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护!大风、扬沙即将到来,将影响这些地区→

本周,两股冷空气将无缝衔接影响我国,降温、雨雪、大风、沙尘齐登场。

中央气象台3月11日06时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

预计,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有强沙尘暴。

中央气象台3月11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预计,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北部、西藏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5~6级风,其中,内蒙古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7~8级风,局地阵风可达10级及以上;渤海、渤海海峡将有7级、阵风8级的大风。

3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新疆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西部和南部、华北东北部、西藏中西部等地有5~6级风,其中,新疆东部山口地区、内蒙古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7~8级风,局地阵风可达9级及以上;东海西部部分海域将有7级、阵风8级的大风。

为什么沙尘总是和春天一起“到货”?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

沙尘天气的形成需满足3个主要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我国沙尘暴主要的境内源地集中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西部等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对于减少沙源区释尘量、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发挥了一定作用。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尘源地。此时期,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易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如何防护?还能出门吗?

发生沙尘天气时,沙尘中含有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会到处传播,可引发咳嗽、咳痰、支气管炎、肺炎、眼部异物感、流泪以及过敏等健康危害。因此建议公众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出门的话,一定做好防护。

综合来源:新华网、中央气象台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4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用什么锅和容器,才能烤出好吃的红薯?

    想象一下,当我们下班走出地铁口,冬日的寒风扑面而来,而在这样的冷风中,因为夹杂着一股烤红薯的香气,冷空气仿佛也变得香甜起来。热乎乎的烤红薯捧在手里,瞬间就能驱散手上的寒意,咬开后,软糯香甜的味道充斥在口腔,每一口都是对这个季节的热爱与享受。 图源:摄图网 然而,动辄十几块、二十几块的“红薯刺客”总会劝退我们购买的欲望。那我们在家要怎么做,才能烤出又香又甜的红…

    2024年12月15日
    21500
  • 没有阳光也能种菜?科学家想出新方法|环境小喇叭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30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极端高温加速人体衰老 2)为了巧克力,人们让巨型甲虫濒临灭绝 3)没有阳光也能种菜?科学家想出新方法 4)用纸做的电池?降解了还能养花 极端高温加速人体衰老 最近,发表在《科学·前沿》(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极端高温环境,…

    2025年3月13日
    15800
  •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输液≠必选项

    阅读时间5分钟,全文约850字 手足口病(HFMD)作为儿童高发传染病,每年引发大量家长焦虑。尽管多数患儿属轻症,但"输液治疗更有效"的误区仍普遍存在。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基层医院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静脉输液率高达60%以上,远超WHO推荐的10%阈值。本文结合循证医学与前沿技术,解析过度输液的危害,重塑科学护理逻辑。 误区现状:输液依赖的…

    2025年3月31日
    6000
  • 禁用“零添加”!食品安全新国标来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尤其引发消费者关注的是,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01 预包装食品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意味着什么? 食品属于信用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直观判断其品质,需要通过品牌、标签信息进行选购。这也导致目前市面上很多食品企业、…

    2025年4月1日
    7700
  • 冒犯了,但是“吧唧嘴”真的让人崩溃啊啊!这究竟是为啥?

    利维坦按: 说来真的是很奇怪,我对于他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吃饭时嘴里发出的咀嚼声(严格来说不是咀嚼食物的声音,而是吧唧嘴的声音)特别敏感,此时的大脑很难区分,这种敏感导致的生理性反感,究竟是后天文化建构的产物,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起码到目前为止,有且只有这一种声音会让我有不适感(划黑板、啃苹果之类的声音无感)。 “我曾试图让自己变聋”…

    2025年2月23日
    1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