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穿短袖,有人穿棉衣,换季“乱穿衣”到底该怎么穿?

每每到了换季的时候,人们的穿衣总会进入一个互不理解的状态。街道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可能一个早已短袖短裤上身,另一个却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同样的天气温度下,有人觉得冷,冬装不肯脱下;有人觉得热,早早衣着轻薄。民间还有“二八月乱穿衣”的俗语,说是在农历二月和八月,大家的衣着都独具个性。

当然,穿衣多少是个人选择,但你知道在春季乱穿衣背后,其实蕴藏着不少小秘密呢。

为什么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热?

同样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之所以选择不同的衣物,自然是因为他们对温度的感知不同。一个事实是我们并不直接感受气温,当我们觉得冷,这种感觉是皮肤表面的温度带来的。皮肤通过温度感受器来感知温度,温度感受器是一类特殊的离子通道,存在于皮肤、粘膜、内脏和下丘脑,可以感受到冷、凉爽、温暖、热。

造成人们之间体感温度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体脂百分比(体脂率)和表面积与质量比。体脂率越高意味着身体中的脂肪越多,身体储蓄的热量就越多。还有同等体重下,表面积越大,皮肤表面积越大,向外辐射的热量就越多,散热也就越好。

另外,基础代谢比较高的人需要散发的热量比基础代谢低的人要多,当外界温度升高,阻碍散热,就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热。这也是为什么体重高的人,包括肥胖者和肌肉量高的人,会更怕热。同时,有一些疾病性表现也可能影响体感温度。所以生活中,即使同处一个空间,大家在对温度的感知上也不同。

春季缘何乱穿衣

而造成春季人们乱穿衣的还有气象原因。作为四季中,气温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春天时常给我们一些惊喜。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暖意融融;第二天就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我国的春秋季是世界上同纬度气温变化最剧烈的。每到春季,三月份开始,暖气团开始反攻,冷空气势力减弱。同时白天最高气温回升快,夜间最低气温回升慢,因此春天昼夜温差非常大,并且偶尔到来的冷空气也打得人措手不及,气温波动较大,所以这个季节穿什么的都有。

古人说的“春捂秋冻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是因为春天天气变化大、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古人们就一直认为“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当然从健康科学的角度来说,“捂一捂”是有必要的。春季自然界气温变化剧烈,以北京平原地区的观象台为例,春季极端最高气温竟然达到过41.1℃,出现在2014年5月29日;而极端最低气温也令人震惊,1971年3月3日曾出现过-15℃的最低值。此外,气温日较差也有一个极值,1966年5月3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了26.8℃。

春季的天气,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同时这样的变化也令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不少人会有 “屋里比外边冷”的感觉。所谓“春捂”,就是让人不要过早地脱掉厚衣服,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变冷。“秋冻”也是类似,自然界降温很快,但不适宜过早大量增加衣物,让身体得到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或者说,“春捂秋冻”是人们的一种生活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切忌盲从。

春季穿衣指南

那么,到了季节交替,气温起伏明显的春季,我们要如何穿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季穿衣的要点。

1.洋葱式多层穿衣法

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晚体感依旧有些寒凉,因此可以采用洋葱式多层穿衣法,便于根据温度和环境随时增减衣物。

2. “上薄下厚”穿衣法

按照中医理论,春季穿衣应“上薄下厚”,因为下身离心脏比较远,血液循环比上身差,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春季穿着应注意,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3.灵活穿衣法

不同年龄的人,春季的穿衣各有不同。老人与小孩都是需要关注的群体,家长们可以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两天,就适当给孩子增添衣服,及时在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增减衣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抵抗能力变弱,体温调节功能降低,皮肤汗腺萎缩,冬怕冷、夏惧热。因此在穿衣多选择暖、轻、软、宽的服饰。同时要特别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温,保护好上半身的背部和上臂,下半身则要注意腹部、腰部和大腿的保暖。

所以,春暖花开固然让人期待,但也不要忘记春天“我行我素”的气候特点,收藏好春季穿衣指南,避免风寒感冒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4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体检报告说骨密度低?别急着吃钙片,真相在这里!

    体检时发现骨密度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补钙”。然而,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密度低背后的真相,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1. 骨密度低 ≠ 缺钙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矿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缺钙。骨骼的健康不仅取决于钙的含量,还与骨骼的结构、骨胶原的质量、骨代谢的平衡等因素密切相关。事实上,骨密度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维生…

    2025年3月18日
    1800
  • 一看书就犯困?真不怪你!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睡不着的时候,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犯困?”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书”,尤其是教科书,催眠效果简直就是立竿见影,只要翻开一本专业书,就像陷入了某种催眠术一样,要不了多久就呼呼大睡。 奇怪的是,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很催眠,比如很多人看网络小说,甚至都能通宵达旦地看,不但毫无睡意,反而越看越精神。 为什么有的人一看书就困…

    2025年2月22日
    6100
  •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科学家:唱得没错,确实戒酒!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Denovo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咖啡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为了提神醒脑,还是作为一种休闲的仪式感,它都深受喜爱。 每隔一段时间,关于咖啡的话题总能登上热搜,从讨论哪种豆子的风味更独特,到分享手冲咖啡的技巧,再到咖啡对健康的研究,几乎每次都能引发热烈的关注。咖啡的流行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难…

    2024年12月30日
    11700
  • 南极正在变“绿”,但这可能是个坏消息

    当下,我国所处的北半球草木萌发,春意渐浓,我们感受着气温回升和自然界的复苏。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我国第41次南极科考队正在这里开展着一系列的调查和监测活动,他们与冰雪和狂风为伴,试图去揭开这片白色大陆更多的秘密。 今天的南极大陆,看上去就是一个“不毛之地”。不过再恶劣的环境,依旧抵不住生命的奇迹。即使是如此寒冷的南极洲,依然…

    2025年3月16日
    3100
  • #千万IP创科普# 滴油冒火!这样的烧烤“花招儿”太危险!

    近日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 一些网友晒出电暖器的“妙用”方法: 烘衣服、烤肉、烤豆腐、烤花生 然而这些”妙用“背后 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 电暖器烤肉 一滴油就产生火花 12月3日,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半山消防救援站进行了一场有关取暖器火灾隐患的实验。 实验中,消防员将一个功率为450瓦的电暖器翻倒后,在防护网上放新鲜的猪肉、腊肉和虾。 电暖器…

    2024年12月17日
    19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