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干、喉咙痛怎么缓解?多喝水就行吗?

作者:赵晓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张 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喉咙干、喉咙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却常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在秋天,空气干燥,这些症状更是频繁出现,让人苦不堪言。每当这时,我们总会听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建议:“多喝水!”

然而,多喝水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真相,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喉咙干、喉咙痛的真正成因,并探讨其有效的缓解方法。

喉咙干:多重原因下的常见困扰

生理现象:说话过多与空气干燥

1.说话过多:说话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但过度的言语活动却可能成为喉咙干的罪魁祸首。说话时,气流不断通过口腔进入咽喉部,这个过程中会带走咽喉部的水分,导致喉咙发干。因此,对于经常需要演讲、授课或长时间交谈的人来说,喉咙干是一个尤为常见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症状,适量减少说话时间,或在说话间隙多喝水,都是有效的策略。

2.空气干燥:空气湿度对喉咙的湿润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干燥的天气里,不仅皮肤和黏膜会感到干燥,喉咙也会同样受到波及。此时,多喝水虽然能够暂时缓解喉咙干的症状,但改善室内湿度同样重要。使用加湿器、放置水盆或绿色植物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增加室内湿度,从而减轻喉咙干燥的不适感。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疾病信号:不可忽视的病理性原因

除了生理现象外,喉咙干还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针对这些疾病因素,我们需要采取更为具体的治疗措施。

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往往伴随着喉咙干燥的不适。这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喉部的黏膜会发生充血,这使得呼吸时气流经过这些区域时会有灼热和干燥的感觉。鼻塞也是导致喉咙干的一个常见原因。当鼻子不通气时,我们往往会采用口呼吸,长时间的口呼吸会使气流更多地通过喉咙,导致咽喉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佩戴口罩或使用加湿器来使空气更加湿润,从而减轻进入咽喉的气流强度,提升舒适度。通常,随着上呼吸道感染的好转,咽喉干燥的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2.睡眠呼吸暂停:许多人在清晨醒来时会感到口干,这可能与夜间睡眠时的打鼾有关。当上气道较为狭窄时,呼吸时的气流会变得急促,导致气道振动并产生鼾声。由于鼻咽部气道不畅通,身体会自然地启用口呼吸作为辅助。如果打鼾声音较大,表明通过口腔的气流量增加,从而引起口干和喉咙干燥的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除了多喝水外,更重要的是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手术或佩戴呼吸机等方法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3.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喉咙干还有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呼吸道慢性炎症,比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长期炎症可能会导致喉部黏膜损伤,分泌功能下降,导致喉咙干。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黏膜会出现萎缩,做喉镜检查能观察到喉部黏膜苍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缓解症状的关键。

4.干燥综合征:如果喉咙干持续出现且进行性加重,不仅口干,眼睛也干,甚至哭的时候都没有眼泪,这种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可能是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以眼、口干燥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中年女性居多。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多喝水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喉咙痛:多种病因下的复杂症状

喉咙痛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其成因同样复杂多样。了解喉咙痛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咽喉健康至关重要。

感染性炎症

1.急性咽喉炎:短期内出现喉咙痛、吞咽疼痛、声嘶等症状,往往是急性咽喉炎的表现。这种疼痛可能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此时,患者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雾化进行治疗。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同样会导致喉咙剧烈疼痛,并伴有吞咽困难和发热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除了多喝水和使用抗生素外,还可以采用局部冷敷、含漱盐水等方法来减轻疼痛。

3.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咽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可表现为咽喉腔内黏膜的白色脓性小点状渗出物,或灰白色疱疹,患者会出现喉咙剧烈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多喝水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非感染性炎症与特殊疾病

1.慢性扁桃体炎或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或慢性咽炎是导致喉咙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慢性炎症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如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它们会导致扁桃体或咽部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发疼痛。这类疾病通常表现为喉咙痛时轻时重,抵抗力弱或疲乏时比较严重。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除了多喝水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中药进行治疗。同时,定期复查、关注病情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2.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炎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即咽部黏膜会出现红斑,这是胃酸腐蚀导致的。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治疗胃食管反流是缓解喉咙痛的关键。他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睡前进食等行为。

3.急性会厌炎: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急性会厌炎,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热损伤及过敏反应等。急性会厌炎特征为咽喉突然疼痛伴有吞咽痛,会厌的位置在呼吸道入口处,急性炎症会导致会厌水肿,如果堵塞呼吸道,病情发展迅速,存在窒息风险。所以出现急性咽喉疼痛伴有吞咽痛,在检查扁桃体的同时,也应检查会厌是否受累。一旦确诊为急性会厌炎,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综上所述,喉咙干、喉咙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症状,它们可能隐藏着多种病因和复杂的生理机制。因此,在面对这些症状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多喝水这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因治疗,去除病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和困扰。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身体健康的维护,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最新研究发现“砂糖橘不能再吃了”?真相……

    流言:“‘最新研究发现:砂糖橘不能吃了’” 今天微博一条关于“砂糖橘真的不能再吃了”的消息“炸”了,消息称,《自然》上有研究表明:果糖会促进肿瘤生长,而砂糖橘中含有大量果糖;并且现在种植的砂糖橘是打了脱酸剂增甜,这种物质是含有重金属的致毒性物质。这条消息发出后广泛传播,并引起了不少人对沙糖橘的恐慌。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首先,消息中提到的论文确…

    2024年12月26日
    19600
  • “别把智能手表粘在高铁车窗上”,到底是为什么?

    审核专家:周洪直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硕士生导师 “别把智能手表粘在高铁车窗上”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的“别吞灯泡事件”。虽然不少人以亲身经历告诫大家不要尝试,但架不住人们的好奇,还是陆续有人尝试验证,结果就是手表粘在车窗上,耗费不少工夫才能完好无损地取下。那么,为什么手表会被吸住呢? 图片来源:小红书 是因为“光胶现象”吗? 有网友指出,二…

    2024年12月16日
    21200
  • 第41次南极考察丨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关注些啥?

    新华社“雪龙2”号4月8日电 题: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关注些啥 新华社记者黄韬铭 4月初,南大洋已进入秋季,海况一天比一天恶劣。风吼浪啸,船身来来回回倾斜,科考队员摇晃不知天地。天色阴沉,海面上新结的冰像莲叶般片片随波荡开,越是往南,冰盘越大,逐渐连块成片,形成漫漫冰原。伴随着尖锐摩擦声,“雪龙2”号艰难破冰前行。 这个时间点,以往航次的科考船早已一路向…

    2025年4月8日
    6100
  • 新研究:肠道比你想象的更“易碎”!48小时高脂饮食=21天免疫损伤?

    现代人的餐桌上,高油高脂的美食无处不在——炸鸡、烧烤、火锅、奶油蛋糕……这些食物带来的短暂快乐,可能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摧毁肠道健康。一项发表在《细胞》子刊上最新的研究揭示,48 h的高脂饮食,竟能破坏肠道免疫稳态,并且这种影响可能持续长达21 d!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场所,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战场之一。它的健康直接影响全身的代谢、免疫甚至心理健康。这项…

    2025年4月26日
    3500
  • 天冷了,穿袜子睡觉到底好不好?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室内没有暖气的南方朋友们又在为这个问题吵翻了: “睡觉穿袜子?不行不行,我的脚不能被束缚!” “我必须穿袜子,不然脚冷得根本睡不着!” 这看似小小的习惯,在冬日里却成了很多人睡前的“纠结大事”。 寒冬深夜里想要睡个好觉,到底要不要穿上袜子?本期就给大家讲个明白—— 脚部保暖的重要性 为什么脚凉会影响睡眠? 要回答这个,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在人体…

    2024年12月25日
    19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