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快充会伤电池吗?避开误区,学会科学充电→

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手机电量焦虑症,打电话、聊微信、刷视频、玩手游……手机仿佛成了我们身体的外设器官,这也让人们对手机的电量变得格外关心。快充,便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手机的快充技术?快充会把手机充坏吗?怎样充电才能让手机更健康地运行呢?

01 快充是必然的选择

手机的电池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从“扩充油箱体积”和“提高汽油使用效率”两个角度去提升。可惜的是,对于目前的手机来说,这两条路都已经很费劲了。

由于手机内部空间有限,电池容量受限于芯片、摄像头等组件的占用。各个手机厂商也已经不断尝试去尽量给电池腾出更大的空间,让电池的容量变大。举个例子,在功能机时代,800mAh的电池都可以称得上“大容量”了,而2007年初代iPhone的电池容量为1400mAh,到了2024年发布的HUAWEI Mate 70时,它的电池容量已经高达5300mAh了。

由于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所以虽然电池容量不断变大,但却比以前耗电更快。那么,能不能提高“汽油”的品质,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呢?其实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于各种因素,手机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材料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今大部分手机的电池依旧是功能机时代就已经采用的锂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有显著提升。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替换手机电池。但如今手机厂商为了安全性和持续性考虑,早已经放弃了这条路。不能拆卸的电池,使得手机只能通过数据线充电,这也让“万能充”这个手机配件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就剩下一条路:减少加油时间,提高加油速度。同样的道理,手机快充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图源:Pixabay

02 充电,如何快起来?

在电池容量固定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充电速度,就要通过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功率P=电压U×电流I,所以想要快充,要么提高电压,要么增大电流。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技术看似五花八门,但本质上都围绕这两种思路展开。

提高电压是多数厂商选择的方案。其优势在于无需大幅改动传统数据线和电池结构,成本较低,且充电器兼容性较好。然而,这种方案需要将220V的民用电压多次转换(如先降至20V,再调整至电池所需的4.2V),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和发热问题。近年来,部分厂商尝试通过集成专用芯片直接实现高压到低压的转换,但受限于技术复杂性和成本,尚未大规模普及。

另一种方案是低压大电流,典型代表如OPPO的VOOC闪充。这种方式通过增大电流显著提升充电速度,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和发热。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大电流需要更粗的线芯和更优质的材料支持,普通数据线难以承载,必须搭配特制线缆才能实现快充效果。

03 快充取决于数据线****还是充电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快充方案,其实际效果都高度依赖硬件。要实现快充,数据线、充电头、支持快充的手机,三者缺一不可。

数据线的电流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快充效果。传统的USB 2.0数据线通常只能承载最大2A的电流,而快充往往需要更高的电流(如3A或6A)。因此,支持快充的数据线通常采用更粗的线缆和更好的材料,以确保高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USB-C数据线通常可以承载3A或6A的电流,适合大多数快充需求。

充电头的输出功率必须与手机的快充协议匹配。每个充电头上都会标注其输出功率(如5V/2A、11V/6A等),用户可以根据手机支持的快充协议选择合适的充电头。如果使用小功率充电器(如5V/1A)给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手机(9V/1.67A)充电,充电器可能会超负荷运行,导致发热甚至损坏。

不同手机厂商的快充协议(快充技术)‌各不相同,例如华为的SuperCharge、OPPO的VOOC等。这些协议之间并不完全兼容,因此使用非原装充电设备时,可能无法实现快充功能。这也是手机厂商强调使用原装充电套装的原因。我们在购买第三方充电设备时,要注意是否适配自己手机的快充协议。

另外,许多数据线和充电宝采用了一线多头的设计。只要选择知名品牌或质量有保障的产品,通常不会对手机电池造成损害。不过,不同品牌快充协议不互通,这类设备可能无法保证每台手机都能实现快充。

图源:Pixabay

不仅如此,手机快充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当手机电量较低时,刚开始的充电速度确实快,但充到一定程度之后,速度就会明显变慢,感受不到“快充”的效果。

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当手机电量低的时候,手机会自动驱使充电器全力补足电量,但此时发热和损耗也很大。当电量达到60%-80%之后,手机会自动降低充电电流,就像汽车加油快加满的时候,会变成涓流一样。这样可以减少发热,从而保护手机内部的硬件。

04 怎样充电才科学?

正确的充电方法不仅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提升手机的整体性能。随着手机充电技术的提升,有很多过去流传的充电习惯或者说法,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

比如一种常见的误区是,新手机在前几次充电的时候,即使显示充满了也要多充一会,这样才能“激活”电池的容量。这对于今天的锂电池来说,并不成立。因为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并且手机出厂前已经进行了预激活处理,所以我们只要将电量充满即可使用。

又比如另一种误区,很多人认为手机只要插拔一次充电头就算是一次充放电次数了,其实一个充放电过程是指将电池电量用光然后再充满的过程。

那么,怎么才能科学地为手机进行充电呢?

1. 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和充电

锂电池对过度放电非常敏感,经常将电池电量耗尽至0%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建议在电池电量低于20%时进行充电,保持电量在20%-80%之间,对电池健康最为有利。

尽管智能机通常具备过充保护功能,但长时间插着充电仍可能加速电池老化。最好在电池充满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特别是不要整夜地充电。

2. 避免高温环境下充电

高温会加速手机电池的老化,所以建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充电,不要将手机放置在发热垫、阳光直射等温度过高的地方。

3. 尽量使用原装手机充电器

由于各手机厂商的快充协议并不一致,所以非原装充电器并不能确保充电的稳定性和快充效果。而劣质充电器不仅可能对电池造成损害,甚至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4. 不要边充边使用

手机充电时,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手机内的硬件将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这会让手机的温度迅速升高,长此以往将会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

正如手机本身一样,手机电池也是有寿命的。就算对手机保养非常讲究,电池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一般来说,手机电池的循环寿命为500~1000次。当手机电池开始老化、容量明显下降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找专业的手机维修机构更换电池了。

通过科学充电和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延长手机电池的寿命,这或许才是对手机这一服务于人类的工具最好的爱护。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挖土豆行不行,DIY爱好者,科普工作者

审核专家:李春藜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52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有些动物是圆脸?猫头鹰为啥长了个“猫头”?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动物因为拥有类似人类婴儿的圆形头部、圆脸和大眼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其中,猫科动物和鸮形目 (也就是猫头鹰) 是典型的例子 不过你有没有想到过 它们的圆形的头部是怎么来的? 猫头鹰为什么长了个“猫头”? 首先,猫科动物的圆脸看着短,但是要论长度很可能不算短脸。例如不少狮和虎的头骨长度都超过30厘米,甚至更大。这长度比看着脸长的狐狸长…

    2024年12月20日
    26400
  • “三明治穿衣法”火出圈!气温在冰点“徘徊”,这么穿扛冻→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怎么穿才保暖?以往大家都说裹成“粽子”才保暖。最近,一种“三明治穿衣法”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了,更被年轻人捧上了热搜。 那么,什么是“三明治穿衣法”?这种穿衣法有没有科学根据? PART 01穿得越多越暖吗? 所谓“三明治穿衣法”,是指模仿三明治的多层次结构来穿衣服。 其核心要领在于,贴近皮肤的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材质,如贴身保暖内衣、速干…

    2024年12月18日
    25900
  • 这些嗓音变化要当心!你的“嗓子哑”可能不只是疲劳

    世界嗓音日丨小心声带的“不速之客”——声带新生物 1. 声音嘶哑超过2周,说话易疲劳,高音上不去或者破音。 2. 长期烟酒+声音嘶哑,喉咙异物感,需警惕癌变风险。 3. 儿童长期声音嘶哑,可能不是“长大自然好”,需及时检查! 4. 晨起声音哑、喉咙灼热感,可能是胃酸等反流"烧"伤了声带! 我们每天都在用声音交流,但你是否知道,声带也可以长…

    2025年4月16日
    4300
  • 男子捡到 6600 万年前的呕吐物化石,科学家从中发现了一则史前尴尬趣事

    坐大巴时,人们难免遇到晕车呕吐的人,闻着那股复杂的气味,真是一分一秒都不想多待。然而,当一滩呕吐物存在的时间超过上千万年,事情就不同了。 前不久,一位名为本尼克的丹麦化石爱好者,意外捡到了一块呕吐物化石。人们非但没有觉得恶心,丹麦政府甚至直接为它授予了“Danekræ”的名号——这是一个丹麦特有名词,专指有着重要自然历史价值的文物,类似丹麦石头圈中的奥斯卡。…

    2025年3月7日
    9800
  • @海豚:你不是“微笑天使”吗?怎么还有这幅面孔……

    每年的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海豚科因卓越的智力在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海豚不仅是智商超群的“微笑天使”,还藏着许多神奇秘密,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海豚的冷知识。 海豚家族,有大有小 “海豚”是一类物种,而非一种动物,指的是整个偶蹄目-鲸下目-海豚超科下的海豚科(delphinidae)。成员之间的体型变化幅度很大,最小的矮海豚只有一米多长,…

    2025年4月17日
    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