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快充会伤电池吗?避开误区,学会科学充电→

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手机电量焦虑症,打电话、聊微信、刷视频、玩手游……手机仿佛成了我们身体的外设器官,这也让人们对手机的电量变得格外关心。快充,便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手机的快充技术?快充会把手机充坏吗?怎样充电才能让手机更健康地运行呢?

01 快充是必然的选择

手机的电池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从“扩充油箱体积”和“提高汽油使用效率”两个角度去提升。可惜的是,对于目前的手机来说,这两条路都已经很费劲了。

由于手机内部空间有限,电池容量受限于芯片、摄像头等组件的占用。各个手机厂商也已经不断尝试去尽量给电池腾出更大的空间,让电池的容量变大。举个例子,在功能机时代,800mAh的电池都可以称得上“大容量”了,而2007年初代iPhone的电池容量为1400mAh,到了2024年发布的HUAWEI Mate 70时,它的电池容量已经高达5300mAh了。

由于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所以虽然电池容量不断变大,但却比以前耗电更快。那么,能不能提高“汽油”的品质,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呢?其实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于各种因素,手机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材料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今大部分手机的电池依旧是功能机时代就已经采用的锂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有显著提升。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替换手机电池。但如今手机厂商为了安全性和持续性考虑,早已经放弃了这条路。不能拆卸的电池,使得手机只能通过数据线充电,这也让“万能充”这个手机配件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就剩下一条路:减少加油时间,提高加油速度。同样的道理,手机快充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图源:Pixabay

02 充电,如何快起来?

在电池容量固定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充电速度,就要通过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功率P=电压U×电流I,所以想要快充,要么提高电压,要么增大电流。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技术看似五花八门,但本质上都围绕这两种思路展开。

提高电压是多数厂商选择的方案。其优势在于无需大幅改动传统数据线和电池结构,成本较低,且充电器兼容性较好。然而,这种方案需要将220V的民用电压多次转换(如先降至20V,再调整至电池所需的4.2V),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和发热问题。近年来,部分厂商尝试通过集成专用芯片直接实现高压到低压的转换,但受限于技术复杂性和成本,尚未大规模普及。

另一种方案是低压大电流,典型代表如OPPO的VOOC闪充。这种方式通过增大电流显著提升充电速度,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和发热。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大电流需要更粗的线芯和更优质的材料支持,普通数据线难以承载,必须搭配特制线缆才能实现快充效果。

03 快充取决于数据线****还是充电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快充方案,其实际效果都高度依赖硬件。要实现快充,数据线、充电头、支持快充的手机,三者缺一不可。

数据线的电流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快充效果。传统的USB 2.0数据线通常只能承载最大2A的电流,而快充往往需要更高的电流(如3A或6A)。因此,支持快充的数据线通常采用更粗的线缆和更好的材料,以确保高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USB-C数据线通常可以承载3A或6A的电流,适合大多数快充需求。

充电头的输出功率必须与手机的快充协议匹配。每个充电头上都会标注其输出功率(如5V/2A、11V/6A等),用户可以根据手机支持的快充协议选择合适的充电头。如果使用小功率充电器(如5V/1A)给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手机(9V/1.67A)充电,充电器可能会超负荷运行,导致发热甚至损坏。

不同手机厂商的快充协议(快充技术)‌各不相同,例如华为的SuperCharge、OPPO的VOOC等。这些协议之间并不完全兼容,因此使用非原装充电设备时,可能无法实现快充功能。这也是手机厂商强调使用原装充电套装的原因。我们在购买第三方充电设备时,要注意是否适配自己手机的快充协议。

另外,许多数据线和充电宝采用了一线多头的设计。只要选择知名品牌或质量有保障的产品,通常不会对手机电池造成损害。不过,不同品牌快充协议不互通,这类设备可能无法保证每台手机都能实现快充。

图源:Pixabay

不仅如此,手机快充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当手机电量较低时,刚开始的充电速度确实快,但充到一定程度之后,速度就会明显变慢,感受不到“快充”的效果。

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当手机电量低的时候,手机会自动驱使充电器全力补足电量,但此时发热和损耗也很大。当电量达到60%-80%之后,手机会自动降低充电电流,就像汽车加油快加满的时候,会变成涓流一样。这样可以减少发热,从而保护手机内部的硬件。

04 怎样充电才科学?

正确的充电方法不仅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提升手机的整体性能。随着手机充电技术的提升,有很多过去流传的充电习惯或者说法,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

比如一种常见的误区是,新手机在前几次充电的时候,即使显示充满了也要多充一会,这样才能“激活”电池的容量。这对于今天的锂电池来说,并不成立。因为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并且手机出厂前已经进行了预激活处理,所以我们只要将电量充满即可使用。

又比如另一种误区,很多人认为手机只要插拔一次充电头就算是一次充放电次数了,其实一个充放电过程是指将电池电量用光然后再充满的过程。

那么,怎么才能科学地为手机进行充电呢?

1. 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和充电

锂电池对过度放电非常敏感,经常将电池电量耗尽至0%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建议在电池电量低于20%时进行充电,保持电量在20%-80%之间,对电池健康最为有利。

尽管智能机通常具备过充保护功能,但长时间插着充电仍可能加速电池老化。最好在电池充满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特别是不要整夜地充电。

2. 避免高温环境下充电

高温会加速手机电池的老化,所以建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充电,不要将手机放置在发热垫、阳光直射等温度过高的地方。

3. 尽量使用原装手机充电器

由于各手机厂商的快充协议并不一致,所以非原装充电器并不能确保充电的稳定性和快充效果。而劣质充电器不仅可能对电池造成损害,甚至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4. 不要边充边使用

手机充电时,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手机内的硬件将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这会让手机的温度迅速升高,长此以往将会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

正如手机本身一样,手机电池也是有寿命的。就算对手机保养非常讲究,电池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一般来说,手机电池的循环寿命为500~1000次。当手机电池开始老化、容量明显下降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找专业的手机维修机构更换电池了。

通过科学充电和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延长手机电池的寿命,这或许才是对手机这一服务于人类的工具最好的爱护。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挖土豆行不行,DIY爱好者,科普工作者

审核专家:李春藜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52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 全国爱肝日|肝结节=肝癌?良恶性怎么区分?如何处理?

    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诱因,而炎症坏死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 我国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占比分别达到60%和80%。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对于肝结节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恐惧。 乙型肝炎患者会有疑问和顾虑——近期发现了肝结节就意味着是肝癌吗?发现了肝结节该怎么…

    2025年3月18日
    8300
  • 令人着迷的超导材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超导现象(图片来源: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在科幻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的神奇室温超导矿石“Unobtanium”令人惊叹不已。这种矿石凭借其超导特性,使得一座座巍峨的“哈利路亚” 大山能够轻盈地悬浮在空中,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外星奇景。 电影《阿凡达(Avatar)》剧照 在科学的世界里,超导材料如同一块神奇的“魔法石”,它有着违背常理的“超能力”,电…

    2025年2月24日
    15200
  • 10周狂甩3公斤,腰围暴瘦3厘米!减肥的有效方法,推荐你这种

    编译:公子欣 2022年的全球估计数据显示,全球超过43%的成年人超重,其中5.04亿女性和3.74亿男性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每年导致约280万人死亡。 运动是非常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但由于体重的原因,传统的陆上有氧运动会增加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骨骼和关节损伤。水中有氧运动越来越被认为是治疗肥胖症的有益且有效的方法。 日前,发表在《…

    2025年3月25日
    7600
  • 不仅会撒娇卖萌,还会“谈恋爱”!海豚为什么喜欢亲近人类?

    你相信动物和人类之间也会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吗?在蔚蓝的海洋里,有这样一群“高智商选手”——它们不仅会撒娇卖萌,还真的懂得谈恋爱!没错,它们就是海豚!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令人脸红心跳的“人豚爱情故事”吧! 01 海豚与人类的爱恋 上世纪60年代,生理学和神经学家John Lilly发起的一个关于海豚大脑的秘密实验,得到了当时的美国航天局NASA…

    2025年3月18日
    8700
  • 踏青出游安全指南 | 徒步登山,这些注意事项要知道

    春季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不少人都规划了徒步登山活动。登山远眺,感怀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要留意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登山前需要准备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遇到危险该如何应对?哪些人并不适合登山?跟随实用贴士,一起了解。 1 登山前要做哪些准备? 登山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评估,做好攻略: ◆选择难度适宜的路线,避免过于陡峭或复杂的地形,仔细规划徒步线路,…

    2025年4月5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