鲸密切合作,捕猎世界上最大的鱼 狐猴和陆龟回家 近千只被走私的狐猴和陆龟,终于能重返家园了。 …

    2024年12月14日
    18500
  • 碳,如何“撬动”奇妙世界?

    碳,这个看似平凡的元素,却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之一。从铅笔芯中的石墨到璀璨夺目的金刚石,从单层石墨烯到微小的碳纳米管,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多变的结构,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科学的奇妙世界,探索不同碳材料的差异,了解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六位,化学符号为C,相比于其他的元素,它…

    2025年3月13日
    4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